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 综合体育

古代马厩如何防疫病?

新浪体育

关注

南北朝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载:“常系猕猴于马坊,令马不畏,辟恶,消百病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用一本失传的《马经》也有类似的记载:“马厩畜母猴,辟马瘟疫。”猴子不仅仅能避马的瘟疫,还能治疗人类的疾病,《本草纲目》在“猕猴”条下写道:“(猕猴)肉:主治诸风劳……治久疟,食之避瘴疫。”明赵南星撰文:“《马经》言,马厩畜母猴辟马瘟疫,逐月有天癸流草上,马食之永无疾病矣”讲的是让母猴每月来的月经,流到马的草料上马吃后可以避免马的瘟疫。

“天癸”就是指母猴的经血,母猴的经血流到马的饲料上,马吃之后则不会患上马瘟。经研究母猴所排泄的尿液散发出之气味,确有对马瘟疫有预防、抑制作用。唐末五代时韩谔《四时纂要》所载:“常系猕猴于马坊内,辟恶消百病,令马不患疥。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术》曰:常系猕猴于马坊,令马不畏,辟恶,消百病也。”北宋许洞《虎钤经》卷十“马忌”条说,“养猕猴于坊内,辟患并去疥鲜。”

古人依据经验认为马无夜草不肥,想要把马匹养得肥壮,就必须特别重视夜饲。为了不让马想睡觉不吃就在马厩里养只猴子,蹦上蹦下即可吵得牠无法休息而食草料了。而马在猴子的搅扰下有适当活动,又常吃夜草而营养充足,身体自然健康,比较不易生病,所以又附会成养猴可防止马儿得瘟疫。民间置猿猴于马厩中来避免马的瘟疫由来已久。自东晋以来,在马厩中必豢养猴子,可使马不得瘟疫。明朝宫中专职养马的御马监养了不少猴子。御马监的主要马场在北京东北方二十里外的郑村坝,细节不得而知,光以位于皇城内的“内马房”而言,就曾经“猴满为患”。明孝宗为节省用度,放掉了其中大部分,武宗即位时还剩下十只。猴子每天固定的伙食花费是白米一斗、红枣二斤八两。平均每猴每天要吃一升米。

马的本性安静木讷却又易受惊吓,马群会有惊群的现象。猴子生性好动,难得片刻安静,牠能打破马厩的宁静,马群增强了对突发声响刺激的心理承受力,减少了惊群的发生。李时珍就此引“马经”解释:“马厩畜母猴,避马疫。”原来古时西北方养马,常常同时将猴子养于马厩中,以给马匹防病消疫。李时珍解释:此法“胡俗称马骝云”。“马骝”原出于“留”即留在马厩中的猴子。李时珍《本草纲目》卷“猕猴”条:“养马者厩中系之,能辟马病。胡俗称马留云,梵书谓之摩斯咤。”李时珍曰《马经》言,马厩畜母猴辟马瘟疫,逐月有天癸流草上,马食之永无疾病矣。

通常马是站着消化与睡觉的,只在疲惫或生病时卧地。马厩中养猴可使马经常站立而不卧倒,可提高马对血吸虫病的抵抗能力,古人所云“避恶,消百病”有此关系。

由于猕猴生性活泼在马厩里上串下跳,避免了厩马懒惰贪睡,使马能保持身体强健少得疾病。猕猴体型瘦小稳坐立于马背上,古人就以饲养的猕猴来驯服烈马。北宋诗人梅尧臣有《咏杨高品马厩猢狲》诗云:“尝闻养骐骥,避恶系猕猴”。

提到马厩里的猿猴就会想到弼马温认为是低下的官职其实不然…御马监里有典薄管、监丞、监副、力士官下面还有很多力士,这些官和勤杂工人数加起来不少。古代宫中专门为皇帝养马的人开始身为奴仆,视养马业绩也能让皇帝瞩目、宠爱并跻身高层。唐王毛仲原是李隆基的家奴,后来养马卓著被封为大将军官一品飞扬跋扈至极。他的孙子一生下来就被赐五品官,他还感不满。唐肃宗宦官首领李辅国本是普通养马小儿,由于养马有术而升迁被任命为掌管御马的飞龙厩使,并借此掌握宫中大权最后控制皇帝、皇后,朝廷百官无不畏惧。古时养马的官绝对不是没人瞧得起的弼马温而是高官权臣。

(文章来源于第一赛马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