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 综合体育

长春小学用饭盒“扣”出冰场 韩天宇从这里走出

新华社

关注

新华社记者王昊飞、周万鹏

1989年冬,19岁的刘昭辉初到长春市平泉小学任体育老师,亲历了一段“奇事”:学生每天要带两个饭盒,一个装饭,一个装冰,到校后第一件事是把饭盒里的冰扣在操场上,也有的学生用脸盆或水桶。参差不齐的冰块形成规模后,刘昭辉和同事一起趁着寒夜浇水、锉平。22天后,一座校园冰场正式“落成”。

29年后,平泉小学2007届毕业生韩天宇和陈德全参加了平昌冬奥会,两人作为中国队的成员,摘得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银牌,成为继李佳军、陈露、梁文豪之后载入校史的又一批冰雪运动精英。他俩的启蒙教练马涛也是该校体育老师,每年入冬后也要参与冰场制作,只是冰场不再靠饭盒去“扣”,而是靠他们自制的浇冰车。

春分将至,冰雪渐融,150米田径跑道圈起的冰场已融掉1/4的面积——寒假结束后它已完成了这一季使命,只待地面完全露出,这里便可转为轮滑课场地。自制的浇冰车被拖出来演示,它由1.5吨水箱和金属板车焊接而成,作业时需一人拽、两人推,刘昭辉戏称它为“第三代产品”,2012年启用至今。前两代产品原理相同,已成为仓库内的“文物”。

在刘昭辉入职的三年前,李佳军已经是平泉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武大靖闪耀平昌之前,李佳军曾是中国选手距离第一枚冬奥会男子短道速滑金牌最近的人。他回忆:“在那个生活简陋的年代,老师和学生都那么积极,在操场硬是浇出一块冰场,太不容易了!”

这所小学为何这么“任性”?校长刘丽萍介绍,这缘起于该校退休教师李芳新的爱好。老人三年前离世时已年过八旬。“他喜欢滑冰,坚持要教孩子们滑冰,但学校水源不足,所以发动师生每晚回家后用饭盒装水冻冰。这份初心,为学校的教体结合打下了基础,形成了传统。在国家号召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之前,我们的孩子就已在全员上滑冰课。”

刘丽萍说,每年完成浇冰后,冰场可以使用两个月。除了滑冰,该校近年来还开展了旱地冰球和地板冰壶等特色体育课。

上午10时许,六年级二班的孩子们在体育馆内“激战”正酣。学生杨爽说:“学冰壶一年多了,我非常喜欢,因为它是一个非常优雅的体育项目。看完冬奥会,我一定要好好学,以后要是能参加冬奥会就更好了。”

始建于1953年的平泉小学不只一块牌子,1999年这里被长春市教育部门命名为长春市短道速滑学校、长春市花样滑冰学校。学校在常规教学的同时,兼顾着长春市冰上运动训练基地后备专业人才的文化课培养。所以近20余年来,几乎每届冬奥会上都会有平泉小学毕业生的一席之地。

地处东北腹地的长春,是中国最早开展冰雪运动的城市之一。1980年,中国体育代表团第一次亮相冬奥赛场的旗手赵伟昌就是长春人。38年来,长春为中国冬季运动各级国家队输送了200余名运动员,参加平昌冬奥会的82名中国代表团运动员中有10名来自长春。周洋、陈露、李佳军等一批冬奥精英的出现,也激发了家乡青少年广泛参与冬季体育运动的热情。

平泉小学教学楼的一层楼道长约60米,伴着教室内的书声琅琅,吊灯周围装饰的造型雪花显得更为醒目,左右墙面贴着历届冬奥会简介的图文宣传板。刘丽萍说,在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之后,学校专门布置了这些,为的是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关注冰雪、参与冰雪、爱上冰雪,也期待有更多的孩子在未来登上冬奥赛场。

上课铃声响起,一群戴着护具、拿着简易球杆的孩子从教室里鱼贯而出,一路打闹来到冰场旁一块残留积雪的场地上,摆开阵型开始又一节旱地冰球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