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 综合体育

围棋史上的11月11日:人工智能的先驱者陈志行

新浪体育

关注

文章来源:道公众号

26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93年11月11日,国际电脑围棋赛在成都举行,来自德国、美国、波兰、瑞士、日本、中国等13名选手参加了比赛。广州陈志行的“手谈”以6战全胜夺得冠军,这是手谈软件首次夺得世界冠军。

在人工智能如火如荼的今天,众多AI软件都可以轻松完胜人类顶尖棋手。但在二十多年以前,明知电脑无法战胜人类,仍有一群人兴致勃勃的编写电脑程序,希望让电脑可以学会下围棋。在这群人中,曾经有一位中国人站在最顶峰,1995至1997年连续三年包揽FOST杯、应氏杯国际电脑围棋赛冠军,并且三次打破与人对弈的受子记录,他便是陈志行。

陈志行原是中山大学化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量子化学,出版过《有机分子轨道理论》。在专业领域成就不俗的陈教授在退休后,才真正做起了自己喜欢的事,将自己的两大兴趣围棋和电脑结合在了一起。

陈志行最初是个象棋高手,拿过广州市教工象棋赛第二名,30岁后才弃象棋学围棋,但很快成为狂热的围棋迷,在文革期间甚至写信给他的围棋老师,表明不想当中山大学化学系讲师了,请他的围棋老师推荐他去广州市体委工作,就是当一名杂工也好,只要能经常得到围棋老师的指点就满足。

而他与计算机结缘更是机缘巧合,1977年,46岁的陈志行去上海开学术会议,同住的另外三人都懂电脑,经常谈论编程问题,当时对电脑一窍不通的陈志行去楼下书亭买了有关计算机的书籍来看,从此竟与电脑有了不解之缘。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电脑和我们现在的电脑完全不同,那时的电脑是一个庞然大物,一台电脑就要占用一整间屋子,电脑的编程更是需要在穿孔机上把编好的程序转化为穿在纸带上一排排的孔,每排代表一个字符;程序有错就得用剪刀和胶水来修改纸带。

就是靠这样的条件,陈志行编写了《BASIC练习与计算实践程序系统》、《物理化学教学程序系统》、《热力学计算程序系统》,并于1989年获得国家教委的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优秀奖。

1989年春节,陈志行写了一副对联挂在客厅上:

黑白分明,何堪玩物徒伤志

鸿蒙高迥,不断求知更创新

以表达自己进入计算机围棋开发领域的决心

1990年年初,陈志行“倾囊”买了一台8088xt电脑,利用半个寒假,陈志行终于可以让程序马马虎虎的下棋了,而且比起世界上第一个商品围棋程序“尼姆西斯”也不逊色。

1991年,60岁的陈志行申请退休,并表示不接受返聘,以全身心投入计算机围棋程序开发,因为不满意围棋的英文单词“go”(取自日本的围棋发音),觉得“去”这个字表示围棋太别扭,陈志行为自己的程序取名手谈,英文名“handtalk”。

同年,陈志行参加国际电脑围棋赛,取得第六名。牛刀小试之后,他向朋友借了1200元,买了一台286CPU电脑,一年多后升级为386/40。在有限的条件下,陈志行不断更新手谈,为创造更智能的软件不断努力。

199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电脑围棋赛,夺得冠军;参加东京的国际电脑围棋赛,获得亚军。

陈志行获得了不到一万元人民币的奖金,仍不够买一台Apple的Macintosh。而随着计算精度的提高,“手谈”在陈志行仅有的一台XT和一台286上运行得越来越慢。

当时的程序不像现在那样具有两台电脑间通讯自动对弈的功能,只能把一台电脑的走步人工地输到另一台电脑。后来陈志行把那台286升级为386,又买了一台旧的286。两个程序的对弈就在这286和386间进行。等得不耐烦的时候,他就在房间里打太极拳,打几招,程序才下一步棋。

1993年11月,陈志行终于获得了梦寐以求的世界冠军。在成都举行的国际电脑围棋赛上,“手谈”六战全胜,首次登上世界冠军宝座。

几个月后,陈志行和日本公司签了合同,以“棋王2”的名字在日本发行“手谈”,1995年12月上市。

此后的手谈迎来最辉煌是时代,1995年“手谈”被日本棋院认定为5级,同时也开始了连冠之旅,1995至1997年连续三年包揽FOST杯、应氏杯国际电脑围棋赛,连拿六次国际冠军。

2000年,陈志行编写的《电脑围棋小洞天》一书出版。书中以自传的形式介绍了个人的工作、兴趣爱好和后来的电脑围棋生涯。

书的结尾,陈志行这样预言道:有人在1997年FOST杯赛期间,也就是“深蓝”战胜卡斯帕洛夫不久,发起了一个意见征集:围棋程序何时入段、何时战胜人类顶尖棋手?估计的长短不一。我估计的是2020年入段,2100年战胜人类最高水平者。

遗憾的是陈志行教授已于2008年去世,如果他知道今天人工智能取得的如此成就,比他预想的要快得多,想必也会激动不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