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

又踏层峰望眼开--《乒乓世界》十年回顾

乒乓世界

关注

春江浩荡暂徘徊 又踏层峰望眼开

风起绿洲吹浪去 雨从青野上山来

樽前谈笑人依旧 域外鸡虫事可哀

莫叹韶华容易逝 卅年仍到赫曦台

从1995年到2005年,从天津世乒赛到上海世乒赛,从亚特兰大奥运会到雅典奥运会,《乒乓世界》在见证世界乒坛十年历史的同时,也在风云际会中走过了一段从稚嫩到成熟的历程。十年只是一瞬,却有着春华秋实的沧桑,您眼前这本《乒乓世界》,与十年前相比,一如2005年上海体育馆与1995年天津体育馆的差异。

1995年,我还只是《乒乓世界》的读者,在1999年改为月刊以及2003年变为全彩的过程中,我参与了杂志的改版策划,1999年至今,我为《乒乓世界》撰写了大量的综述、评论、现场报道以及专栏文章。对于回顾《乒乓世界》十年来的历程,编辑部主任夏娃认为,我非《乒乓世界》的员工,并无当局者迷的困惑;我与《乒乓世界》过从甚密,又有近水楼台的孺慕,所以却之不恭,于是欣然命笔。

1995年到2005年的《乒乓世界》杂志,如果用期刊出版的专业术语来说,走过的是这样一条轨迹:

1995年,季刊,封面彩色、内文黑白印刷2.5印张,定价3.2元;

1998年,双月刊,四封彩色、内文黑白印刷2印张,定价4元;

1999年,月刊,四封中插彩色、内文黑白印刷2.5印张,定价4元;

2002年,月刊,骑马订全彩印刷6印张,定价6元;

2005年,月刊,平口订全彩印刷8印张,定价8元。

总之,是黑白变成了彩色,出刊频率是十年前的3倍,单期的容量是十年前的3倍还要多。

术语是枯燥的,倘若以大赛为坐标来回顾杂志的成长历程,则无疑要清晰生动得多。

1995年,时逢中国自1961年后首次举办世乒赛,赛址设在天津,对于当时人力、物力资源尚不丰富的编辑部来说,是个占有地利人和的绝佳报道机会,在当年的第二季度刊里,《乒乓世界》围绕着天津世乒赛,报道内容有了前所未有的跨越。有发自现场细致入微的国家队报道,有资深记者撰写的赛况综述,有教练员等业内人士的专业点评,有运动员惊心动魄的回忆,有专家领导高瞻远嘱的总结,还有观战球迷心潮澎湃的感受,该刊以蔡振华与众弟子、张燮林率众女将捧杯为封面,获得了读者的一致好评,世乒赛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本杂志一直在球迷中间广泛传阅,有些亲临赛场的球迷把它当作珍贵的纪念品。如今《乒乓世界》技术、人物、赛事、球迷等几大板块的雏型,便发端于报道天津世乒赛的模式。

天津世乒赛之后,国内掀起了巨大的乒乓热潮,以“爱立信乒乓球擂台赛”为代表的商业比赛开始风靡华夏,各大媒体特别是中央电视台加大了对世界大赛的报道力度,同时,中国乒乓球队成绩斐然,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和1997年曼彻斯特世乒赛上连创佳绩,作为国内唯一的乒乓球杂志,季刊的报道量已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在此期间,《乒乓世界》的人力资源有了加强,增加了编辑人员,时任中国体育报球类部副主任的夏娃以及众多媒体跑乒乓球的记者提供了大量的现场报道支持,在这样内外条件都已成熟的情况下,《乒乓世界》两年跨出两大步,1998年改为双月刊,进而在1999年变为月刊,在时效性方面做到了紧跟接踵而至的国内外乒乓球比赛。

1999年,中国体育报社、人民体育出版社、新体育杂志社、中国体育杂志社四家合并为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原隶属于人民体育出版社的《乒乓世界》杂志进入大家庭,人力资源得到了全新的整合与配置,夏娃开始主持《乒乓世界》编辑部工作。彼时,杂志在报道内容方面已初步做到了权威、详实与全面,但在整体形象方面,和前卫的体育杂志相差很大,与孔令辉、刘国梁等乒乓偶像在民间的巨大影响相对应,《乒乓世界》显得有些不够时尚,滞后于蓬勃发展的体育新时代,同时,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国球乒乓球作为一种产业在赛事开发与器材营销等领域有了长足的进步,而这些并未在杂志中得到准确、细致的反映,《乒乓世界》与时俱进的改版势在必行。

2002年第十期,《乒乓世界》进行了全彩改版试刊,以孔令辉、刘国梁双子星座“星味”十足的合影为封面,迈出了全面与市场接轨的一大步。由于中国只有《乒乓世界》这一本专业乒乓球杂志,为了满足球迷全方位、多层次的需求,编辑部工作方向在做精、做细的基础上必须兼顾“大而全”,在2003年的杂志中,以人物、赛事、技术、器材四大版块为报道坐标,同时满足追星族、赛事迷、技术狂、器材痴四类球迷的需要,并加上全彩32开本的“球迷俱乐部”作为与读者互动的驿站。其中针对器材的报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成为本刊一大特色。

进入2005年,杂志在保持报道内容与报道方式稳定性、连续性的基础上,致力于杂志外在形象的改造,加大页码,变骑马订为平口订,同时进一步明晰四大板块的功能,在版式处理上向简单、明快、大气的读图时代风格靠拢,力求与国球的地位形象相得益彰。

  十年辛苦不寻常,逝者如斯夫,在杂志的版权页上,马光泓、苏丕宪、袁大任、晏学宁、叶楠、陈洁、夏娃、王冬妍、李克非、梁慧敏、宋斐……他们有的已经离开了编辑部,有的仍然在《乒乓世界》供职,他们对乒乓球运动、对读者充满了热情。十年间,《乒乓世界》以新闻敏感加上辛勤的汗水始终与世界乒坛的脉搏同步跳动,尽其所能为读者带来视野中所有的乒乓球信息。2005年上海世乒赛,《乒乓世界》会做得更好。(特约主笔 梁宏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