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中国男排与“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今天是3月20日,这一天,和11月16日一样,对于中国排球,是个重要的日子。1981年的11月16日,中国女排在日本夺得第三届世界杯冠军,历史上第一次站上冠军领奖台,并开启了五连冠的辉煌征程。同年早些时候的3月20日,中国男排在世界杯亚洲预选赛上以3-2逆转战胜韩国队,获得世界杯的参赛权。比赛的电视直播由于超出了购买的卫星信号的时间不得不中途掐断。不过,比赛进程还是通过广播传回国内。胜利的消息传到北京,北大学子在校园内沸腾了,他们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成为后来激励一代人奋发图强的战斗号角,伟大祖国也正是从那个时代开始,35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让我们一起缅怀那难忘的一天。
“文革”十年动乱期间,中国的排球事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国家队解散,队员停止训练,运动技术水平急剧下降再加上连续几年没有与外界交流比赛,中国排球陷入了低谷。1976年,体育系统开始了“拨乱反正”,国家体委重新组建国家男女排球队,任命袁伟民为中国女排主教练,戴廷斌为中国男排主教练,接下来的任务就是逐步总结和学习各国的先进经验和战术打法,重新上路。
1977年与1978年,中国男排连续取得了世界杯第五名和世界锦标赛第七名,这是男排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队伍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快攻战术打法,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1979年,组队三年的中国男女排双双获得了亚洲冠军,结束了日本排球独霸亚洲的历史,并获得了参加1980年奥运会的资格,但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当时没有参加莫斯科奥运会,失去了与世界劲旅一较高下的机会。
1981年3月20日,中国队与韩国队的世界杯男排亚洲区预赛在香港伊丽莎白体育馆进行,胜者将代表亚洲参加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杯排球赛。那个时候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三大件”之一的电视机已经开始走入人民群众当中,但比赛现场转播还是凤毛麟角。1980年,中国男排在巴林参加奥运会预选赛,当时只是拍了录像带,回来在国内播了一次,引起了很大的反响。1981年,中央电视台特意租用了国际卫星,对这场比赛进行现场直播。全国观众都准时守在电视机前,期待这场关键战役,北京大学38号楼的男生聚集在放有电视的会议室里,由于人多,中间的同学坐着看,两边的和后面的同学站着看,来晚了的只好站在凳子上伸长脖子凑合着看。
赛前,全队上下对战胜对手都是信心十足,因为之前与韩国队的几场比赛我们都取得了胜利,心理上占优。不料,韩国队一开局就给中国队一个下马威,他们改变了一贯的阵容和打法,中国队有些措手不及,以5比15和12比15连丢两局。中国队被逼入了绝境,电视机前的观众也开始紧张起来。第三局开始前,主教练戴廷斌鼓励队员,要打出自己的特点、自己的风格。
当时,香港还没有回归祖国。但男排的比赛享受了和主场一样的加油声、欢呼声。
第三局开始,中国男排亮出了撒手锏——“中国式快攻”:双快、梯次、前交叉、背交叉……层出不穷的快变战术打得对手防不胜防、晕头转向,“网上飞人”汪嘉伟施展了独门绝技“前飞、背飞”,“世界跳发球第一人”徐真充分发挥自己发球的优势,场上局势瞬间扭转。15比5、15比7,中国男排很快扳平了大比分。北大的同学们也越看越来劲儿,鼓掌、叫好、敲饭盆,一扫开始的郁闷,不停地大喊“打时间差”、“拦网”、“扣球”。这时结束了晚自习的同学们也都赶回宿舍,加入观战的人群。比赛愈演愈烈,整个校园里充斥着欢呼声和惋惜声,没去观战的同学也能根据这声势来了解战况。
决胜局进行到中国队9:7领先的时候,中央台的电视转播信号突然中断。播音员说:“观众同志们,由于比赛时间超长,本台租用的转播卫星已经到时,比赛的最后结果将在本台新闻节目中及时播报,请您谅解。”学生们无奈之下只能回到宿舍,有的人开始改为听广播,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在现场转播这场比赛,大约半小时以后,北大校园的夜空里传出了兴奋的喊声“我们赢啦!我们赢啦!”,中国队在决胜局中以15:9战胜了韩国队,获得了世界杯的参赛权。
38号楼的里的男生率先欢呼起来,同学们奔走相告、敲盆打碗,高喊“我们胜利了!”、“祖国万岁!”、“中国万岁!”、“向排球健儿致敬!”等口号。周围几个宿舍楼中的同学们也纷纷打开窗户,遥相呼应。有的人点燃了宿舍的扫帚当火把,有的人还把烧着的报纸从楼上的窗户中扔出来,漆黑的夜空中划过一道道亮光。越来越多的同学包括女生从各个楼里跑了出来,在38楼前的空场上庆祝起来。有人找来了一面鼓,两个同学抬着,一个在敲,人们开始自发地游行了。欢庆的队伍唱着国歌,喊着口号,一位男生在一条长方形白布上用毛笔写下“振兴中华”四个大字。同学们立即欢呼起来,把他举过头顶,由他伸开双臂,展示这四个大字,“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响彻了校园。
比赛结束后,中国男排并没有太多的庆祝,毕竟按照队伍的实力,击败韩国是在情理之中。第二天早上七点钟,领队孙志安把大家都叫了起来,拿着几麻袋各行各业发来的电报,都是祝贺男排取得了胜利,队员们听了以后都很兴奋,没想到比赛会有这么大的反响。回到北京后,孙志安就宣布暂停训练,全队去北大与学生们搞联欢。3月29日,中国男排全队坐着大巴来到了北大,队员们刚一下车,学生们一拥而上,不由分说把他们全部抬了起来。从北大的校门,一直被抬到礼堂里面,在庆功会上,许多同学把自己的学生证扔上主席台,请台上的队员们签名。会上,热情的师生冲着他们鼓掌、喊口号,最响亮的就是那句“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几天之内,这句口号传遍了全国各地。北大学子的这一心声,成为那一时代的最强音,感动了中国。
回想当初的瞬间,汪嘉伟不无感慨:“1981年,竞技体育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电视直播这种全新生活方式的促进下,成为抒发爱国激情、吐露时代心声的一个突破口。”
汪嘉伟,在当时的国内体坛,他几乎是“第一小生”,不仅仅局限在排球项目内。
用现在的标准,汪嘉伟就是上世纪80年代青年人心目中的“男神”。
1981年底,中国男排前往日本参加第四届世界杯男子排球赛。而就在此前不久,袁伟民率领中国女排征战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以七战七捷的成绩获得了中国“三大球”历史上的第一座冠军奖杯。海内外华人一片欢腾,人们也对即将出征的男排寄予了厚望。最终,中国男排在头号主力汪嘉伟受伤缺阵的情况下,获得了第五名。
(来源:上海排球在线 文字作者:米艳楠 扁担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