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 综合体育

训练练吐夜里疼醒 与伤病抗争的马龙经历了什么

新浪体育

关注

赛前想过拿三连冠的事吗?

马龙说:“没有,一点都没有。”

就算没有出现膝盖的伤病问题,马龙在赛前也不会去想成绩,“不敢想。”马龙说,“我是属于不敢给自己压力的人,怕自己完不成。有时候甚至不光自己不想,别人提到也不行。每一次比赛我都不会让自己上来就去想最终的成绩,都是一步步来。首先定个第一目标,比如说不输外战,因为上来就想拿冠军还太远了,然后可能打到半决赛和决赛这个时候,脑袋里会情不自禁地对冠军有想法,我觉得那就到时候再想吧。”

双冠仿佛膝伤康复的“小插曲”

这个答案在布达佩斯世乒赛前增加了一些“疼痛”的佐料。封闭训练前几天马龙刚刚能站在训练场上练球,状态是“能简单地练,不能大范围跑,也不能快速移动”。到了封闭训练中期伤病又有了点好转,可以“正常训练能练一些,可打不了多球,上不了量”。打一会乒乓球,马龙就要来到力量房练身体,队医王都春、康复师拉法和体能师托米陪着他,做着一组又一组和昨天一样的动作。

从布达佩斯世乒赛带着单打和双打两块金牌回国后,马龙更多的训练依旧是在力量房。在他按部就班练身体的时候,拉法和托米就坐在门口等他,保持随叫随到的状态,直到马龙比划了“OK”,两个人才一起下班。这时王都春已经在治疗室等着马龙,先冰敷膝盖和手腕,再做整个腿部的放松按摩。康复和治疗继续按部就班地进行,好像布达佩斯世乒赛获得双冠只是马龙膝伤康复期间的一个小插曲。“不是拿了冠军,伤就好了。”王都春解释说。

训练练吐,夜里疼醒

队医王都春去年9月换了个新手机,现在手机相册里全都是跟马龙左膝伤病有关的小视频,去年瑞典公开赛退赛前在当地打封闭针时的场景、在体育医院办公室组织专家会诊的场景、马龙膝盖的一次次治疗过程、一次次康复运动、还有一张张光片和会诊报告占满了这个新手机。

说起马龙膝盖的毛病,可以追溯到2007年,由于打球的动作习惯,马龙左腿的膝盖磨损钙化,这些年理疗、针灸和矫正不知道做过多少次,有时还会借助超声下封闭或者针刀松解等手段缓解疼痛。2017年世乒赛前,打了一针封闭后参赛的马龙获得了男单冠军,随后他也依然采用这些方法治疗膝盖时而诱发出的疼痛。去年的瑞典公开赛前,进行治疗后效果一般的马龙依然渴望参加比赛,他再一次选择赛前打封闭,这一次甚至紧急到在瑞典当地的体育医院打。但这一针封闭没能帮他缓解疼痛,反而碰巧成为他长达三个多月膝伤反复的开端。

“运动劳损”,简单的四个字能概括马龙左腿膝盖发生了什么,但要想康复却是一个复杂得难以描述的过程,甚至世乒赛单打三连冠后的马龙依然处在康复中。瑞典和奥地利两站公开赛退赛后,马龙在他效力的山东鲁能乒超俱乐部力量房结识了足球队的康复师,这位克罗地亚人在了解了马龙的情况后,带马龙做了5天的肌肉练习康复训练。经过这神奇的5天,马龙站在了乒超联赛的赛场上,3比0战胜周启豪、方博和夏易正,3比1战胜林高远,三场联赛四场胜绩,马龙和队医都以为自己又一次战胜了膝盖带来的考验,伤好了。没想到联赛休战回到北京后,马龙的膝盖伤病开始迅速恶化,12月的国际乒联总决赛前,马龙疼得动都不能动,走路只能脚尖点地,蹭着移动。

疼得没法练,只好先不碰膝盖,打上营养液,让它休息。马龙在十几天里只做上肢训练,或者活动活动右腿和脚腕。肌肉长得很慢,萎缩的速度却出奇的快,马龙的左腿很快就细了一大圈。“一直不动,也没有什么好转。”马龙一直认为乒乓球运动员没有对抗性伤病,“不是很严重”的劳损一般养几天就好了,实在不行打针封闭也就不疼了。

看着自己膝盖一直没有起色,马龙觉得着急,有一天他突然想豁出去跟膝盖“拼了”。既然鲁能康复师教他的训练动作能让他5天就回归球场,那马龙就决定用这套动作和自己的膝盖来一场“硬碰硬”。“败了!”马龙说,他做了运动后当天晚上就直接被膝盖疼醒,“睡着觉都能感觉它越来越疼,生生给疼醒了,最后我只能调个头睡,把腿支在墙上,下面垫个健身球。”马龙补充描述了一下当时的情景,“左腿自己根本抬不起来,只能右腿垫在下面辅助它抬起来架靠在墙上。”现在回想起来,马龙为他当天的“不理智”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膝盖的伤病从一个点蔓延到整个膝盖,后来发炎、积水,抽积液就抽了四次。绝望的瞬间不可能没有,马龙在自己膝盖的一小块地方比划着:“针灸的时候,这里扎着20多针。”

膝盖的伤病发生了复杂的变化,马龙的康复手段也要随之而变,去了新的康复中心,接受了新的康复治疗。王都春的手机里记录着一些零散的画面,马龙趴在地上被康复师掐着脖子往上掰,脸憋得通红。手机里这种画面不多,因为每天都在重复一样的动作。“第一天练的时候,真给我练吐了,是生理上那种想吐。”回想起来,马龙说真的太累了,“累得回家10点多就能睡着。”不过他只有第一天觉得苦,后来可能是因为做好了心理建设,感觉也没什么了。“动作夸张不要紧,只要有用,我就不觉得苦了。”马龙说。

一切都记在心里了

世乒赛后,马龙的球迷写了一篇文章,其中提到了一段乒超记忆:“乒超期间的记忆,是很多球迷‘马龙来不来’的希冀,是俱乐部经理‘还需要请假’的无奈,是教练‘唉,还在恢复呢’的遗憾,是队友‘这场比赛他来不了啊’的欲言又止。我们愈发不敢问的那个人独自面对的是什么?不知道,更不敢想。”

而同时空中的马龙独自面对的是什么?枯燥又辛苦的训练手段,尝试各种办法伤病却不见好转的焦急,还有,他每天晚上醒来和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都是动动左腿,看看膝盖有没有好一点,如果觉得比前一天有一点点进步,马龙心一下就踏实了,“感觉一天的心情都很舒适。可如果还那样,心情就一下跌到谷底。但是没办法,必须要给它时间去恢复。”马龙说,面对伤病,之前走捷径的时候比较多,“想用最有效的办法,用最短的时间恢复。”但经过这次和伤病斗争,马龙有了和以往不同的体会。“不能像原来那种急于求成、走捷径,有些事情你确实得一步步来,不可能每次都很幸运,走着走着有可能你就没路了,或者说捷径它也有风险。因为运动员运动寿命有限,所以着急和想走捷径是肯定的,看怎么去平衡,要找到那个点。”

今年过春节的时候,秦志戬、王都春、拉法和托米都没离开北京(“辛苦秦指导和王大夫!虽然两位外籍教练不过春节,但也辛苦了。”马龙笑着补充说),陪着马龙一天不落地进行康复训练。现在再聊起这些,马龙抱拳感谢了此时正在给他做腿部放松的王都春。王都春有一部记录着马龙治疗伤病3个月的手机,马龙自己有做记录吗?“没有,”马龙回答,“都记在心里了。”

全文将在2019第6期《乒乓世界》中刊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