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 综合体育

裴东光:奥林匹克精神是生活方式和文化艺术

体育综合

关注

千龙网北京5月21日讯(记者 黄业)十年前的2008北京奥运会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让所有人看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中国。其实早在2002年5月,世界上第一届模拟奥运会就在北京举行了,也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它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两个人——首都体育学院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裴东光和北京市羊坊店中心小学教师周晨光。在采访完周晨光老师后,记者有幸和裴东光教授坐在了一起。

裴东光是名副其实的奥林匹克教育先行者,是一代具有实践与奉献精神的中国奥林匹克人。2010年,裴东光被国际奥委会授予“维凯拉斯奖”,成为获此殊荣的亚洲第一人。同时,他也是获得“活出奥运风采奖”的中国学者。裴东光告诉记者,“奥林匹克精神不仅是一种体育竞技精神,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一种艺术。只要你愿意,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活出奥运风采。”

留学成就一代奥林匹克人

1982年,裴东光从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毕业,被分配到延庆县康庄中学任教。没过几年,他就陷入了那种“一把尺子一块表,一根哨子吹到老”的状态,对此他很苦恼,决定出国深造。1992年,他得到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全奖录取。就这样,在当了10年体育老师后,裴东光奔赴异国,去接受一次脱胎换骨的洗礼。

初到加拿大的裴东光感受到了强烈的文化冲击,一切都是新鲜、未知的。他的导师鲍勃·巴尼教授是国际奥林匹克学界的泰斗级学者。他在了解到裴东光出国前面临的困惑后,告诉裴东光,“你只做了体却没有做育,你不是一个真正的体育老师。体育教育很重要,没有体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没有育的体育是走向歧途。”

导师的一番话让裴东光茅塞顿开,他开始了疯狂的学习,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坐到体育哲学、体育社会学、体育史的课堂里,他发现西方的体育竟然是这样的。他开始对体育产生一种敬畏之心,意识到自己曾经从事的其实是一项伟大事业。他越学越有趣,体育精神和文化开始在他心里生根,也深刻影响了他日后奥林匹克教育理念的创立。

毕业之际,裴东光在绿卡和回国之间犹豫不决。巴尼教授的一番话再次触动了他,“你是中国人,应该回国去为你的国家服务。回到你的学校,从基础工作开始,作为一个学者,你要扎根于土壤,在土壤中汲取营养。”裴东光就是怀着这样的责任心回到了祖国。裴东光说,“巴尼教授的教育精神和职业精神、对待学术的专一、看待生活的平凡,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未来的人生。”

用爱开启奥林匹克教育北京模式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就高度赞扬了北京的奥林匹克教育,称“在奥运会开幕之前,中国已经拿到了第一块金牌。”而开启北京奥林匹克教育模式的正是裴东光和他的执行团队。

1996年,裴东光回到首都体育学院任教后就开设了奥林匹克课程。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羊坊店中心小学体育教师周晨光,他对体育的理解深深感染了周晨光。经过一次彻夜长谈,两人找到了共同追寻的奥林匹克理想,裴东光的教育理念终于有了承载平台。2001年,裴东光发动教师、大学生和社会热心人士,成立了民间奥林匹克教育执行团队。裴东光调侃当年,“那时的我们是‘三无’团队——无组织、无纪律、无收入。大家志同道合不求名利,只想为社会做点贡献,最终我们收获的是快乐和欣慰。”从2002年举办第一届模拟奥运会开始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前,他们走访了学校、社区、医院、监狱等,举办了数百场次的活动和演讲。

经历了那么多场次的活动,筹办2002年5月第一届模拟奥运会的波折与感动令裴东光记忆犹新。他和周晨光经过一年的准备,在没有任何资助的情况下,为学生制作了奖牌、火炬台、橄榄枝等。模拟奥运会开幕式那天,学生们代表不同国家、穿着各异的服饰入场。当身穿洁白长袍、头戴橄榄枝的奥运小天使点燃圣火,当空灵的《体育颂》传播运动场的时候,全场一派温馨与感动。看到孩子们昂首挺胸地站在运动场上,神色庄严地依次传递火炬,裴东光和在场的许多老师家长都感动地落下眼泪,这才是体育原本的样子。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让我有机会真正走上奥林匹克教育的传播之路,这是对基础教育的补充,体育一定是有文化的,只体不育的体育不是完整的体育。”传播体育精神与文化,是裴东光对巴尼教授的承诺。裴东光说,“奥林匹克精神的伟大,就在于无论你身居何地,担任何职,只要你愿意参与,乐于奉献,都可以成为一分子,都可以拥有精彩的生活。”

三亿人上冰雪 体育精神先行

随着北京和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冬季冰雪运动已经成为中国百姓运动休闲的新选择。“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充分满足了国人通过冰雪运动强身健体的初衷。裴东光强调,这个目标最重要的是提高全民健康理念,爱体育懂体育。

裴东光提出了“三亿人上冰雪,体育精神先行”。他认为这是一个教育目标,要将体育运动与文化教育融为一体,体现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本质。“要从日常课程设置抓起,在大学体育院校中开设冰雪课程,通过优秀的教师和教练员普及冰雪运动文化和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推广冰雪运动关键在教育,而冰雪教育的关键则在于冰雪人才的培养。在现实中,很多群众是很喜欢滑冰、滑雪等冰雪运动的,但不少人却不会滑,有的甚至不会使用冰刀和雪板,受困于知识技术障碍望而却步,所以目前推广冰雪运动还需要培养大批冰雪教练。但是目前我国并没有形成冰雪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体系。”裴东光建议,我们可以借鉴加拿大的冰雪运动体系,即:体教结合。一部分人成为竞技体育人才,其他人才可分流成为教练员,考取职业资格认证,提高教练员水平,管理人员和裁判员也需要资格认证,进而形成一套完善的冰雪运动产业管理体系。

裴东光表示,冬奥项目进校园需从多个角度着手。他说:“由于部分项目的专业属性,开展起来会受到限制,但把冰雪为主题的科学普及和奥林匹克文化、冰雪艺术及中国传统文化的遗产开掘结合着推广到广大青少年中,将获得从理论到实践成功的一条新思路。”

2017年1月,裴东光带领奥运执行团队来到崇礼,为首届张家口市学生冰雪运动会助阵。许多孩子来自贫困山区,裴东光在演讲中鼓励学生竭尽全力、超越自我。年近60岁的他在零下22度的室外“雪地狂奔”环节中,赤脚奔跑100米为孩子们做示范。那数百名学生紧随其后的场面,让人看到体育的尊严、勇气和力量。临别时,孩子们依依不舍地向他索要签名,他们记住了这位“赤脚雪地狂奔”的奥运爷爷。

记者手记

采访过程中,记者被裴东光教授的奉献精神深深打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奥林匹克教育,裴东光告诉记者,“你很重要,每个人很重要,奥林匹克宣传的最重要一点就是——以文化人,要征服别人首先自己要有思想。”

裴东光一直强调,“奥林匹克教育是将体育、美育和德育集为一体的教育体系,是以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使学生感受神圣、美丽、尊严、浪漫、追求卓越、尊重优胜、超越自我的奥林匹克精神。通过奥林匹克教育可以培养一代身体健壮、动作协调、态度从容、谈吐得体、情操高尚具有国际胸怀和视野的青少年。”

无形的力量支撑着裴东光二十余年如一日地坚守在这个领域,用他的赤子之心践行奥林匹克教育精神。采访的最后,裴东光教授笑着和记者告别,“没事来坐坐,让我多给你洗洗脑。”记者慨然应允,奥林匹克教育的“脑”,再怎么洗也不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