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 英超

英超版权力的游戏!他是大独裁者还是哲人王?

新浪体育

关注

接上文:内幕:阿森纳十年忠臣缘何遭弃 权倾朝野谁能撼他

NOWSAY MY NAME

当年大卫-邓恩在某个论坛上见到温格时,未见其人,已知其名,便心生钦佩,因为那个不惑之年的法国中年男人在执教摩纳哥首个赛季就夺得了法甲冠军,而且,他还慧眼识珠挖掘了乔治-维阿。再如,2004年决定修建新球场后,阿森纳一度没有足够的现金流来确保俱乐部的正常运营,甩卖球员似乎也不再奏效,洛夫路和德雷顿公园的地产迟迟无法出手,最后是依靠“温格”这个名字作为“信誉抵押”,才获得了新的贷款。又如,20176月,温格出现在法国尼斯机场,此后,姆巴佩家中某神秘亲戚表示:“姆巴佩对加盟很有兴趣,阿森纳虽然不能踢欧冠,但是他对温格很感兴趣。温格知道如何教授年轻球员,他有很多现成的前辈可以参考,比如亨利、阿内尔卡”,此外,温格那几天里天天和他们待在一起……

当一个人的名字成为符号时,那么,这个名字离成为筹码就已经不远了。温格的大名,讲出来,就能呼风唤雨,就能事半功倍。但是,造就出这种影响的,是背后的权力。

温格二十载,权力暗战达到巅峰

2016-2017赛季,对“温格二十载”来说,绝对不失为耻辱的一年。莫名其妙的战绩崩盘,球员续约不力,俱乐部内部管理矛盾暴露无疑,尤其是二当家乌斯曼诺夫赛季末扬言要收购克伦克股份,更是一针见血地揭开了阿森纳沉寂了十年的尔虞我诈,而这次,克乌之战还伴随着温格与董事会的斗争:一场围绕“体育总监”而发生的没有硝烟的“暗战”。

虽然无人敢对温格迟迟不续约的原因进行结论性的判断,但是,让我们来梳理下既有的资讯:

6月初,阿森纳俱乐部宣布设置一个叫作“Director of high performance”(表现总监)的职位,这预示着什么,先按下不表,且把日历再往前播一个月:20175月,阿森纳首席谈判代表迪克-劳在出席巴西足协组织的一次高峰论坛时,面对与会人员表示,在现任首席执行官加齐迪斯上任之后,阿森纳就已经不再按照“主教练-体育总监”的传统模式来管理俱乐部的日常事务了。再来看赛季末前后,俱乐部曝出高层打算对球队管理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的消息,由此不难发现,有人要夺温格的权。

但是,温格的权到底有多大?迪克-劳这样剧透道:“这个‘主教练-体育总监’的模式其实就是过去温格-邓恩组合、弗格森-吉尔组合,这样的模式在最大程度上覆盖了俱乐部的一切事务。”换言之,当邓恩离开后,所有的权都给了温格。

大卫-邓恩离开前是俱乐部董事兼副主席,根本不是CEO,而他之所以能与温格唱二人转,是因为他的实力,相比之下,自2000年起就出任俱乐部CEO的凯斯-埃德尔曼,被部分媒体人士认为是窝囊废,尸位素餐,可是,蒋叔在其2015年的新书中表示,这位CEO是一位工作效率非常高的人(负责财务管理和商业开发)。然而,邓恩离开后一年,他也被董事会驱逐,据说,其原因不是他的工作能力,而是他的“个人问题”,不可描述的内幕,昭然若揭。由此不难发现,这位CEO应该是温邓幕府的商务部部长。

不管怎样,即使加齐迪斯这位能玩转MLS的经理人上任阿森纳CEO这么些年了,既没有传出比肩埃德尔曼的商业运作能力,也很少传出当年大卫-邓恩那样覆手为雨翻手为云的操盘案例,比如这次去谈姆巴佩,竟是教授亲自出马,软磨硬泡,这在邓恩时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2000年夏天,温格看上了波尔多前锋西尔万-维尔托德,他提议800万镑即可,但是,波尔多方面表示绝不低于1000万镑的报价,当双方僵持不下时,邓恩出面了,最终以1200万镑的价格成交。如此“一唱一和,黑脸白脸前后脚”的模式,在温格-邓恩时代屡试不爽。

也许,正因为默契地爽过,所以,温格根本不愿意让一个既不是CEO又不是副主席的“体育总监”来对球队的阵容指手画脚。20145月,温格与阿森纳续约三年,当时双方谈判的条件并非三年2400万镑(或者更高)的总薪资,而是如何确保温格在俱乐部的权力基础。当时,他还如此明确说道(引自蒋叔新书):

“我不想与足球总监一起工作,是因为他们负责收购球员,但是,当他们买来的球员没有多大作用,就是教练没做好,是罪魁祸首,我不反对让其他人帮我负责收购、出售以及转会谈判,因为我根本没有做这些事。但是,我想最终的转会决定还是应该归属于主教练,他有责任为球队的比赛风格和结果负责。这就好比你们这些记者写了一篇文章,但是其他人总是告诉你,这里要改,那里要改。你不接受这些看法,坚持自己写的是对的。我也是如此,我坚持自己的选择,也承担这些选择带来的结果。可以有人在旁边提点我,但是最终决定权应该是主教练的。”

温格幕府所向披靡,无人能敌

2006年皇家马德里俱乐部主席竞选,与胜者卡尔德隆PK的是胡安-米格尔·比利亚尔·米尔,这位西班牙富豪的竞选纲领就以温格的意志为中心,后来合同细节被公布:温格可以来皇马成为主教练,甚至有球队转会的决定权。这模式和英格兰的体制很像,主教练拥有足够大的权力,但是,要知道,在西班牙,甚至是大部分欧洲国家,主教练的职责只是根据球队管理者甚至是俱乐部主席买来的人来打造球队,而皇马竟然愿意为了得到温格而打破陈规。

可以想象,如果不是胡安-米格尔竞选失败,就可以出现“温格-胡安”的组合。更劲爆的消息是,就连弗洛伦蒂诺也表态支持胡安的竞选纲领,因为他本人在2004年,他就与温格谈笑风生,颇有引进“主教练-体育总监”模式的意思。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体育总监都会像邓恩、像胡安、像老弗爷那样给予主教练绝对的权力,那个曾缔造了荷兰三剑客的资深体育总监布拉伊达就是权力制衡的牺牲品。所以,当达伦-伯吉斯以“表现总监”身份进入阿森纳时,负责除转会和球探系统之外的所有业务,就足见,克伦克帮的计划泡汤了,再次被温格幕府KO

反过来,试问:为什么他们不能拿出“壮士断臂”的气魄来,逼得温格就范?

很显然,克伦克在阿森纳既不是符号,也不是筹码,他的位置,无时无刻不受到乌斯曼诺夫的威胁,而温格的名字,依然是“教父”,依然是阿森纳的“传奇”,现役阵中多位球员都是因为温格而选择了阿森纳,如果强推“体育总监”,必然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

所以,自今年3月份就曝出的各位体育总监候选人,如约尔迪-克鲁伊夫、蒙奇、维埃拉、博格坎普、佐尔克、亚历山大-罗森等人,或许都是克伦克-加齐迪斯一方抛出的试探,而最终,他们依然没能阻止温格幕府越做越大。

领袖温格:教父?大独裁者?哲人王?

扩大自己的权力,掌握球队管理的一切,这就是温格的权力欲,一个左派的政治理想:他努力将所有球员的薪水都保持在相似的范围内,只是为“例外的天才”(exceptional talent)提供更高的薪水,同时,还尽可能地掌握人事权力,将所有资源都集中起来,为己所用,就像新加入幕府的伯吉斯,其业务都是对温格负责,而其余教练组成员,可想而知。

因此,新的问题出来了,到底怎样的管理模式才是真正现代化意义的?某种程度来说,无论是“温格-邓恩”模式,还是“温格幕府”,其实都像是我们熟知的国企制度:一把手说了算,而这个制度效率如何,就完全取决于这个一把手是不是“哲学王”。很明显,迪克-劳是温格的绝对拥趸,因为他始终认为阿森纳现有的模式才是职业足球业界最为成功的管理模式。

也正是因为这样被鼓吹的管理模式,使得温格可以任意使用自己的人事权,可以任意否定自己之前的决定也不用负担太大的责任,还可以凭借自己的感情随时随地完成“大清洗”,那种想要挑战他权威、僭越他地位、忤逆他喜好的人,只能渐行渐远,维埃拉如此,范佩西如此,桑切斯亦或如此,而这一切权力,都源自“温格目前依然是不可多得的‘哲学王’”以及“俱乐部的影响力和商业收入蒸蒸日上”这个前提,因为温格依然是符号、筹码。

如果理解了这层“存在即合理”的权力结构,我们就不会去在乎什琴斯尼与温格之间的苦情戏,也不会在乎温格为何偏执地使用拉姆塞,因为都是喜好,以及权力对这个喜好的保护。那么,这是不是温黑们足以驳倒温格功绩的最佳例证:温格不惜成绩也要把持朝政的权力欲?

也许,有的人早已金刚怒目,把温格当严嵩,誓死扳倒;也有的人早已咬牙切齿,把温格当张居正,死后也要拖出来鞭尸。孰是孰非,或只待后人来评价,见证过程的人始终会被现实片段拖着鼻子向前走,毕竟,一直处在进行时且生死有命的方为人生,而总是事后诸葛亮且事不关己的才是历史,就好比“张黎-刘和平”团队,当年野心勃勃要把讲两端大明史,前一段是要把严嵩洗灰,好歹也是为皇帝遮风挡雨,后一段据说是要把张居正也洗灰,因为权令智昏,这位张圣人也犯了不少原罪。

温格的足球教练生涯,或亦如此:没有权力的集中,他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赶美超英,当初入主阿森纳时,他就说道:“英式主教练的职责是我最喜欢的,我喜欢做一个有选择权的主教练”;但权力的集中,又免不了走向“垄断”,成为“一言堂”,温格如此,克伦克亦然,因为不是温格大清洗,就是克伦克大清洗,说不定乌当家,上台后也是大清洗,到那时,谁的情感才是正确的?所幸,足球世界的利益不至于伤天害理,如果什琴斯尼接班布冯成为当世真门神,如果威尔希尔厚积薄发领导三狮,如果沃尔科特退役候还能和默特萨克一样成功转型,那么我们希望,他们能在自己的传记里浓墨重彩的写下一句:温格万岁!

(禅枪)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