新浪体育

杨旺:郎平与张蓉芳背后的江湖

体育专栏

关注

提一个问题。哪位体育明星——

在任何角色(队员、教练、主教练)中都能随意切换,并始终保有高成功率的魔鬼战绩?

在任何阶段,TA都以偶像、英雄甚至传奇的身份存在,供后人膜拜,品评甚至消费?

想必此刻你心中已有了答案。没错,正是那位最近率领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夺世界杯冠军的主帅郎平

对于她的传奇、魔幻主义战绩,甚至她低调的场外生活,市面上已经提供了不少解说版本。这次,我准备以和她同时期的张蓉芳为切片,管窥一下这个铁娘子的情义江湖。

应该说,她们俩是两种价值取向、两种人生道路的典型代表。选择集体价值作为依托的张蓉芳,与一心想和体制切割、追求个体价值的郎平,就如同两条独立运行而又相互缠绕的轨道,具有很强的对应性和互补性。

作为中国体育的符号,作为女排精神的集大成者和践行者,郎平和张蓉芳之间的融合始于女排“五连冠”时期。尽管在技术风格上存在着较大差异(郎平凶狠,张蓉芳沉稳又怪异),但两位主攻在语言模式、行为准则、思考方式甚至价值判断上都无限趋同。时代赋予她们很多精神特质,比如艰苦奋斗、不畏牺牲、流血流汗流泪、集体大于一切等,都在两个人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于是,从场内到场外,从运动员到教练员,两人都配合默契。最经典的案例出现在1986年,刚刚上任的教练郎平,联手有孕在身的主帅张蓉芳,为中国队拿下了1986年世界锦标赛冠军。

此后,这对黄金搭档走向了迥异的人生轨迹:张蓉芳选择了那个时代优秀运动员普遍选择的路径(或做官,或改换国籍,或从商),教而优则仕,出任国家体委训练局副局长。当时尚有手握重权的袁伟民在体育系统掌舵,确保了她在官场上有不错的升迁路径。而彼时的郎平,却拒绝了这种早就铺垫好的花团锦簇式的生活,而是选择自我放逐,成为浪迹天涯的一个游子,赴美深造,结婚生子。尽管此中甘苦,冷暖自知,但郎平至少赢得了属于自己的宝贵空间。

期间,张蓉芳和郎平曾有短暂交集:1996年张蓉芳被任命为排管中心副主任,并主管中国女排。此前她动用各种关系,直接促使郎平1995年回国执教,并在此缔造了世锦赛和奥运会双料亚军的神话。这次组合具有某种强扭的特点:作为主管官员的张蓉芳,天天泡在训练馆;而技术派郎平,也为中国女排这个“星球上最具挑战性的职业”拼尽了最后一丝力气——她的教练员生涯,以晕倒在教练袁伟民怀里为终结。这一幕很有象征意义,象征着她和专业体制的彻底隔离。

随后的江湖里,两人越拉越远。当年那个怪球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主政一方的官员张蓉芳。在以成绩为标准的考核体系中,她经历过上世纪90年代刷新最低值的低谷(她和她短期入主女排的丈夫胡进为此承受巨大的道德批判),也有过2004年雅典奥运会夺冠的短暂辉煌。在频繁更换主帅的间隙,她想必也在怀念此前的光辉岁月。而郎平,通过自己出色的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将自己锻造成国际名帅。这得益于她的语言天赋,以及对这些国家文化的熟悉掌握。无论是在俱乐部还是国家队,无论是意大利语、土耳其语、西班牙语,她都能游刃有余。这点,即便是深具语言天赋的李娜姚明等,都无法做到。

不同的角色认知,不同的价值体系,使两人渐行渐远。2008年奥运会,郎平甚至以美国队主帅的身份出现在场地,在人们看来,在国外风生水起的“国际郎”,为国家透支了身体和精力的郎平,可能永远回不来了。至少在中国队的赛场上如此。但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队被日本淘汰,同为女排队友的陈招娣次年撒手人寰,触动了郎平内心最深处的女排情结,于是她冒着巨大的风险再次回到前台。

在主帅位置,她将自己闯荡多年的国际理念,巧妙移植到队伍训练的点滴细节中,在瞬息万变的赛场上,以探照灯一样锐利的目光发现各种问题。她以一年发掘一个巨星的速度,让中国队在重返强队的道路上狂奔。她为队伍配置由美国专家构成的体能训练+伤病康复团队,从而纠正中国人在技术和体能训练中的诸多误区。她不提倡“加班主义”,也摒弃那种没收手机、宿舍查房等非人性化的条规,而是与她的女排姑娘们畅谈大到人生、小到美容等话题。

此时的张蓉芳,历经几次政坛沉浮,重新于2015年世界杯后,回到了自己老搭档面前。(世界杯前,排管中心主任潘志琛落马,作为党委书记兼副主任的张蓉芳临时介入,一切似乎冥冥之中都有安排)。再次携手,这对昔日黄金搭档重新厘清了自己的定位:郎平得以施展所有的才华,张蓉芳则将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甚至会在女排主力受伤的情况下修正队伍目标。一种新型的主管业务关系就此确立,而中国女排,也以一枚弥足珍贵的世界杯金牌宣告回归。

无论对于个体选择还是价值追求,张蓉芳和郎平都交出了自己的答案。无所谓正确与否,更不需要做出职业之外的评判,她们已在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中,重重地写下了自己的烙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