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带你了解什么是高反 8个对策赶走缺氧!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户外活动的广泛开展,很多人已不局限于本地的简单户外活动。很多人已经把目标瞄向更远的,风景更美的长线,甚至很多队伍已经开向高海拔地区,开始徒步、骑行和自驾等活动,例如去西藏、新疆、青海。
在介绍高反之前,你要先知道什么是高海拔。
按照国际惯例的海拔划分标准是:
-
1500~3500 米为高海拔,在这个海拔高度上,我们绝大多数长期从事登山运动的驴友,在短时间内都可以适应;
-
3500~5500 米为超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上,因人而异,主要根据个人的身体差异决定能否适应高海拔反应的大小;
-
5500 米以上为极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上,人体机能会严重下降,对人体的肌体和核心器官损伤很大,而且有些损伤是不可逆的。没有人会在这个高度上长期滞留,哪怕是生活在高海拔的藏民和夏尔巴人,也都会在 5500 米以下的区域长期居住。
高原反应(高反)
高原反应是指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之后,身体机能为适应因海拔高度变化造成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问题,而产生的一系列自然生理反应。
高原反应症状普遍出现在超过海拔 2700 米以后,一般长期生活在海拔 300 米以下的人,在超过 2200 米就会出现高反症状。直接快速到达 3000 米以上地域时,高反发生率会增高。
处在高原反应地域,一般会在几小时后发生高反现象,有的也会在 1~2 天后发生,一般 3~7 天内可以恢复,情况严重的需要去医院救助。
高反的具体症状
高反症状很多,视个体情况不同,症状和程度会有所差异。可以这么说,凡是在低海拔没有遇到的不适感觉都可认为是高反出现了,主要表现有:胸闷、气短、干咳、头痛、牙疼、头昏、乏力、厌食、恶心、呕吐、昏睡、失眠、微烧等;多数人会因缺氧而嘴唇和指甲根发紫,有的人还会因空气干燥而出现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等;
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迟钝、情绪不宁、精神亢奋、思考力、记忆力减退、听、视、嗅、味觉异常、产生幻觉等,也可能发生浮肿、休克或痉挛等现象。
影响高反的原因
1。海拔高度
进入的海拔越高,高原反应越强烈,患各种高山病的几率也越大。据有关报道,3500 米以下的人高反发病率占 37%~51%,3600 米~5000 米的发病率达 50%。
2。区域和季节
不同的地区,即使同样甚至更高的海拔高度,植被茂密的地区就比植被稀少的地区反应轻些;同样,在同一区域,空气交换好的地方就比流通慢的地方(如山谷)强,白天比晚上好些。
从季节来说,冬季进入高海拔地区比其他季节患病率高。这是因为严冬时气温降低,大气压随之降低,含氧量进一步减少;而且寒冷和干燥的空气会刺激新陈代谢,增加人体耗氧量,容易并发呼吸道感染。
3。个人素质
人对缺氧环境的适应性,主要依靠个人机体素质。这涉及民族、居住地、身体健康状况、性别、年龄、体重、精神状态等因素。
对于高反有这么一种说法,高反是“欺男不欺女、欺胖不欺瘦、欺高不欺矮、欺动不欺静”之说,从实际情况看有一定根据。究其原因,应该与个体之间的红细胞比容、需氧量和耗氧量的差异有关。
一般来说,凡有明显的心、肺、脑、肝、肾等疾病,严重贫血、高血压病和视网膜疾病患者,以及孕妇,均不宜进入高海拔地区。正患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烧,体温在 38℃ 以上,或感冒患者,应暂缓进入高原。
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期,综合抵抗能力较差,对高原低氧环境十分敏感,更容易引发高原病,而且后果较为严重、持久。建议尽量不要带 10 岁以下孩子长时间去高海拔。
年龄过大且身体状况不佳的老人也同样不适合到高海拔。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全面退化,尤其是心肺功能、免疫力都在下降,应对特殊环境的能力也会因此下降,容易感冒或患上肠胃病,更容易发生急性高原病。
了解了什么是高反以及形成原因之后,再来看看如何克服高反!
高海拔前的准备活动
-
心理准备
实践证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克服和战胜困难的法宝,这也是应对高反的灵丹妙药,心态乐观者往往反应较轻,心里负担过重或恐惧高反者,反而会使高反加重。
-
知识准备
出行作业,是驴友应该具备的技能之一,提前了解掌握高海拔生活、运动、医疗、气候、习俗等相关知识,充分了解掌握高原适应、高山病等相关方面的知识以及如何应对,是我们在高原活动安全顺利的前提保证。
-
生理和体能准备
要根据高原活动的强度,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例如登山、穿越等大强度运动,前期系统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多数人去高原是休闲性质的户外,那么注意力就应该放在高反方面。其实高原反应和身体强壮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和身体的适应和调节能力有关,不需要刻意的去锻炼。如果觉得不放心,也可以提前一两个月进行有氧锻炼,进行一些慢跑锻炼,但在出发的前一个星期就要注意休息,不要再进行锻炼了。
-
物资准备
高海拔运动,可根据徒步、骑车、自驾等方式的不同做好相应而充分的物资准备。
除了常规的个人装备外,要根据季节配备齐全,高海拔地区,早晚温差大,气候变化多端,即使在晴朗的夏季,保暖衣物、雨具也要做好准备。
高原活动必备技巧
-
保持水分
多喝水是最好的缓解高反药物,多次饮水,每次要控制饮水量,到驻地要大量喝水,把水喝透。
因为人到达高海拔后,脊髓会很快产生大量新红血球,以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这些新红血球会使血液变得粘稠;同时,由于空气干燥稀薄,呼吸加速,使体内水分丧失比平原快,这种脱水更加剧了血液粘稠。另外,在缺氧状态下,人体呼吸频率加快,深度加大,引起二氧化碳超量排出,会使体内环境偏碱性,而引起机体离子平衡紊乱,身体组织细胞开始聚集体液,造成身体浮肿,甚至出现水肿现象,同时也更促使血液趋向粘稠。
再有就是水份摄入量减少,肠道无法获得足够的水稀释废物,还会造成排泄困难导致便秘。
所以说补充水很重要,既能增加血液流动加速回养,又能加速排尿,使身体的酸碱度平衡。一般来说,在高海拔每天至少应当喝 4-5 升水,为了保持电解质平衡,还可以喝一些动力饮料。体内水分是否充分,可以根据尿量、尿液清澈度、颜色来判断。
-
注意防寒保暖
天气特点:高原气温偏低,一般海拔每上升 1000 米,气温下降 5~6℃;早晚、昼夜温差大,有些地区早晚温差可达 15~20℃;天气变多端,刚刚还艳阳高照,很快就可能狂风大作,雷雨冰雹。因此,在高原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谨防感冒很重要。
-
注重膳食结构
在高原缺氧环境,人体新陈代谢受到影响,胃、肠、肝、胆等消化系统功能相对减弱,因此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都会降低。
因此,在高海拔的饮食结构,既要考虑消化系统的承受能力,还要注意改善营养配餐。在饮食安排上,要增大高碳水化合物(植物。 谷物, 蔬菜, 水果和豆类,奶制品是唯一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源自动物的食品。)和高植物蛋白的摄入比例,增大各种维生素的摄入,以便快速提供热量,提高机体适应能力。
-
睡眠调整
高原的夜晚往往比白天更难过,睡觉也成了件不舒服的事,经常会处在失眠或浅睡状态。从环境来说,夜晚气压较低,同时因植物光合作用减弱,空气中含氧量进一步降低;夜晚一旦入眠,由于副交感神经作用,呼吸频率会减慢,会因缺氧影响睡眠质量,经常容易被憋醒,所以要采用一些技巧来完成睡眠。
-
高原活动技巧
刚到高原时运动节奏、幅度、频率以及运动量一定要控制好,轻举缓动,做一切活动都要慢,哪怕是去厕所也要慢蹲慢起,海拔越高越要注意。尤其是那些喜欢上蹿下跳的队员更要切记!运用腹式呼吸模式,吸一口不够就吸两口,以保证氧气的供给。
总结
以上我们针对高海拔活动高反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讲解,也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一般做法是,应对高反主要的是依靠时间来适应,海拔缓慢提升会有效地克服高反,例如徒步、骑行、自驾进藏的过程,走走停停,就能够在海拔缓慢提升中来适应高海拔,这对于直接飞到高海拔地域,没等适应就开始活动的人,优势是非常明显的,高反的适应能力也会加强。因此说,我们在高海拔地区活动时,每提升一个高度,必须进行海拔适应训练,训练项目一般是通过一定时间的休整,也可加上休闲徒步来适应。(鼠奎特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