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运动员心理迎“高考” 如何摆脱抑郁阴霾?
做体育记者十几年,除了自己负责的项目之外,偶尔也打酱油式地接触过像拳击、排球等运动,但棋类一直没有机缘。
因为太喜欢围棋世界冠军柯洁的性格,关注了他的微博。看他跟网友斗智斗勇、快意发声……但也因此看到这则令人难过的消息。
●心中的“黑狗”●
7月2日,柯洁在微博写下:“跨过生死寒冬 记得多添置衣物。。。保重。。。 ”随后,上海市围棋协会在官网发布讣告:“2020年7月2日下午一时许,著名围棋职业棋手范蕴若不幸从家中坠楼身亡,生前被查出患有抑郁症。”
他不常更新的微博下,有网友留言:“很遗憾以这样的方式认识您,一路走好。”三天后,柯洁更宣布:“从今日起个人无限期退博,谢谢大家一路以来的关注,再见。”
24岁范蕴若的突然辞世,让“抑郁症”这个隐形杀手再次刺痛大家的心。
“心中的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这句丘吉尔的名言,让“黑狗(blackdog)”成了英语世界中抑郁症的代名词。
抑郁症,大规模地被国人认知,可能是因为17年前,饱受抑郁症困扰的香港著名艺人张国荣,在愚人节当天开的那个“天大的玩笑”。
人们开始意识到,原来当一个人持续性地心境低落,可能不是他们心理素质差、不是他们矫情,而是真的生病了!就跟身体的感冒发烧一样,是心灵需要看医生了。
2016年,澳洲黄金海岸马拉松比赛期间,笔者曾专访优客工场创始人兼CEO的毛大庆。完成第41个全马的他坦言,正是跑步治好了自己的抑郁症:“在我精神状态陷入低谷时,遇到了这项运动,是很好的减压办法。”
“后来我结交了一位朋友,也是跑步界的女神——欧阳靖。她曾是重度抑郁症患者,写过关于马拉松的书,特别是女性如何摆脱生活里的困扰。她的故事给了我很大启发,你会发现世界上还有很多人通过马拉松,解脱心理的困扰,找到新的生活方式。”毛大庆说。
因抑郁症闭关一年多的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张朝阳,也加入了跑者的行列。
是的,很多针对抑郁症的治疗方法中,无一例外都会提到体育运动。这是因为,一方面运动可以让患者培养新的兴趣,改善反应迟缓等症状;另一方面运动能够增加人体内诸如内源性阿片肽、单胺递质等的分泌。从生理上让人产生愉悦感,从而缓解焦虑无助的情绪。
只是,普通人可以通过运动来缓解治疗抑郁症。那么对运动员来说,他们又该怎么办呢?
●It’s Ok not to be Ok●
近年来,抑郁症已成“体坛之殇”。其中,不得不提泳坛传奇菲尔普斯。
23枚奥运金牌、28枚奥运奖牌!他的伟大不用赘述,但哪怕是这样一位无比成功的运动员,都曾饱受抑郁症的折磨,甚至冒出过轻生念头:“好几天不出门,不吃不喝,也无法入睡。我想到的最好解决方法就是结束生命。我觉得这个世界如果没有我可能会更好,因为大家不用再忍受我的各种恶劣行径。”
2014年,菲尔普斯在驾车疾驰去赌场的路上,被警察逮个正着。他因酒驾和超速行驶,被判缓刑18个月,美国泳协则开出禁赛6个月的罚单。在此之前,他一度迷失于派对、大麻之中。
不仅有身为公众人物背负的压力,他还要面对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
9岁时,父母离异,带给他难以释怀的痛楚,“我觉得自己被遗弃,尽管我有一个了不起的母亲和两个姐姐。但我希望和父亲进行对话。我的家并不完美。”
最终,这位奥运冠军包了一架私人飞机,前往亚利桑那州沙漠中的一家治疗中心,一待就是45天。他将此称为,“一生中最正确的决定之一”。
“作为一名运动员,我也曾认为我们是无懈可击的,不应该表现出软弱”、“很长一段时间,我看到的是自己作为运动员的一面,而不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开始认真思索到底如何看待自己、认清自己,然后我逐渐感到快乐和幸福。
2018年年初,菲尔普斯首度披露自己与抑郁症抗争已经长达十多年:“坦白说,谈论它并非易事,尤其是谈论自杀这种可怕的事情。当我敞开心扉去谈论自己的精神状况时,我感到的是力量,而不是脆弱。在分享我(与抑郁症)的‘斗争’过程后,我希望其他人能知道,你并不孤单,你不需要默默忍受。It’s OK not to be OK(有问题也没有关系)’。”
告别赛场,不意味着“战斗”的停止。如今,菲鱼仍在学习如何与“黑狗”和平共处:“里约奥运会后,我做了很多采访,故事的情节是一样的——菲尔普斯公开谈论抑郁症,参加了某项治疗,现在情况越来越好……我希望这是真的,也希望事情真能这么容易解决,但真这么想是无知的,没有亲身体验的人不会理解。这是一个事实——我永远不会被‘治愈’,这个病也永远不会消失,这是我必须接受的。”
疫情的到来,更让他病情反复。采访中,菲尔普斯感谢妻子的陪伴:“这期间我经历了几次可怕的状况,有几次我的想法也不是很健康,我觉得最好的方式就是和你最爱的人一起共渡难关。”
“我希望去拯救生命,这比获得奥运金牌重要多了。”他希望,带给身处同样困境的人们勇气:“说到底,我们都是普通人”、“现在很多事情都让人感到不确定、无法掌控,关注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如果你觉得自己需要帮助,那么就伸出双手去寻求帮助。”
●对话叶诗文●
放眼中国体坛,跟菲尔普斯一样,勇于公开讨论“抑郁症”的运动员屈指可数。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是,在16岁迎来职业生涯巅峰的叶诗文。
“最年轻的世界冠军”、“中国第一位奥运游泳双冠王”、“中国游泳历史上首位大满贯”……在一片啧啧称奇声中,叶诗文横空出世;又在一片惋惜错愕声中,光芒从耀眼转为黯淡。
2015年喀山游泳世锦赛铩羽而归之后,19岁的叶诗文接受《澎湃新闻》采访,首度披露自己曾被诊断为“中度抑郁症”,一时引发舆论热议,“心理负担重的时候整夜整夜的失眠。心理医生给我做了一份测试,结果居然是中度抑郁。”
当时她做完手术——取出脚踝里的小碎骨,不到两个月。养伤期间,队里为她请来心理专家疏导情绪,她自己则通过看书和学英语等方式纾解压力。
随后5年里,叶诗文继续经历着起起伏伏——2016年里约奥运会,作为卫冕冠军的她位列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第八、无缘4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2017年天津全运会,她蝉联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冠军,宣布王者归来;去年的光州游泳世锦赛,重返(长池)世界舞台的她收获蛙泳个人项目两枚银牌,再登奥运领奖台的希冀并不遥远……
噢,别忘了,她一度远离泳池,就读清华大学法学院。不过为了备战东京奥运会,叶诗文在2018年提出休学两年。最近的她,还好吗?
新浪体育:你一定留意到了几天前,我国棋手范蕴若不幸去世的消息。
叶诗文:是的,看到那个消息真的感到挺心痛!我觉得运动员真的挺需要心理医生,(因为)在职业生涯中要承受很大的压力。
新浪体育:早在2015年,你曾在采访中透露自己被诊断为中度抑郁症。能说说当时是什么情况吗?
叶诗文:我之前在低谷的时候,确实有很长一段时间过得比较压抑。现在回过头来想,其实就是太在意结果,但同时又接受不了差的结果。每次比得不好,总是不想去面对,不想去接受,总是给自己找借口。后来我发现,只有先勇敢地去接受现状、接受自己的失败,再想办法去面对,去找到解决的办法。
新浪体育:真的很佩服你的勇气,为什么敢于公开?
叶诗文:一方面可能还没有严重到不愿意提起的程度,另一方面是我始终觉得,是有办法能够调整好心态的。
新浪体育:花了多长时间走出来?
叶诗文:后来其实也没有再去(看医生),因为心态已经调整过来了。当然这个过程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还是要让自己内心充满希望,要有东西支撑。换个环境也很重要,如果一直在压抑的环境里,其实很难得到改善。
她说之所以坚持,是因为“对这个泳池、对游泳,还有激情,还有热爱。”
过去怯生生的短发假小子,如今出落得亭亭玉立,面对媒体更是得体自如。叶诗文说:“这几年可能比之前要开心很多,要活得更加放松,不会给自己太大压力了。”
上一次在赛场采访她,是2019年青岛举行的全国游泳冠军赛时。赛前,广播里传来鼓舞人心的声音——“为大家介绍优秀运动员、奥运冠军叶诗文……”
如何理解“优秀运动员”?昵称“小叶子”的她,这样回应笔者的提问:“最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对自己有要求、有节制,对热爱的事业要专注,不要受外界的影响。”
●国内外体坛大不同●
“我身边就遇到过,抑郁症真的是很痛苦的一件事。它不光是一种情绪的低落,已经是一种疾病,本人是很难克服的。整个人会特别累,睡不着觉,做什么都没有兴趣,觉得人生没有意思……是长期压力造成身体的内分泌失调,不是单纯的鼓励,让他们振作起来就可以。一定要吃药、看医生!家人、朋友的陪伴特别重要。”
跟金牌教练、马来西亚跳水“教父”杨祝梁,聊起“体坛抑郁症”话题时,他颇有感触,更牵出一段难过往事。
“1994年,我带队参加世锦赛,有一位湖北的队员快到比赛时,整个人不对了。跟Ta(注:为保护运动员,隐去相关信息)说什么都听不进去,Ta问你的也是很奇怪的问题,走路还会贴着墙走。第二年去俄罗斯比赛,Ta在国外精神崩溃了!现在也没有好。虽然不是我的队员,但我知道Ta对自己要求特别高,包括Ta爸爸也是,从小就要求Ta拿世界冠军、奥运冠军。”
运动员出身的他,当然懂得这份心理负担:“他们从小从事专业训练,背负了太多期望,想要通过运动成绩来改变自己和一家人的命运。特别是有一些家长很执着很固执的话,会给孩子特别大的压力,会产生精神方面的问题就不奇怪了。”
这件事,也让杨祝梁重新审视教练一职。他反思说:“我以前也有问题,我带第一批队员时,对他们非常、非常严格。后来我比较注意心理层面,但是分寸特别难把握,包括在国外教学也是这种情况。”
“在国外,比如运动员胖,我们不能直说。只能说‘你很精神,但是可以更fit(健美)一点’,千万不能说fat,这是侮辱性语言,会被告的!但是一直用积极正面的语言,一直鼓励也有问题,这些孩子该不知道天高地厚了。”杨教练苦笑了起来。
1988年至2001年,在中国跳水队执教十余载的杨祝梁,辞职后加盟过马来西亚、澳大利亚队。关于国内外体坛对运动员心理辅导的不同模式,他均有过体会。
在他看来:“国外做得好的地方是——重在预防。有心理医生/老师进行辅导,但给我感觉都是顺毛捋。有时候上一堂课,也就是建议队员深呼吸、冥想、打坐等。在国外,各方面都不敢给运动员太大压力,但到了比赛确实有压力啊,运动员需要有正确的方法来应对。”
“这十多年,我感觉国外的心理辅导不如国内,在专业上跟队伍的结合没有中国紧密,国内更结合项目本身来解决问题。比如中国跳水队科研小组的领头人、张忠秋博士,他就是学心理的。当时给我们运动员、教练员上心理辅导课,他讲得特别好。”
他只好更加提醒自己,“注意平时的一言一行。跟队员交流时,潜移默化地跟他们说,要做好失败的准备,让队员们的心理更坚强。”
2017年布达佩斯游泳世锦赛上,他的得意门生张俊虹击败“中国双保险”,勇夺女子10米跳台金牌。纵观马来西亚体坛,迄今为止只在奥运项目中诞生过两个世界冠军,除了场地自行车名将阿兹祖之外,另一人就是张俊虹。
暂别30个月后,杨祝梁教练上月重回大马,工作更轻松了——过去是总教练,现在只负责张俊虹。他笑言现在当教练只是“副业”:“我没有什么压力,先帮助她在明年的东京世界杯上获得奥运资格。”
采访最后,他希望外界能更理性地对待运动员:“我们看到的都是光鲜的一面,给了冠军很多的鲜花掌声,但大多数不成功的呢?他们同样付出了全部。”
●疫情下的救赎●
疫情笼罩,全球体坛受到的冲击不言而喻。运动员的备战戛然而止,让他们的心理饱受煎熬和考验。
今年5月,国际奥委会以8种语言,辐射135个国家和地区的4089名运动员、随队人员,调查他们的身心健康情况。
结果显示,有56%的受访运动员感到无法有效训练,50%认为缺乏动力。其他受影响的,依次是保持身心健康、管理体育生涯(各占32%)以及营养饮食(30%,以年轻运动员为主),顶尖运动员主要担忧如何获取资助,以延续体育生涯。
63%的随队人员称,由于没有训练场地、缺少正常的训练计划以及长期的社交隔离,许多运动员目前缺乏斗志,并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
如何避免疫情成为压垮运动员心理的最后一根稻草?笔者整理了相关报道:
1。不纠结
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院长毛志雄教授,2月接受《中国体育报》采访时,谈到疫情之下如何缓解心理问题:“首先要从思想上搞清楚,自己究竟因为什么焦虑。如果是能够控制和解决的问题,就积极主动去解决,如果是不可控、不确定因素,过分的担忧只能增加心理负担,只能把它放下。
无论面对任何问题,只要尽力了,自己做到最好就可以了。管住自己能管住的事情,不要纠结管不住的事情,这是认识问题的首要方向和原则。”
2。《现役运动员心理指导手册》
为帮助国家队运动员在“防疫情、保备战”的特殊时期进行心理调节,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组织专家编写《现役运动员心理指导手册》,帮助运动员全力以赴备战奥运。
全书围绕赛前、赛中、赛后3个环节,提炼出13个主题、54个话题,解答运动员最关心的心理问题,为运动员训练比赛提供心理调节自助指南,为管理人员、教练员和科研人员提供基础知识和心理调节的具体方法。
3。心理辅导培训课
广西举重运动发展中心,于4月15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江南训练基地,开展2020年首次心理辅导培训课。
近日,我国乒乓球奥运冠军马龙接受CGTN采访,分享了疫情期间如何保持良好心态,“乒乓球不光是身体、技术的对抗,很多时候也是心理和头脑的应变,所以无时无刻保持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去积极面对不管是疫情还是接下来的比赛。”
“对我来说,赛前的准备非常重要。把身体、技术状态调整好,再根据不同的比赛去调节心态,以及跟教练沟通,通过这样的准备帮助我在比赛当中发挥最好的水平。”平时,马龙还会通过读书、听音乐、看电影来放松心情。
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中国奥委会与北京冬奥组委联合发起的#保持强大#中国奥运选手在线加油会。不仅展示了我国运动员的精气神,更号召大家给身处特殊时期的运动员们以最强大的支持。
在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刘国梁看来,积极的心态是破局的关键:“东京奥运会延期一年,也意味着巴黎奥运会加速了一年。积极的想,这是三年能参加两次奥运的好机会啊。积极的心态,保持自信,才是真正的强大。”
他进一步分析说:“对马龙和丁宁这样的老运动员,要做好沟通和心理建设,积极的心态有利于他们的伤病恢复和状态延续;对年轻运动员,则有了更大的希望和潜力,这一年他们可以改变自己很多,甚至改变世界很多。”
脑海浮现这个选题时,正是因为夜不能寐。
于是干脆爬起来、打开电脑……川端康成在《花未眠》里的这段文字,特别符合当时的心情——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未眠。如果一朵花很美,那么有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要活下去!”
(文/何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