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 综合体育

想踢球进国足当国脚 真不如去高考

新浪体育讯

关注
听新闻

每当国足不争气时,民间总有声音说:“14亿人里,怎么还挑不出11个踢球的?!”

这体现了老百姓心中一种朴素的天才出产观:人口基数这么大,14亿呢,按比例算,就算万里挑一,14亿除以1万,那也该有14万足球好苗子吧?还不够你国家队选的?

但是,这看似淳朴的真理,其实存在某种概念上的偏差:要是真能从14亿人里挑国脚,中国男足早拿世界杯冠军了你信不信?可问题是,我们实际能从多少人里挑……

人口和足球人口是两码事。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五个国家里,只有巴西是足球强国;人口最多的中国印度两国,足球都不灵。人口多,真不等于足球可选才的范围大。

那么什么是足球人口?平时国足踢一场,那么多人看,那么多人喷,他们算足球人口吗?

这里需要说明一个足球人口金字塔的概念。

关注人口----参与人口----精英人口。

关注人口:看球、关注足球动态or没事喷喷国足;

参与人口:保持一定踢球频次,踢野球、业余联赛、社区或校园足球等,送孩子参加足球培训等;

精英人口:职业半职业足球从业者

中国足球的“关注人口”是不少的,即便近年来在年轻人中占比萎缩,但基础体量依然庞大。据国际足联的数据,中国的足球迷有近2亿,从来不缺吃瓜群众。

但到了第二层“参与人口”,也就是喜欢踢球、平时有踢球运动习惯的,数量明显下跌。

看现在,野球场上,踢球的人越来越老(70/80后大叔是主力军),年轻人(90/00后)越来越少。篮球、电竞、游戏、短视频、影音娱乐等分流走了大部分青少年。

在中国,一些大城市小学低年级广泛开设足球课,但多流于形式应付上面的要求,真正开放场地让孩子自由踢球的学校又有多少?

送孩子参加足球课外培训的家长也不少,但12岁是个分水岭,中国孩子参加足球课外培训,多集中在5-11岁,随着12岁步入小学六年级,人数断崖式下跌,而在中学生中,坚持足球训练的人少之又少,学业压力让足球靠边站。

这就是中国教育和中国足球矛盾对立的现状:体教过早分离,升学和足球成为“势不两立”的存在:要升学就别再踢球,而想踢出名堂,就要从小放弃学业,走专业足球培训的路。

最终,中国孩子在小学阶段就被硬性划分为两个群体:进入足校的少数人继续踢球,而大部分选择上学的孩子,从此彻底与正规足球训练、比赛无缘,即使里面不乏天赋显现晚的天才,也再无发展机会。中国潜在的足球人口,就这样早早被砍掉了一大块。

也别怪家长不送孩子走专业足球之路。如果你是家长,是让孩子孤注一掷去踢球,还是继续上学?

一个最最关键的因素是:成材率。

中超大牌球星和国脚们收入不菲,但这只是“幸存者偏差”,背后是惊人的淘汰率。曾效力中超北京人和的朱宝杰介绍,当年和他同一批在申花足校接受专业训练的孩子有400多人,成为职业球员并能长期立足的,仅他、陈志钊、孙一凡、范凌江等区区4人。

能成为中乙的替补球员,对足校孩子来说,差不多就已是1/100的概率了,99%的孩子最终被淘汰,需要转行从事别的工作,但基础文化学习的不足,让他们举步维艰。

相比足球,升学参加中考高考这条路,是成材率更高、普适性更大的选择。

北京中考普通高中录取率70%(高中录取人数/中考人数),高考本科录取率75%(本科录取人数/高考人数)。放到全国范围,2021高考总人数1078万,本科录取率40%,含专科高职后录取率达90%。

今年高考的考生接近1400万人,而本科录取名额大约450万,专科院校录取名额大约500万,虽然是历年最卷,但仍有三成多的考生能上本科,考上大学的最终能占到七成。

现实点说,升学和高考是大多数人成本更小、收益率更高、风险更小的出路,相比之下,走专业足球之路更像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足球梦VS现实生存压力,你是家长,你怎么选?所以在中国,现实是大部分孩子最终走上了升学之路,而只有少数孩子去继续追寻足球梦。

最后再聊这样一个话题:踢球成为国脚,和高考考上清华北大,哪个难?

2023年清华内地普通本科新生3500人左右、北大为3000人上下,这7500多人是从2023年全国1200万高考生中选拔出来的,大概万分之六、七的概率,也就是1万考生里能有7个人左右考上。

但踢球成为国脚的概率,却无法有详细数据支持,因为中国的足球人口和注册球员人数,始终是一笔糊涂账。

来看看多个版本的说法:

国际足联给过一个数据估算,说中国足球人口有2600万,但这其实根本不靠谱,是根据总人口按比例粗略推算的;

篮协主席姚明在一次采访时说,中国仅有3千名注册篮球运动员,和6000名注册足球运动员;

2021年,足协转会办公室负责人在一次采访中说,足协注册球员人数(含职业和业余),大约是男足5万、女足1.5万,其中稳定的职业球员大概1千多人,但这个来源只是个人采访,而不是官方发布……

2022年,陈戌源(足协主席、已落马)介绍全国首届青少年足球联赛时,说有120万名小球员参赛,但这恐怕有水分在里面,笔者小时候踢过“百队杯”,基本上就是爱踢球的孩子,甭管什么水平、练没练过,随便组个队就能参赛,至于能不能算是“球员”,那真不好说。

同一年,王登峰(足协副主席、已落马)说我国青少年足球人口达到了5500万,更是一个匪夷所思的数字……

换句话说,中国的足球人口有多少、踢球的有多少、从多少人里选拔,没有一个官方确切的统计数字,总让人懵懵懂懂,不明不白。

更何况,高考明明白白凭分数、按照相对透明公开的规则选拔,而踢球想成为国脚,一路上还有某些与实力无关的因素。这些规则之外的东西,往往意味着成本无限高,而且结果还无法预期,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哪个更难,也许就不言自明了吧。(李普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