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

快报记者眼中的叶乔波:人生就是一条赛道

新地铁生活圈

关注

记者 黄卫

城市快报

2005年12月24日,记者在北京顺义乔波滑雪馆见到了中国冰坛鼎鼎大名的叶乔波。依然是那么矫健的身姿,充满自信的笑容,让人感到叶乔波还是当年那个体坛上的无敌女将。滑雪馆内几台摄像机正在拍摄游客滑雪的场面,叶乔波告诉记者:“虽然今天是平安夜,但前来采访的记者还是有好几拨儿,不过,他们都是北京的媒体,只有你是外地的记者。远来是客,你排在头一个。”

战友走了 我选择坚强

1964年6月3日,叶乔波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0岁开始上冰场接受正规训练,19岁加盟国家速滑队,从此开始在世界各地参加训练和比赛。上世纪80年代初,叶乔波就常在北欧和北美十几个国家的冰天雪地里训练。1991年,叶乔波首次夺得短道速滑世界冠军。叶乔波在训练馆膑死抵足的日子,一幕一幕都像膝盖里的碎骨,一碰就嚓嚓作响。

“我的启蒙教练是我应该感谢的第一个教练,如果没有他将我引上滑冰的道路,我可能会默默无闻,体育只是我的一个业余爱好。但就是那双十分破旧的冰刀,给了我无限光明的前途。”叶乔波说,“1981年,我的颈椎受到严重损伤,必须住院治疗,但能不能恢复就只能看我的运气了。当时我刚进八一队不久,如果伤势不能很快痊愈,成绩必然会受影响,我面临的将会是被淘汰的命运。当时我躺在病床上偷偷掉眼泪,我真的不想这样退出体坛。住院时,每天早上6:30护士开始给病人做测试检查,我就每天早上4:30从窗户跳出去(我的病房在一楼)跑步练体能。有一天早上在跑步时,正好被大队的政委看到了,他在每周的大会上对我进行了表扬,这件事是我听队友告诉我的,我听了当时十分激动,觉得领导对于我的努力给予了认可,我有希望继续留在队中了。但随后发生的一次意外让我更坚定了信心,那位告诉政委表扬我的队友,在转天的训练中出了事故,抢救无效离我们而去。我觉得,人家为了训练连生命都没有了,我这点伤又算得了什么。经历了这两件事,我变得更加坚强,中途退出的想法再也没有出现过。”

父亲省下车钱 换来一双冰鞋

父亲对我说过:“我尝过搞体育的苦辣酸甜。你要去滑冰,就要当冠军,就要舍得吃苦流汗,甚至流血。否则你就会半途而废,一事无成。”叶乔波点了点头,把父亲的话牢牢地记在了心上。“从10岁上冰至今,教练给了我过硬的技术,但父亲是影响我一生的人。没有父亲,我不会有今天的成功。父亲是我心中的偶像。”

叶乔波说:“体校的确苦。我先在小班,不算正式学员,白天在学校上文化课,每天午后4点去训练4个小时。小班不发运动服,不发冰鞋,不管吃饭。父亲常骑车到训练场外头悄悄看我训练,还不让我知道,怕搅了我的心力。为了给我买冰鞋,家里的钱接济不上,父亲出差时就几天几夜不坐卧铺,挤硬座省下那有限的乘车补助费。当他从外地出差回来,直奔训练场把冰鞋送给我时,我看到的是父亲消瘦的面庞,疲惫的神情,还有那双熬红的眼睛。1985年,我参加了驻在长春冰上训练基地的国家集训队。离家近了,本可了却许多思念双亲之苦。可是父亲却‘约法三章’:没有大事,不准家里人去集训队看乔波,不准乔波利用工作、训练时间回家,不准家里人常打电话给乔波。我明白,父亲这么做是为了我一心一意搞训练。即使我夺得第一个全国冠军,父亲也没有在比赛现场。当得知女儿终于获得全国冠军后,乐得合不拢嘴,那是他最开心的时候。而我们主要的联络手段,就是通过书信的方式来沟通,到最后,收发室的工作人员都不用看名字,从笔体上就知道是叶乔波父亲写来的信。”

将近20年的时间,父亲写给女儿的信从来没有少于10页,甚至20多页。父亲还把女儿回信中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一一改好再寄回来。在这一封封的长信中,父亲从做人到做事,生活中任何一方面需要注意的事情,他都会叮嘱女儿,并推荐女儿看什么好书,父亲甚至会将书里的重点部分标出来……那些影响过叶乔波的书包括《球王贝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长春城区的坡路很多,乔波回忆起当年放春假的时候,父亲请假用自行车驮着女儿去看病,看着父亲踏着单车一步步顶着大风的背影,乔波的心里特别难受,眼泪一滴滴地落在手上。“那时我还没拿到全国冠军,就弄成一身病,还得搭上老爷子陪我去看病,只觉得特别对不起他。”好在第二年,乔波就拿到了全国冠军,之后虽然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坎坷,但成绩一年年好起来。

在父亲的循循善诱下,叶乔波养成了写日记和记训练笔记的习惯,自学了大学体育教材和英语,取得了大专毕业文凭,为退役后进入学府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

零的突破 一个伤痕累累的冠军

叶乔波是为中国在冬奥会上取得奖牌“零的突破”的第一人,但由于伤病困扰等因素,摘取23枚世界冠军的她始终无缘奥运会金牌。而当亲眼见证了杨扬奥运夺金的瞬间,她激动得哭了。“那一刻我觉得拿金牌的不仅仅是杨扬一个人,它也属于之前很多没有拿到金牌的运动员,这是中国冰雪界的重大突破。”所以,如今虽然不是以运动员的身份,而是以火炬手的身份参与冬奥会,叶乔波依然兴奋不已。

叶乔波说,自己的运气不是特别好,拿了23项世界冠军,却没有一枚奥运金牌。在第16届冬奥会上,叶乔波的膝盖还没有伤得很重,状态也很好,500米,她落下对手12米,按照规则进入换道区,外道选手与对手拉平时一定要让道,结果对方没有让路,致使两人撞在一起。重新启动至少要丢掉半秒到一秒的时间,而她最终比冠军仅差了0.18秒,这只有半脚的差距,实在可惜。1000米并不是乔波的强项,而她与冠军也只相差0.02秒,一个指甲的距离……又与冠军失之交臂。

1992年和1993年,她连续两年夺得世界短距离速滑锦标赛女子全能冠军,成为在世界冰坛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运动员。至1993年春季赛事结束,她共获得14个世界冠军,其中包括了全部女子500米速滑金牌。因此,叶乔波获得了“500米子”的雅号。随后在荷兰的一场比赛中,她的左腿发软,摔倒在跑道上,外科医生从她的左膝关节处开刀取出三块碎骨。伤势日重,即使膝部缠上六层绷带,也很难上冰场。她咬牙强忍剧痛,坚持每天上冰场训练。1994年2月,在挪威奥斯陆,叶乔波带着膝盖骨的重伤毅然参加了冬奥会500米速滑决赛。这是她的强项,结果她仅得了第13名,欲哭无泪。亲人、队友从她的健康状况考虑,纷纷劝她放弃比赛,但她暗暗下决心拼了。三天后,在1000米的速滑中,她竟奇迹般地夺得了铜牌。乔波站在领奖台上,泪水夺眶而出。她的梦想是金牌,如今却得了第三名。她遗憾,她没能为祖国争得最高荣誉,但是她也感到欣慰,因为她尽了最大努力。如今伤痕累累的叶乔波,不可能再滑冰,也不可能当教练了。她的体坛生涯已画上悲壮而圆满的句号。

“参加1994年冬奥会前,医生给我的诊断是膝关节绞索,也就是常人所说的关节‘卡住’,无法动弹。经手术,取出了膝关节中的碎骨,手术第三天我就开始了恢复训练。比赛时,我的腿伤还没有痊愈,取得500米的第13名也是情有可原。但在我不擅长的1000米比赛中,我竟然拿到了铜牌,而且是在离终点前十多米我的膝关节又发生绞索的情况下夺得的,我觉得是上苍给了我一个实现人生梦想的机会。虽然是块铜牌,我觉得它比金牌还珍贵。”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