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 综合体育

应昌期的围棋人生:一生“应倡棋”无悔“黑白缘”

新浪综合

关注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张建东 金雷)

明天下午,应氏杯围棋赛创办人应昌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将在上海大酒店举行。

6岁时,应昌期在宁波慈溪家乡学会下棋后,就与奥妙无穷的围棋结下了一生的棋缘。应昌期说:“天下没有像围棋这样好的东西。围棋是很有意义的竞技,以黑白两种棋子在枰上展开复杂的变化,每一颗棋子都是自由、平等,可在全局飞跃,行动不受限制,实是自由、平等、公开之竞赛。历经4000年未见衰退,魅力无穷。”

在应昌期80年的人生路上,兴办围棋比赛,培养围棋人才,改革围棋规则,创新围棋用具,建设围棋基金,力倡围棋教育……围棋成了他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热爱变成事业,直至使命。

魄力 率先倡议办职业围棋世锦赛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应昌期先生在开始研究计点制围棋规则时,就有举办世界围棋大赛的想法。但是,迟迟没有付诸实施的根本原因,就是那个时候围棋还是日本棋手一家独大,中国还没有能够与日本一争高下的顶尖棋手。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围棋出了个“抗日英雄”聂卫平九段,他在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上,连胜小林光一、加藤正夫、藤泽秀行3位日本超一流棋手,并为中国队赢得了最后胜利。聂卫平九段一鸣惊人的表现,使得应昌期有了举办世界职业围棋锦标的“冲动”。

1987年8月18日,应昌期先生在中国台北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将举办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冠军奖金为40万美元。第一届比赛将在奥运年1988年举办,以后每4年在奥运年举办一届,成为围棋界的奥林匹克赛。应昌期先生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由发明围棋的中国人来举办更有意义。”

在应昌期先生公布将举办应氏杯世界大赛后,号称“围棋强国”的日本有点坐不住了,日本棋院在1987年年底也宣布将于1988年举办第一届富士通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1988年4月,抢在应氏杯赛之前,第一届富士通杯赛在日本东京开幕了。

举办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由应昌期先生首先倡议举办,但日本棋院举办的富士通杯赛早于应氏杯开幕,也是事实。1988年,富士通杯和应氏杯两项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相继开幕,世界围棋进入了一个新时代。1988年被称为“世界围棋元年”。

遗憾 聂卫平无缘首届应氏杯冠军

在筹划第一届应氏杯赛开幕地点时,由于当时海峡两岸还没有“三通”,有朋友建议应昌期先生将开幕式放在欧洲。但应昌期先生则信念坚定,他表示即使坐牢也要在北京举办。应先生的夫人更是快人快语,力主在北京举行,她说:“自己花钱买的炮仗,岂能让别人放!”

在应老先生的坚持和海峡两岸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1988年8月20日,第一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开幕盛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举办应氏杯赛,应昌期最希望是中国人能拿冠军。应昌期曾对聂卫平说:“应氏杯就是为你办的。”当聂卫平、林海峰打进应氏杯四强后,应昌期十分高兴,他曾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人夺冠希望很大!”但最终韩国曹薰铉连胜林海峰、聂卫平而夺冠,应昌期是“十分遗憾”。应昌期说:“首届应氏杯在北京开幕,可以说十分成功,唯一遗憾的是聂卫平没有拿到冠军。”

曹薰铉九段拿了首届应氏杯冠军后,似乎给韩国围棋打了一剂“强心针”,前4届应氏杯冠军均被韩国棋手夺走。直到2005年3月5日,常昊九段在北京昆仑饭店战胜崔哲瀚九段,中国棋手才打破了韩国棋手在应氏杯赛上的一统天下。

这一天,聂卫平九段来到现场讲棋,为学生常昊加油。当常昊战胜崔哲瀚,夺得第五届应氏杯冠军时,应明皓先生激动地与常昊热烈握手:“我父亲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当场,应明皓让常昊在获胜棋谱上签了名。回到台北后,应明皓拿着常昊夺得应氏杯的棋谱在应昌期墓前焚化……

自豪 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

应昌期身前曾多次对他的忘年交倪耀良说:“我们中国人最聪明,最优秀,不出50年中国一定强大。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

1988年8月16日,应昌期夫妇飞抵北京,42年后再次踏上了大陆的土地。首届应氏杯期间,应昌期夫妇畅游八达岭长城,对祖国北方美景赞不绝口。1988年9月,在首届应氏杯开幕赛事结束后,应昌期一行南下上海、杭州、宁波,重返阔别42年的故乡。

应昌期此次返乡,对大陆改革开放呈现的欣欣向荣景象印象深刻,决心回报桑梓。应昌期表示:“我知道美国夏威夷的房子很漂亮,但我不要去,去了就无法做事。我要把赚的所有钱、掌握的生产技术转移回去,造福家乡,使中国变强大。”

第一届应氏杯赛之后,应昌期开始把他的全部精力放到了祖国大陆。他在宁波捐资办学、投资开办现代瓷砖、利华羊毛公司;在上海捐资兴建应昌期围棋学校、成立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1996年10月23日,重病在身的应昌期先生仍坚持来到上海,亲自按下了上海应昌期围棋学校开工的启动按钮。

心血 以百分之九十的精力办围棋

上世纪90年代初,本报和应氏基金会曾共同发起策划举办海峡两岸围棋擂台赛,记者与应老先生在上海有过多次交流。应老先生常说,办企业做生意其实很容易,但围棋就太复杂太难了。应昌期说:“我一生以百分之十的精力办实业,百分之九十的精力办围棋。”

的确,应昌期先生在围棋上所下的功夫,常人难以企及。

从1974年至1996年,应昌期潜心研究围棋规则长达22年之久。为1000字的计点制围棋规则,应昌期逐字逐句先后修订出版了16版之多。据应夫人介绍,应昌期经常为一句话、一个棋图,反复推敲而忘了吃饭睡觉。

应昌期为围棋规则,以及规则衍生的棋具付出的心力,也是非外人所能想象。为计点制规则实施,应昌期还独创了应氏棋具。为应氏棋具中的量斗棋罐,应昌期亲力亲为与设计师、木匠共同设计制造。

应昌期先生办实业赚了钱,大部分都投进了围棋事业上。创办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创办世界青少年围棋锦标赛、世界电脑围棋比赛、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欧洲应氏杯围棋赛、美国应氏杯围棋赛、中国应氏杯大学生围棋赛……

正如应昌期所说:“我不要名,也不要利,在我的能力范围内,做有益于发展围棋的每一件事,这是我的梦,我的一生没有虚度。”

这就是应昌期的围棋人生,正像他的名字谐音一样“应倡棋“——“应当提倡围棋”。(新民晚报记者 张建东  金雷)

[记者手记]经典“事故”

应昌期举办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最大的愿望就是中国人得冠军。应昌期曾对聂卫平说:“应氏杯就是为你办的。”但聂卫平最终没有拿到应氏杯,却与赛前的一段“迷走泰国”小插曲有关。

首届应氏杯大赛,中国聂卫平和韩国曹薰铉打进了五番棋冠军决战。1989年4月,五番棋决战前3局在杭州、宁波进行,聂卫平以2比1领先,夺冠在望。五番棋的最后两盘棋,安排于1989年9月初在新加坡进行。

去新加坡决赛前,酷爱桥牌的聂卫平特意到中国香港参加了一场桥牌赛,调整放松,然后聂卫平只身登机前往新加坡。飞机降落后,聂卫平拿了行李就下了飞机,但到了海关却发现是在泰国曼谷而大惊失色……原来,这个航班是从香港经停曼谷后才到新加坡。

聂卫平急匆匆返回飞机时已经满头大汗了,不料客舱内温度偏低,聂卫平受了惊、着了凉,到了新加坡就感冒了,在这样的状态下上场决战结果可想而知,连输两局,拱手让出首届应氏杯冠军。

聂卫平曾对记者表示“这是一次刻骨铭心的失败”,他认为:“在棋艺境界的领悟和表现方面,我能胜人。而曹薰铉则胜在其具体精细和我难以根治的疏漏上。”

应昌期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聂卫平没拿冠军,太遗憾了!当时,本报体育版曾以“迷走泰国”报道此事。一次偶然事件却影响了世界围棋的走势,此事当为经典。(张建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