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 综合体育

那个热搜上被“家暴”的女主角 我就知道这么多

新浪体育

关注

300多年前,清朝词人纳兰性德写出了“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的名句。

他不知道的是,300多年后,一对文体结合的知名夫妻,也陷入了这个俗套。

10月15日,中国前百米著名选手,国家纪录保持者张培萌的妻子、主持人张莫涵,在微博上控诉了自己丈夫的家暴行为。

张莫涵在微博放出被张培萌家暴的证据张莫涵在微博放出被张培萌家暴的证据 

事件很快就登上了微博热搜第一名。

上一次,他们两人合体上热搜,还是在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前公布恋情。

但仅仅26个月后,双方却从全网祝福的恋人,变成了社媒上互相指责的仇人。

结缘新浪节目组

相比女方,张培萌的知名度明显更高。

张培萌出身于北京一个运动世家,父亲张成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最出色的撑杆跳高运动员。出色的成绩+帅气的外形,他一度是北京体育界标志性的人物。

漠寒(她在工作中用的艺名)则是哈尔滨姑娘,她从中传毕业后在甘肃卫视全景足球当主持人走红,之后在PPTV、乐视等平台解说足球赛事,还一度成为LPL主持人,职业生涯发展得比较顺利。

2018年平昌冬奥会,张培萌前往韩国参加相关活动,并做客新浪体育设立在前方的演播室,当时张莫涵是那次活动的特邀主持。

张培萌和张莫涵做完节目后,一起游览了江陵。

热播韩剧《鬼怪》的取景地,就在这座城市的海边。剧中的男女主角在百转千回后,终于走在一起,演绎了圆满的大结局。

当时新浪体育前方报道团的成员们,见证了他们的相识,和后面的互动。

张莫涵曾担任LPL主持人张莫涵曾担任LPL主持人  

那天是大年三十,彼时前方的新浪报道团团长将大家聚在一起,在异国他乡一起吃了一顿年夜饭,他也邀请了帮我们做节目的张培萌。

张培萌是穿着休闲装和高帮休闲鞋而来,坐在笔者身边的他,不再是赛道上眼里霸气腾腾的百米飞人,而像是一个初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羞涩中带着兴奋。

不知,他那时的兴奋,是因为能与同胞一起在异国他乡吃年夜饭,还是因为桌子对面的张莫涵。

笔者记得,那次异国他乡的年夜饭,我和几位同事都是喝的饮料,而张培萌与张莫涵则小酌了几杯。在这个合家团聚的时刻,他们饮着酒、碰着杯,独有一番默契。

团长将张培萌拉进了我们的工作群里,发了大红包;刚进群的张培萌也发了红包助兴,能拿到中国飞人的红包,大家都挺兴奋。

张莫涵则早已有所准备,她给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准备了一个纸质红包,里面塞上了金额不一的韩元,显示出了她的细心和贴心。

除了饮酒,她们俩在餐桌上没有其他特别的互动。饭后大家一起玩成语游戏的时候,张培萌常常在游戏中挨罚,看得张莫涵时常发笑。

雅加达的再次相遇

后来笔者与她们两个人都未再有接触,再次与他们相遇,已是夏天的2018年亚运会。

从北京T3出发时,我在首都机场办理登机牌,与张莫涵偶然相遇。

她过来和我打招呼,我问她:“你也去雅加达吗?是去做主持人吗?”

她摇头,指了指几十米外的一个男子身影,淡淡说道:“我‘老公’去做活动,我也一起去。”

我定睛看了看,那是张培萌。

虽有预感,但喜讯迎面而来时,我还是颇为震惊。我发微信给冬奥时前方报道团的团长确认,他淡然回应:“是的,他们是在一起了。”

飞机上,张莫涵与张培萌邻座,他们没有亲昵的举动,但眼波流转间的那种氛围,给人的信息是很明确的——他们就是恋人了。

从北京飞往雅加达要7、8个小时,张莫涵在飞机上还给很多人发了糖吃。当她从塑料袋中拿出一颗,笑着递给我时,我还在想:“这是不是要提前发喜糖了。”

那次雅加达亚运会,张培萌不是去参赛的,他的角色是火炬手。

张培萌曾是雅加达亚运会火炬手张培萌曾是雅加达亚运会火炬手  

几天后,我和同事一起前往他们住的酒店时,张莫涵与张培萌公布恋情的消息已登上了微博热搜。

其他记者的任务是视频专访张培萌,而我则是负责采访人们希望更多了解的张莫涵,写一篇关于她的文字稿。

那是我与张莫涵接触最多的一次。

我记得,她的脸上写满倦意,脸色有点白,声音有些柔弱,和镜头前精神奕奕的她迥然不同。

“我和张培萌的恋情在某一个时间点,排到了热搜第一。”

张培萌与张莫涵婚礼话题指数张培萌与张莫涵婚礼话题指数  

她说这番话的语气复杂暧昧,听不出是陈述句,还是感叹句,更分不清是欣喜之情更多,还是成为风云人物后身负的压力更多。

在与张培萌谈恋爱前,她在体育媒体界有一定名气,但终究只是限定在某个狭窄的圈子里。

那天,我们说采访完他们,要去采访另一个嘉宾,张莫涵笑了,她说:“那个人曾经还在微博私信里追求过我呢。”

我翻开2年前写的那篇早已忘记细节的稿子,脑海中的记忆与文字交织缠绕,就像电影在眼前重演。

稿子中的一些细节似乎早已为今天埋下了伏笔,预示着他们这段感情最终的崩塌。

(“如今,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人物,她倒显得有些不自然,‘要低调,低调’。她低吟着,是对笔者的回应,也像是对自己的提醒。”

“在张培萌做访谈的这段时间里,坐在一旁的漠寒内心的波澜起伏跃然于脸上,她将一根手指搭在照相机的镜头盖子上。其他手指也相辅相成地做出其他的造型。眼神或停留在笔者为她列出的几个问题上,更多时间,则听着男友张培萌对记者提问的回答。”

“‘张培萌,你和漠寒是谁先追的谁?’主持人话音刚落,漠寒眼神一凛,等待她的是张培萌的回答——‘她先追得我。’”

“对于这个问题,漠寒却有不同的答案,她对笔者说道:‘没有,他跑10秒,肯定他追得我呀!我那段时间在欧洲出差,很忙,身体不太好,他会嘘寒问暖一下。’”

在这段两年前的采访里,在谁先追谁的问题上,他们出现了意见分歧。似乎,谁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先迈出脚的那个人。——节选笔者18年采访)

张培萌对家暴一事做出的回应中写道:“张莫涵女士性格强势。”

这篇采访稿中,张莫涵也提到了这一点,“我遇到他之后也认怂了,他说他强势,我也强势。但我在他面前,我觉得自己突然变得柔软了,这让我变成更好的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

其实我也曾见识过张培萌的强势。

那是2016年钻石联赛上海站,我在赛前专门采访张培萌,问到了关于日后退役的问题。

我记得,彼时他说对日后退役的计划心中已有雏形,也许是我触及到了他内心不愿提及的“退役”话题,他有抵触情绪。

在我追问:“那你具体会在退役后做一些什么事情”时,他态度大变,“我不想跟你说可以吗?”

他在接受采访完还补充道:“你稿子写完给周超(新浪体育的资深记者,与张培萌十分熟悉)看一眼。”

雅加达那次采访中,张莫涵还说到了张培萌的社交面广,也是吸引她的一点。

“在比赛中的他给我的感觉像是一把‘刀’,但在生活中他丰富多彩得像一片‘海’,什么他都可以拿来玩一玩。”

“除了竞技体育之外,他还可以玩电竞,也会开摩托车去山里,他生活很丰富,并不像之前我以为的运动员那样——训练、吃饭、睡觉几点一线。他社交也很好,大家都围着他。”

约采访闹得不欢而散

这次采访完,我和张莫涵又隔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有联系。那是2019年5月10日,田径世界接力赛将在之后几天进行。

那时田径成为了我负责的项目,我在后方想提前约一篇男子4*100米接力的采访稿,张培萌作为这个接力团队中曾经的一员和老大哥,有较为权威的看法。

我向张莫涵提出了采访意愿,她的回复是——“哈哈?有劳务报酬吗?走新浪的账吗?”

对于张莫涵的回复,我震惊且觉得有点好笑,心想:“现在采访都要钱了?”

我把心中所想打成文字发给了张莫涵——“这个采访都要钱的吗?不是什么活动,就采访几句。”

她先回复了一个笑脸的表情,并附上几行文字——

“一次、两次可以义务来进行。不能每次都免费……毕竟我们就是吃这碗饭的。总拿自己吃饭的家伙送人情,我们就饿死了。”

我给予回复:“因为江亨南是培萌的弟子。加上谢震业、苏炳添和培萌的组合,对体育迷来说是一种情怀。现在确实要申请费用很难,连我们自己出差的费用都没了。”

我承认我有点生气,补充回复道:“不采访也没事的。我也可以从其他角度做。亚运会也采访过你一次,流量很好。我那篇文章也得到很多赞誉,也为你形成好形象助力了。那次确实是免费采访,所以我就不沾你们的光啦!感谢你的回复。”

她似乎感知到了我的情绪变化,回复了一段更长的文字给我,“首先,采访有稿费,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在询问他本人或者任何经纪代理人的时候,被采访方提要求也是很正常的。公事公办。“

“其次,你只说是接力比赛采访,没有讲明具体哪场,什么背景概念,我能给出的方案都给了。最后,我也说了,不是每次都免费,但也不是每次都收费。你自己拿捏,需要采访就采,不需要也没关系。如果需要,我可以帮忙跟他讲,如果不需要,就下次有缘再采,机会多得是。本来就是朋友,我让我老公配合你工作。能支持到你最好。”

她补充道:“有没有稿费明明白白讲,讲清楚再往下谈,理外也有情。”

我被她条理清晰的思路所折服,实在甘拜下风。她的口才对得起她主持人的职业。

但我还是回复道:“可能是我采访经验不足,也许是没有采访过大腕儿,所以没遇到过需要稿费才能采访的事情,这是我的问题;我之前的那段话,是基于你的那段回复而产生的回复,那时我阅读理解有问题、还不够精进。”

“另外,我误以为你会知道接下来的接力赛,所以冒昧地并没有明确地写出时间和地点,以及赛事全名,这也是我做得不周到的地方。理外肯定有情,就像在江陵那段时间,我为你写了嘉宾的采访提纲,虽然这并非是我的工作。同样的情况,你肯定遇到了不同记者不同的对待。”

在我的记者生涯当中,无偿为他人工作其实是很常见的现象。比如2018年冬奥会期间,张莫涵采访潘晓婷需要一份大纲。

因为台球也是我的条线,因此我在江陵花滑/短道体育馆繁忙的工作中,也为她捉过刀,并经由同事转发给了她。

所以在这次的采访联络中,突然被人提及金钱报酬,让对于市场社会幼稚的我有些措手不及。

在我们“短兵相接”的过程中,张莫涵发了一条朋友圈。

[来教教我/来头脑风暴]干我们这行的,当然希望跟所有人做朋友。可是朋友多了,偶尔开口:“帮个忙,给免费主持一下”、“帮着转条微博”、“给录个小视频”、“开业典礼来讲两句”。

渐渐这些帮忙占据了我们本职工作越来越大的比例。我们在这个社会上售出的就是这种无形的劳动力,这些“免费”真的没有成本吗?

我们养家糊口的就是这些工作,个个都免费了,那我们只能饿死。这些都免费了,那么给佣金让我们工作的甲方爸爸心里怎么平衡,我们以后在市场上如何报价?

没有实体的劳动力难道只能兑换友情了吗?那友情能确保我们的面包吗?在你们看来举手之劳还增加曝光的免费帮忙是礼尚往来……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曝光,我们也需要柴米油盐……

她为这段文字配了一张图。一条被炸过的黄鱼,被吃掉半边,露出鱼骨头,表情木讷,让人生怜。我看到之后,再次被她的才华折服,竟生出了对不住她的想法。

我把朋友圈截图发给了她,写道:“非常好的一段话,也让我更了解了你。”

她又发了一则语音过来,内容是:“你可能误会我意思了,所有的采访,所有的活动,反正通过我找培萌,或者他的经纪人,我们上来都要问具体内容、时间,然后场合、地点、背景,最后肯定要问劳务细节的。”

“如果是免费的话,那我们就(按)免费地谈;如果是要有劳务报酬的话,那就更好说了,这是一个流程。可能你接触的经纪人比较少吧,反正我跟培萌谈好了,就是平常当夫妻相处,然后在工作上,就是公对公,亲兄弟明算账,这很正常。尤其我帮他把关一些工作,我更要小心了。”

她再次用文字写道:“干这行不容易。培萌这边需要帮忙,随时开口。”

最终,采访没能完成。

这次联系让我感到,她不再是那个在平昌和我一个桌子吃饭的同事,而是说几句话,都需要交涉是否付费的明星了。

凌晨2点半的回复

在这件事情之后的几个月,我们在北京体育大学相遇,打了一个照面,连客套话也省去了。她和张培萌的婚礼,也没有邀请我(其实是我不够格去参加)。

之后仅有的一次互动,就是今年我把自己写的文章《双人滑“隐秘的角落”竟是这样心酸》发在了朋友圈。她给我点赞。

从她微博发布的时间线来看,给我点赞的这个时间点,是她在收到张培萌发去离婚协议(7月1日)的前几天。

当看到她的微博后,职业本能促使我“不计前嫌”地发给她了微信:“你被家暴了?看了也蛮同情你的,有什么需要,你记得跟我说。”

她回复我:“之前对不起啊……不是我本意要采访费的……在曾经的家里我说了不算。”

她回复的文字谦卑诚恳,我并没有提到上次的事情,她已经开口解释了。

时过境迁,每个人的心境是不是都会有所不同呢?我在内心想:“那时的她真的是在家里‘说了不算’吗?”

之后,我提出采访的请求,期待她的回应。

今天凌晨2点半,张莫涵给我发了一条信息:“我手机一直在响,现在还有几十个未接电话和281个微信没回。先静静,我有点虚弱,过几天再说吧。”

张漠寒凌晨的回复张漠寒凌晨的回复 

我和张莫涵、张培萌的接触实在有限。他们婚后的经历,我无从了解,也无法判断。

张莫涵在我心中的形象是清晰的,她性格强势、工作能力强、事业上精明强干。

我很难把网上曝出的家暴视频中那个楚楚可怜、哭丧着脸的她,与在公开场合、镜头前那个自信的她联系在一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张莫涵也有权利追求自己所在意的幸福。

也是希望他们能更好地解决自己的纠纷,走出这段阴影。

在今后的日子里,顺遂快乐吧!

(董正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