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 综合体育

改革开放同龄人王楠时代印记 运动生涯激励一代人

新浪体育

关注

1978年10月出生的王楠,是改革开放的“同龄人”,7岁开始打球,15岁进入国家队,17岁获得全国冠军,19岁赢取世界冠军,在乒坛拼杀了23年,连续十年稳坐女子世界第一宝座,成为世界乒坛女子“全满贯”第一人。

相对于漫长的历史长河,40年不过是一瞬,而相对于一个人有限的生命,40年间,从呱呱坠地成长到了人生的黄金时段。作为改革开放40年的时代亲历者,王楠有着她专属的时代印记。

亲历中国体育变革 感受职业化进程

王楠领衔夺得北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团金牌

从1989年来到沈阳进入辽宁乒乓球队,小小的王楠逐渐见识着“大场面”。那时,辽宁乒乓球队拥有了第一笔社会资金的注入——沈阳市钢锹厂赞助辽宁乒乓球队,每年2万元用作运动员的训练补贴。王楠回想说:“刚刚入队那会儿,训练用球都非常紧张,拿一个坏了的球,去跟教练换新球,卖力打几个回合,就开始满地找球,那时候多球训练是奢侈。而队里的球台,从品牌上来讲也是五花八门,质量参差不齐。”随着这笔每年2万资金注入,训练条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更多地走出去参加比赛了,我们见识到了更多的打法,与更多的好球员较量。”辽宁体育运动队专业化的土壤里,开始渗入市场因素的雨水,发出了职业化的幼芽。1996年开始,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联赛启动,国内乒乓球也走向了市场化,王楠等一批运动员也在联赛中拿到了工资奖金,而出门参赛再不仅仅是绿皮火车了,飞机成了最常接触的交通工具。

辉煌的运动生涯 激励一代人成长

1993年,15岁的王楠从沈阳坐着绿皮火车去到首都北京,跻身如金字塔尖般的中国乒乓球队,那时的“小王楠”对未来眼中充满了坚定。

2000年悉尼奥运会,王楠迎来了运动生涯最辉煌的时刻,强势包揽女单和女双两项冠军,开启了中国女乒的“王楠时代”;2004年雅典奥运会,带着辉煌的战绩和自信,王楠收获了女双冠军,这是她的第三枚奥运金牌。原本已有退役打算的王楠,在中国乒乓球队希望“以老带新”的挽留中毅然留了下来,并与张怡宁、郭跃携手捍卫了中国女乒的团体冠军荣耀。

王楠带着“小球大爱”公益计划回到沈阳

自从进入国家队,开启在国际赛场为国争光的征程,王楠的足迹遍布了国内外很多地方。从坐着绿皮火车四处“咣当”,到打着“飞的”飞往每一个参赛地。王楠说,自己时常会想起拥挤的沈阳北站、沈阳站,有时早早坐在那里,看着人来人往想着“这一次出发,我一定不辜负家乡的人们”;时常会想起沈阳桃仙机场,每一次抵达都感觉家乡的机场在变新变宽敞,不变的是归途的温暖。运动生涯中,王楠数不清自己到过多少个国家,但她清楚地记着每一处有她挥拍的赛场,总能够听到那声声熟悉的乡音。改革开放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多的沈阳人走出海外领略世界、拓展眼界,也有更多家乡的球迷可以到国际大赛现场见证王楠的辉煌。

以榜样力量塑造影响力 传递中国体育正能量

乒乓球作为中国的国球,“乒乓外交”加速了新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而王楠作为中国乒乓球史上最成功的运动员、国际乒坛的辉煌人物,因享受着较高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曾陪同国家领导人出访,代表中国、代表中国青年进行国际交流、体育文化推广。2008年,完成历史使命的王楠宣布退役,休整半年后,进入共青团中央统战部,正式开始了人生新旅途。

直到王楠退役之后,她曾患癌的消息才被传出。2005年王楠曾患甲状腺癌,此时,人们才知道,一场场国际赛事的背后,是王楠凭借着坚强的毅力,不仅打赢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战役,赛场上的每一拍拼杀,也都是在用生命挑战、为国家而战。

退役后,王楠开始热衷于公益事业,并以其强大的榜样力量,激励着国人向健康的生活、运动方式迈进。打造“国球舍”,开创“小球大爱”公益活动,捐助运动器材,助力乡村体育教育,组织城乡体育互动,探索参与式公益的创新模式,建立志愿者教练员系统,持续为乡村地区少年儿童强健体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王楠依然在忙碌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