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

山西篮球那些事(3):祁县球王,他当得起吗?

新浪体育

关注

我们早在课本里面就学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一个城市的篮球氛围一定可以套用这个规律。多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叫《祁县球王想走出山西》,发布后,许多人与我进行了讨论,说:韩东磊为什么被人叫“祁县球王”?一个三十岁出头的球员凭什么被称之为“球王”,祁县本地人是否承认这个说法?在回答这些问题前,我想先讲讲我听过的一些故事。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祁县县内有许多国有企业和厂矿,经济一片欣欣向荣。而经济收入有保障的祁县人民都把闲暇时间投入到了各类体育项目,篮球更是当地人民最为喜爱的项目。每每到了初夏的时候,祁县的灯光球场就会照亮起来,各个事业单位之间的比赛随之开启。汗珠、冰棍、五毛一张的球票是童年韩东磊最好的记忆。在这样的氛围下,涌现了一批热爱篮球的孩子。

到80年代末,下岗潮造成的经济冲击一度使得祁县各类篮球赛就此消失成为历史,但在市场经济得到发展后,解决了生活难题的人们,又开始思念起了篮球的声音。“灯光球场”的灯,也被再次点亮。

此时的韩东磊,也开始在山西野球圈崭露头角。19岁那年的一天,他至今还记得,县内几个老资历篮球人把韩东磊叫到跟前说:“你小子把祁县篮球队组起来吧。”听了这简简单单一句话,甚至都不知道是不是一句玩笑话,韩东磊就真的去照做了。他开始了各家各户的敲门,为组建球队招募成员。就拿刘志强来说,在再次复出之前已经10年没打篮球了,之前将近两米的他是祁县篮球队内绝对的主力,但是因为药材公司的突然裁员,让刘志强不得不为生活四处奔波。韩东磊浪费了不少口舌,挨了无数次白眼,一次次碰壁,最终还是靠着执着打动了对方。就这样,他总算是把球队凑起来了。

球队凑起来就能打比赛,韩东磊提起一开始球队的状态,自己都想笑。每年自己掏腰包花个两三万,买质量最差的球衣和球鞋,在小饭店填饱肚子,还曾经带着几个一米九以上的大汉挤在QQ车里去100公里外的左权县打晋中市第三届晋中市篮球联赛。十几年前晋中各市都在大搞基建,左权县刚刚落成的篮球馆里面坐着的都是农民工兄弟在看球,来自天南海北的农民工兄弟看到祁县队和自己的打扮很像,就纷纷坐在了他们后面,成了“祁县后援团”。多年以后,韩东磊还自封最受农民工欢迎的球星。他说:“我们身后都是农民工兄弟!”

那次比赛,最穷的祁县队在毫无赞助的情况下获得了比赛第三名。许多球员在赛后被其他县的厂矿挑走,拿到了工资,祁县官方也认可了他们在比赛中的出色表现。

正是这次比赛,成为了这支祁县篮球队的转折点。看到祁县体育有所复苏,体委的领导吕德彪先生积极与社会各界联系,把祁县球馆给韩东磊他们免费使用,只需要交一个电费就可以在祁县馆内免费训练,甚至到后来开始搞了青训。

如今,听到青训二字,大家可能都会认为是一项很赚钱的事业,各类篮球培训班都会收取很高的费用,家长们舍得为培养自己的孩子付出这笔费用。但当年,情况并不是这样。

聊到这,韩东磊也是略带苦笑:“我们对自己的家乡感情太深了,所以一开始很多孩子都是免费的,一旦有了免费的,其他人也不好意思收费了。毕竟都是自己朋友的孩子。“就这样,那些医生队友,律师队友,甚至养殖业老板队友的孩子们,纷纷通过这样的免费培训走上了篮球之路。

不过,提起成绩,韩东磊还是很骄傲的。许多孩子靠着篮球考进了名校,包括山西师范大学、太原师范大学、武汉体育学院等学校,都有他们培养出来的孩子。这是他们浇灌出来的山西篮球新一代。

韩东磊拍着胸脯说,现在的祁县,绝对可以说是一座篮球城。“这里的人都懂球,早在几十年前全城看球的氛围就让老百姓都成为了真球迷,到后来生活越发展越好,领导们也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越来越好,是大家的努力把祁县变成了篮球县城。“

从年少成名,到挑起大梁,从重组祁县球队,到免费投身青训,韩东磊做的,远比我写出来的还要多的多。他亲眼见证了,祁县篮球在自己的努力下重新振兴。

这其中,没有人能抹去韩东磊为祁县篮球发展付出的十几年青春。现在,你觉得,祁县球王这个称号,他当得起吗?

(汉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