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

超40场马拉松同日鸣枪 专家:依旧未达国际水准

体育综合

关注

昨天,对中国的长跑爱好者来说,可以说得上是个“小节日”了。根据统计,全国范围内至少有43场马拉松赛事都选择在昨天鸣枪开跑,超过26万长跑爱好者奔赴各地,有人甚至把这个周末戏称为“马拉松春运日”或是“超级马拉松周末”。

从中国田径协会公布的数据来看:以800人参赛规模为标杆,去年全国各地举办的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高达1100场,而照今年火爆的态势来看,这个数字势必还会大幅增长。马拉松产业热火朝天,究竟是健康生活态度的日益流行,还是盲目跟风的赛事膨胀?一天超过40场马拉松的火爆现象背后,也需要一些冷思考。

比赛热度差异大:有的“报不上”有的“报不满”

马拉松爱好者昨天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到底该去哪儿跑?江苏11场、浙江6场、安徽5场、上海4场……与一天有40多场马拉松比赛相比,“一年有32场演唱会”真不算什么了。马拉松跑友们最先感受到了这样的变化,有马拉松爱好者表示,15、16、17,赛事膨胀就是这三年的事,以前都没有。

刚刚参加了“北京跑”的跑者黄三虎称,明明赛事的数量越来越多,可是一些知名赛事的中签率却越来越低。现在中签比原来要难了,明显感觉到难了,像三月份的无锡马拉松,我也没有中,好多个比赛也都没有中。

北京马拉松、广州马拉松、重庆国际马拉松和武汉马拉松四项赛事,被认定为中国马拉松的“大满贯赛事”。以3月份刚刚结束的重庆马拉松为例,共有近6万名选手参加了全程和半程的抽签,然而最终的中签率仅为20%。

但另一些比赛则遭遇了“年年要抽签,年年报不满”的情况。一位即将参加2018秦皇岛马拉松的跑者潘先生透露,在秦皇岛马拉松启动赛事抽签的第二年,这样的情况依然存在。今年写的是要抽签,先预报名然后抽签,但是实际上只要报名的基本上都中了,只要交费应该就能去,到现在,虽然报名截止了,我听说还有其他的途径,还可以再报名。

为了避免这样的报名尴尬,一些马拉松赛事的主办者,也在试图发掘自身赛事的特色,来吸引更多的关注。昨天刚刚举办了一场马拉松赛事的南京江宁区体育局局长张蕾说,面对国内马拉松赛事同质化的现象,他们在突出差异化和特色化上想办法:“我们这个江宁春牛首马拉松的特色是我们在乡村举办,我们的赛道沿途路过美丽乡村的点,跟城市相比,差异很大,风景好、空气好。”

跑者素质有待培养:有人跑步为发朋友圈

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闵捷分析,报名热度的“贫富差距”,也折射出目前我国马拉松赛事数量短期内增速过快所留下的“后遗症”,问题并不是出在“数量多”上。如果按地域和经济实力相比,美国的马拉松每年也不少,有全马、有半马,有各种不同形式的马拉松,但中国与美国赛事还是有所区别。

曾多次参加过国外马拉松赛事的爱好者黄三虎称,在赛事的筹备上,国内几大马拉松已经基本具备了国际水准,但在跑者团队的培养和跑步文化的塑造上还有比较大的差距。现在其实也引入了很多体育公司来运营马拉松,无论是跑马路线的设计、赛事的补给、还有领装备的赛事服务等等,其实国内的马拉松和国外的并没有太大差别。主要的差别还是在跑者的素质上面,国外的马拉松都是比较精英的跑者。这几年国内的马拉松其实是淘汰了一些比较一时兴起的、不太严肃对待跑步的跑者,留下来的大多是那种平时在训练,也对跑步比较上瘾的跑者。

在国内,不少跑马者以新鲜、刺激为动力,而缺乏系统训练和跑步习惯的养成。“还有6公里就可以发朋友圈了”,马拉松赛场上的这句段子式的标语,鼓励了参赛者坚持到底的毅力,也揭示了这项运动之所以在国内流行的缘起。

马拉松跑步媒体推广人朱春明建议,跑马拉松要量力而行,不应盲目追求所谓的好成绩。不能只专注在如何去提高这个成绩,还要更多的在比如说营养、生活上,每周的日常生活当中如何去保持你的跑步的习惯。

赛事发展也需“配速”:质量才是关键

回顾近年来中国马拉松的发展历程,如果把逐年的新办赛事画成统计图,就会看到一条“长龙”,在2015年后猛然抬头,“直入云霄”。

2011年被很多人视作中国的“马拉松热”元年。那一年,中国田协参与举办马拉松及相关路跑赛事22场。2015年初,中国田协宣布全面取消马拉松赛事审批手续,简化准入程序。赛事数量随即“井喷”。当年,仅在中国田协注册备案的马拉松及相关赛事就达到134场,参赛人次150万。今年年初,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于洪臣在中国马拉松2017年度工作报告指出,2017年全国各地共举办了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高达1100场,参赛人次近500万。

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闵捷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表示,只有高质量的比赛和高质量的跑步人群,才能真正将马拉松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现在是这个问题,比如说有的地方办马拉松,看的也挺热闹的,但是不是消费群体真正参与的,而是好多单位自己组织的。现在好多马拉松是政府主办的,要搞所谓的城市品牌,但是体育产业还没发展到这个程度,尤其是亲自去跑的参与者还没有那么大的消费群体。所以一个周末有这么多马拉松,才显得多了。

今年初发布的《马拉松运动产业发展规划》显示,到2020年,我国的马拉松运动产业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而800人以上规模的全国马拉松赛事场次有望达到1900场,中国田径协会认证赛事将达到350场,各类路跑赛事参赛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对于每一个“跑马”者来说,“配速”都是关键的取胜之匙,在比赛每一个阶段,都要按自己的实力配置自己的速度。而各地“上马”马拉松赛事,同样要讲究“配速”。只有扎实的跑步基础,才有赛事的锦上添花,只有事实求是、因地制宜,以质量带数量,才能将马拉松的“虚火”,烧热、烧实、烧旺。(新闻纵横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