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世界>:一代传奇庄则栋 打乒乓球的没人不知他
一代传奇两面攻
文/马凯旋 柯瑞子
在这个洲际导弹、航空母舰主导的时代,即使是狂热的军事爱好者也可能不了解如何持箭、拉弓、瞄准、放箭,如何设定提前量,才能百发百中,但普通人肯定都知道后羿、养由基、李广这些历史上的神射手。
同样,在这个“暴力弧圈”、“霸王拧”横行的乒坛,也许很多资深的乒乓球[微博]爱好者都对直板两面攻只闻其名不知其详,但几乎所有的乒乓球爱好者都知道庄则栋——上个世纪中期中国乃至全世界最为著名的乒乓球运动员,知道他的那些非凡成就——世乒赛三连冠、全国锦标赛单打三连冠、队内大循环三连冠(刚刚经历了直通巴黎的国乒队员应该知道这是多么的不易)。
非常之人必携非常之技。庄则栋的传奇离不开他的绝技——直板两面攻,是他把这个打法发扬光大并演绎到极致,是他使这个打法成为乒坛永恒的经典。尽管这种打法已经被绝大多数人遗忘,在当今乒坛难觅踪迹。
虽然“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然而“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斯人虽已逝,斯技、斯事、斯奇犹在。让我们一起重温这个在当时名震天下的绝技,回顾那个时代波谲云诡、激情四射的乒坛吧。
上世纪中期,国际乒坛的大致格局是,日本在50年代崛起,用正手长抽和良好的步法打垮了欧洲强队,并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发明了弧圈球这一革命性的打法,成为当之无愧的乒坛霸主。而欧洲选手中的大多数人还在沿用老式的削球打法,已经无力与亚洲抗衡。穷则思变,在日本、中国人的连番冲击下,欧洲人终于发展出了升级版弧圈球打法,如瑞典队的快攻加弧圈打法,匈牙利、南斯拉夫等为代表的两面弧圈打法,并不断改进完善,最终形成了近20年的欧洲与中国此消彼长的抗衡时期。此乃后话,按下不表。
而在容国团于第25届世乒赛上获得男单冠军后,中国乒乓球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技术风格:快、狠、准、变。最典型、最突出地展现这种风格的打法就是直板近台快攻,而近台快攻打法又分左推右攻打法和两面攻打法。可能大部分球迷对左推右攻更为熟悉,容国团、徐寅生[微博]、李富荣、周兰荪均是这种打法的代表人物。就像两面弧圈球是当今乒坛的主流打法一样,左推右攻是当时中国乒坛的主流打法,直到庄则栋携直板正胶两面攻绝技异军突起,彻底改变了这一格局。当时的中国乒坛还有另一种流派:削球。代表人物是王志良、张燮林等,他们的魔幻削球让国外运动员吃尽了苦头。
在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何为直板反面攻。所谓的直板反面攻,不同于直板横打用直板反面处理反手位来球的技术,它是用直板正面来进攻反手位的来球。
大家简单试试就会知道,这种打法其实不太符合人体结构原理,由于反手击球时手臂手腕难以反转下压,一般人很难发上力,准确率也不会太高。然而,庄则栋不但像武林高手一般打通了任督二脉,更绝的是,他的反手几乎不搓不推挡,就跟现在的运动员打法一样,非常不讲道理,非常霸道,一概采取进攻,然而效果却非常好,成就非常惊人。套用现在的一句流行语:这不科学,非常不科学。然而事实战胜了理论。
为什么会这样?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天赋。庄则栋的个人天赋异禀,比如他的手腕、手指力量远远大于常人,据说和别人掰手腕从未输过。这使他不但反手攻异乎常人,正手攻的威力也非常大。同时,庄则栋的耐力也很惊人。当时国家队身体训练,耐力为10000米跑,他经常跑第一。当然庄则栋的成就和他的事业心超强也是密不可分的,然而我们不能不承认,天赋可能是决定性的因素。
任何新打法、新事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即使天才如庄则栋,也需要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早于庄则栋的老一辈国手中,就有两面攻打法的代表,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王传耀。
王传耀身高马大,站位中近台,最大的特点是动作大、力量重,但是速度不够突出。庄则栋根据自身的特点,站位更近台,这样速度更快。在技术上更强调前臂、手腕手指的爆发力,同时增加接发球的进攻性等等。他勤学苦练,终于在1961年的26届世乒赛上一鸣惊人。他所使用的直板近台两面攻打法也成为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打法,与左推右攻打法分庭抗礼,共同扛起了中国乒乓球的大旗。
虽然庄则栋的技术全面,基本功扎实,正反手进攻力量很大,对其他打法都有一些优势,尤其是削球打法的天敌和噩梦。但庄则栋对旋转强烈的弧圈球及后起的欧式两面弧圈打法的办法不多也是事实。比如他曾在访日比赛及28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输给过日本队的弧圈高手高桥浩,在1963年27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负于木村兴治。
然而庄则栋都在随后的世界比赛中成功复仇,说明他已经慢慢找到了一些对付高质量弧圈球的有效办法,然而随着那场史无前例浩劫的到来,中国队淡出国际乒坛,我们再也看不到庄则栋的直板两面攻与弧圈球的斗法了。
随着庄则栋取得世乒赛三连冠及一系列好成绩,直板两面攻的后起者追随者极多。但由于这种打法对运动员的先天素质要求极高,打法本身极其难练,以至我们再没有其他选手在这个打法上有很高的成就(说句题外话,直板横打似乎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后来中国的几位男子单打世界冠军虽然均为直板,如郗恩庭、郭跃华[微博](反胶弧圈,均为正胶改)、江嘉良等,但他们不管是快攻型还是弧圈型,基本都属于左推右攻(拉)打法,反手攻几乎绝迹。
反倒是我们的邻居日本队出了一位传奇运动员——河野满,他在技术上又做了一些改进,反手能高手位盖打弧圈,而正手位攻打弧圈球时,手的位置也异于庄氏的技术结构。不过,就连河野满自己都不讳言:庄则栋是我的老师。在英国伯明翰举行的第34届世乒赛上,河野满力压群雄,夺得了男单冠军。他是庄则栋之后,真正意义上的直板两面攻打法的世界冠军,同时也成为了这种打法的绝唱。
近年来,我国的直板选手在原有的左推右攻基础上加进了直板横打,也培养出了像王皓这样的顶级运动员,但直板反手攻这一打法再也没有出现。虽然这门技术在刘国梁、金择洙和柳承敏[微博]等超一流选手中偶尔会惊鸿一现,也仅仅是赶正手之后的补板手段而已,已经不成其为打法了。倒是在某些业余高手的比赛里,我们还能碰巧看上一两次。当然,与顶级高手的技术水平不存在可比性。
反手攻这门绝技的失传是好事还是坏事?见仁见智,我们不能妄下结论。然而,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反过来证明了庄则栋过人的乒乓球天赋。同时,我们还可以肯定地说,他造就了直板两面攻这一乒坛奇葩,直板两面攻也造就了他这一乒坛高峰,他和他的直板两面攻是乒坛永恒的经典,为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之视昔,犹如后之视今。也许几十年后,弧圈球和曾经的直板攻一样,也会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然而,他们的故事我们会永远记得,他们的传奇也永远不会湮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