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杰:我们这么轻易就放弃体育精神了吗?
不出意料,北京一个金融行业运动会上出现的悲剧性事件最终还是被牵连到了马拉松的头上。死者在运动会的前一周参加了一个大型马拉松赛事,之后感冒,之后带病参加了一个强度极高的运动会,最终不治。
本文刊载于《中国马拉松·领跑者》2017年第10期
运动中出现的极端事件,是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死者为大,对于悲剧我们表示哀悼。虽然我们也迫切地希望了解更具体的死因,以及与训练、运动和竞赛之间的因果关系,以期在未来最大程度地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但是我们也理解这其中的种种难解之处。
不出意料的是,马上就有各种批评随之而来,批评运动人群对于PB(Personal Best,个人最好成绩)的追求,批评运动人群对于自我的超越,批评运动人群不该在比赛中冲刺,批评运动人群不该跑得更快更远,批评运动人群不该为自己在比赛中设定目标⋯⋯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所谓的成功学对于体育领域的一次颠覆。过去几年中,被所谓的成功学毁掉的价值观还少吗?被成功学牵着鼻子懵懵懂懂浑浑噩噩地生存着的年轻人中年人也越来越多了吧?
现在,成功学终于来颠覆人们的体育观、荣辱观和胜负观了。安逸、享受、不冷不热、被组织者伺候得妥妥帖帖舒舒服服、想跑便跑想走便走轻轻松松拿到奖牌才是成功的标配,把每一个行为与寿命与收益与功名挂钩,在这个过程中,速度受到嘲笑,冲刺受到嘲笑,伤痛受到嘲笑,刻苦训练受到嘲笑,超越自己受到嘲笑⋯⋯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东西被称为“体育精神”。
当然,也有一种东西被称为“处世之道”。我理解和尊重各种“处世之道”“生存之道”“养生之道”,也请各位“之道”家们尊重野蛮而充满欲望的体育精神。
我并不否认“慢”在跑步运动中的重要性,我也尊重每个人基于对自己身体的认识而做出的选择,但是,我们这个社会刚刚建立起的一点点体育精神就这样被冠冕堂皇地轻易放弃了吗?
从体育的诞生到现在,健康从来都不是体育的第一诉求,长寿更不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意思,是“发展体育运动”可以“增强人民体质”,而不是,“发展体育运动”的唯一目的是“增强人民体质”。
我还是愿意再一次转述前中国百米飞人、当年的“眼镜侠”、现在的清华大学教师胡凯的说法,“强身健体其实是体育最末流的功用——大部分人现在却认为它是唯一的、最好的功用。如果只是单纯为了强身健体,而不是深入地参与进来,就永远体会不到体育中最深刻的奥妙。体育应当锻炼人的心智和精神,成为一种战略构想和一个民族的长久发展之计。”
本文作者谭杰参与2017年北京马拉松
体育,对于青少年而言,是人格的完善,是塑造合格公民;对于成年人而言,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体育精神,是更高更快更强,是团队至上,是公平竞争。一个参与体育、以体育精神约束自己的人,为什么不能追求PB、追求自我超越?
PB 和超越自我,意味着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更好地改善自己的身体,更好地操控自己的身体。
整个社会都在推崇匠心精神,其实,我们自己的身体就是最值得我们用一颗匠心去雕琢的作品。体育,从来都是一门严谨的科学,用科学的匠心打造自己的身体,最大程度地放射出生命的光芒,难道不是一件值得尊重的事情吗?
最后说三句话——
人类,在微信和手机被发明出来之前,就开始跑步了;
从人类的狩猎时代开始,跑得快的人一直受到尊重;
你的身体渴望你去发掘,不要自欺欺人,不要假装无欲无求,只有打开身体,才能发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