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 综合体育

追梦精灵的成长独白 退役前她在国旗杆下仰望

新浪体育

关注

深度| 新浪体育 #人物 #冰雪运动

她曾是被寄予厚望的那个冰上精灵,身姿摇曳,流转光年。

年少成名,却又遭遇坎坷,在不到22岁就黯然退役。

离开赛场的她,如今换了一种身份翩然归来。

历经世事后,她愿意淡然地说上几句现在的快乐。

她是李子君,仍在圆梦之路上。

No.1 抉择

24岁的李子君已经退役两年了。在最具无限可能的年纪,她换了角色,依旧活跃在花滑圈。

几天前,在做客微博体育点评花滑世锦赛的时候,让网友依稀想起了那个少女徜徉在赛场上的模样。

除此之外,人在深圳的她会把更多时间放在指导小学员方面。

小学员从8岁到13岁年龄不一,有的是希望像老师一样,走专业模式,而有的则可能未来会选择商业途径。

电话那头,李子君的声音清脆响亮,有底气,“我现在人在深圳,给小运动员做下一个赛季的节目编排工作。”

看着这些小学员的时候,她的眼里总会冒过自己孩提时的画面。

李子君出生在长春,她与花滑结缘也是因为一次偶然。当看到母亲同事的孩子在冰上飞舞,她也向往着那种“自由自在”的感觉。

这是她在美术、钢琴、舞蹈和书法等培训班中无法得到的体验。

4岁半时,母亲第一次带着她上冰,那时,小子君就展现出了自己的天赋异禀。

“别人刚开始滑冰时都先扶着墙,怕摔跤。老师就对我说,我第一次滑冰就没有扶墙,没有摔跟斗,从走到滑用了很短的时间。”

后来,到了上学的年纪,李子君虽然有学业压力,但并没有放弃滑冰。

每天放学她就去冰场训练。家、学校和冰场,三点一线的生活她也从不叫累。无数次摔倒、压韧带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她也从不嫌苦,这些对她而言反倒是一种快乐,“让我浑身充满电。”

一些小型赛事,李子君捷报频传,这让她在学校里赫赫有名。

她在老师与同学赞许的目光下成长,享受着这种众星捧月般的待遇,渐渐地,她将把奖杯带到学校视为自己练花滑的动力。

“老师和同学都认为,君君有特长,是冠军,是很厉害的一件事情。”母亲回忆着。

过了几年,李子君的学业变得相对繁重,在专业训练与业余爱好两者之间,父母倾向让女儿选择后者,以学业为重。

李子君当时还小,她没有在父母面前表达强烈的意愿,但她隐隐觉得,如果不再练花滑,她会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内心里会少了什么东西一样。”

转折点出现在2008年,李子君被“留洋计划”选中,将有机会被送到美国洛杉矶跟随李明珠教练训练。

在这个时间点前,父母曾跟女儿把话挑明,如果滑冰影响到了学业,那就只能放弃。但李子君在情感上割舍不掉对花滑的喜爱,她练得比以前更勤奋,学业也学的比以前更努力。

年少学习花滑的李子君年少学习花滑的李子君  

是否去美国训练这件事,数次成为了家庭会议的主题内容。

父母还是有所担忧,女儿已经到了快上初中的年纪,如果去美国训练,就意味着在最重要的学习时间段,会落下一年的功课,日后再追赶弥补进度,并不容易。

此时的李子君却态度坚决,她不想错过这次机会。

“我感觉,如果那次不去美国,接下来自己可能就不会再滑冰了。”父母俩商量许久,还是妥协了,决定让女儿试一下。

10岁的李子君就在新奇的心境下踏上了赴美之旅。

No.2 蜕变

甫一到美国,一切对李子君来说都是新鲜的,她在这种亢奋的状态中度过了前两个月,但不适应的困顿随之而来。

一起前往美国训练的孩子都和她年纪相仿,陪同她们一起前往美国的生活老师也很年轻,“就跟我现在差不多大,还没结婚。”她们的日常起居竟成为了最大的问题。

同年龄段的孩子还在家里被家长照顾着,她们几个孩子却要自己做饭、洗衣服,任何事情都需要靠自己完成。

第一个月,厨艺不精的几个人和鸡蛋杠上了,“吃了一个月的炒鸡蛋,不是西红柿炒蛋,就是黄瓜炒蛋。”

农历新年时,身在异国他乡的她们也会追求年味,尝试更新食谱。这段经历,现在在李子君看来是极其珍贵的。

让李子君意想不到的是,这次美国之旅打开了她的视野。

师从于李明珠麾下的这段时间,让她体验到与国内花滑不同的教学理念。“李老师的训练方式方法更贴合国际,也更专业。”

结束了美国训练后,李子君在回国后也确定了想法——成为一名专业选手。在2009年举行的十一运会中,李子君在花滑女单项目中拿到了亚军。

之后,她开始频繁地外训,一次次留洋之旅也彻底改变了她朦胧模糊的花滑理念。

李子君记得小时候的自己的性格偏内向。一方面,她内心有想法,却苦于不知怎样表达出来。她认为这是由于家庭原因造成的。

职业为教师的母亲对她要求严格,在女儿参与各类培训这个方面目标性极强。李子君举例,“比如学滑冰,我一定要在一定时间里达到一定程度,如果做不到,母亲就会说,那就不要浪费时间,放弃。”

李子君与母亲李子君与母亲  

李子君印象很深,即便训练完回到家已是很晚了,但哪怕她在作业本上一个字写歪了,母亲都会撕了那一页纸,让她重新写。

“做不好,母亲就会很生气。”

一直以来,受到国内传统教育模式与母亲要求严厉的影响,李子君有时候在学业与训练上的状态都显得较为被动。而外教给予她的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种教学理念。

她记得,自己在2012年时第一次去加拿大编排节目,外教希望她自己决定音乐与技术动作的风格。

这个改变让她一开始难以适应,她觉得自己无法做到教练的要求,还是在被动地等待教练安排好的决定。

“我反思过这个问题,想来想去,是因为我的内心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做。”

外教的理念不停地碰撞李子君的思想堡垒,渐渐地,壁垒被击碎与瓦解,她褪去了一身束缚。

通过与外教1、2年的磨合,李子君发现自己的训练状态已悄然蜕变,她会更主动地决定自己的训练内容与计划,更听从于内心的感受,也更敢于对外教说出自己的观点。

“我的观点无论对错,外教都会听我说完,他会用自己的经验帮我分析。如果我说得对,他会告诉我就这么做;如果我说得不对,她会告诉我为什么不对,会有什么影响和后果。”

她发现自己内心的一扇窗被打开了。窗外晴空万里,可以肆意翱翔。

外训效果不错,李子君开始在国内外赛场上崭露头角,在国内赛场,她已经成为了佼佼者,无可争议的女子单人滑国内第一人。

在国际赛场,长相娇美的李子君也因协调性的优势被寄予厚望,2013年她完成了升级,告别了青年比赛,第一次参加世锦赛。

在自由滑中,李子君滑出了个人历史最高分,名列第4,在总分上名列第7,为队伍赢得了第二年索契冬奥会的两张门票。

No.3 退役

虽然完成了蜕变,但母亲的行为准则还是对李子君的影响根深蒂固,她从小就被灌输了一个观念——“做事情就一定要做好。”

在花滑训练上,李子君秉承着这一点对自己要求甚严,每一堂训练课,她都力求完美,“如果能训练完成得好,我心情就会好;如果没有完成目标,我的心情也就会比较难受。”

这一点在她后来经历身体发育、需要控制体重时也一样,她每天都会要求体重在标准之下,“超过了心情就会很糟糕。”

然而竞技体育会被太多因素影响,总之,李子君的表现始终未能达到冰迷对她的期望值。

2014年索契冬奥会,第一次参赛的李子君最终只名列第14位。一个月后的世锦赛,她也只名列第17位。

平昌冬奥会周期,李子君的状态更是起落不定,她需要面临更换教练、体重变化等多维度的困难。

2017年世锦赛,她只名列第21位。

后来,众人在平昌冬奥会的参赛名单里并没有找到李子君的名字。比赛进行时,李子君也似人间蒸发,她不发微博,也不再接受任何采访,彻底消失在公众视野里。

李子君对新浪体育回忆到,那段时间她正徘徊在退役边缘,这是她迄今为止最煎熬的一段过程,她也有意避开了这次比赛。

决定要退役并不是一瞬间的决定,这个过程在她的内心摇摆了快一年左右的时间。

李子君的圈外好友较少,她只能将自己封闭起来,自己消化,独来独往。“在退役前,我生活中80%的事情是与花滑有关,我不愿意对太多人诉说自己的烦恼,只能自己去开导自己。”

她用尽各种办法来排解那段意志消沉的时光,不断买书看书,买名人传记,希望从中得到鼓舞,也去买了畅销小说,看了很多部电影。她渴望通过这些方式来找到共鸣点,让自己的情绪得到宣泄。

那段时间,身边也会偶尔出现一些声音——“君君,你不要意气用事,你看你的家庭条件,也没有必要为难自己。”

她孤注一掷,回避了这些声音,只想让自己在最冷静的状态下思考周全。

她也想到过,如果退役了,就没有办法在国际赛场通过自己的努力升国旗、奏国歌。

想到这里,她就觉得难受。她会专门去看升旗仪式,“我从凌晨就坐在那里等,看着旗杆,一直在哭。”

最终,她还是为自己的人生做出了抉择。

2018年11月,李子君宣布退役。这距离她的22岁生日,还有一个月。

之所以选择在那个时间点走出那一步,李子君对新浪体育解释道:“更多地是给冰迷和我的粉丝一个交代,我知道自己的状态,知道他们一直以来对我抱有期望,我不想再消耗他们的热情。”

那一天很漫长,一日度尽春秋冬夏。回首凝望,一切又如尘埃落定。她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道下一站风景怎样。

“当时,很多人觉得君君这么早退役,以后肯定会后悔。让我现在说的话,遗憾肯定是有的,但对这个选择我不后悔。”

如今再回望自己的职业生涯,李子君仍感叹,“其实我还蛮幸运的。”她得到过弥足珍贵的机会,也已在中国女子单人滑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李子君在女子单人滑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李子君在女子单人滑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而对于自己因风景照被网友质疑而怒删微博的往事,李子君也已经能够淡然一笑,她承认,曾经的自己直爽、不会绕弯子、不愿去猜,也曾有过行为偏激的时刻。

“因为别人说的一些话,我要刻意去证明,有些事情就做得很冲动。当时我还很小,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想练好,忽略了其他方面给我设置的难关。”

“搁现在,我肯定不会再这么做了。”

No.4 成长

因为在役时的影响力,退役后的李子君并没有被众人淡忘。她仍然会收到娱乐圈、商圈发出的邀请,希望她能尝试跨界。

但李子君退役后的工作重心仍然在花滑。

“有一些优秀运动员可能会在退役后选择跨界,我还是对自己的专业有情怀。娱乐圈、商圈更容易带来名利,但对我来说,从小我都是靠踏踏实实的训练一步步地走着,所以在退役后我想依旧用我的专业来追逐梦想。”

她抽空阅读各类书籍来充实理论知识,更是在大学里发表过关于花滑后备人才储备的论文。

对于商业活动的邀约,李子君也没有一概回绝,有选择的尝试过程中,她逐渐了解了商业与花滑融合的方式;她还曾入职2022年北京冬奥组委,参与赛事筹备工作,并希望能够借此卸下光环,丰富阅历,从更多的维度了解花滑。

在进入冬奥组委前,虽然她已做好了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从被服务者易为服务者,但当这一刻真实来临时,她发现自己仍然需要时间去适应。

在奥组委工作那段时间,她跟随团队去重庆参与一项冬奥会赛前筹备培训,工作内容就是服务参与培训的人员,其中大部分人是李子君曾经的队友与教练。

“在做运动员的时候,我有网络上粉丝的支持,有知名度,这些会带给我无形的光环。在退役后,我很快就发现,走出自己擅长的领域,并没有太多人会在乎我曾经的身份。”

李子君知道自己首先要做的就脱离舒适圈。那个时刻,她只需要做一名优秀的服务者。

尽管彼时面对的这些人,是她曾经最想逃离、最不想面对、最担心触景生情的人群。但她也清楚,因为自己的热爱与梦想,她终归还是会回去的。

因此,一味躲避并不现实,“很多困难和坎,是需要自己面对,要真正靠自己走过去的。”

她记得,她站在会议室里,为参与培训的人员提前摆放好日程表与名签,有的人会打趣问道:“君君,你怎么现在在做这个?”

她也记得很清楚,也正是那时,自己突然变得豁达,无所介怀,也无所畏惧,那一刻,她好像真的成长了。

在运动生涯,她最终没能达到那个令自己满意的状态。现在,她希望把自己对花滑的余热传输给这批年轻运动员,希望有一天能带领他们实现梦想。

自从退役后,每隔一段时间,李子君都会自问——“现在我需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要怎样做?”她静心思忖,明确答案,越发胸有成竹。

新浪体育问她:“现在的你过得快乐吗?”

她不假思索地答道:“快乐,因为我一直在朝着我的梦想前行。”

董正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