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 综合体育

朱建华印象:从三破跳高世界纪录到与2米40擦肩而过

中国体育报

关注

朱建华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体坛最耀眼的明星,从1983年6月11日到1984年6月10日,连续三次刷新男子跳高世界纪录,引爆媒体。当时我在《体育报》(1988年改《中国体育报》)负责田径报道,有幸全程跟踪目睹了这段壮景。

朱建华初露锋芒是1982年12月印度新德里第9届亚运会,2.33米创下当年世界最好成绩,提升了那届亚运会的含金量。

当年冬训,朱建华训练质量与身体状况极佳,几乎所有指标都预兆来年会有突破。可途中也有小插曲:1983年5月南京国际田径邀请赛,他只跳过2.26米,引起疑惑与忧虑。

半个月后,6月11日下午,北京工体第5届全运会田径预赛,朱建华跳过2.37米,创下新男子跳高世界纪录。

那天,观众与记者寥寥无几,一是比赛规模小,层次不高;二是多数人未预料到他能“放卫星”。横杆升到2.34米,是冲击世界纪录前最后一级台阶,可惜,第一跳不慎将横杆擦落,却见朱建华一挥胳膊,声如洪钟:“2.34米不要了,加(到)2.37米!”这一跳极为经典,仿佛一道白色闪电从横杆上亮起,高速飞行的朱建华(他的技术特点)过杆后,感觉是高速砸向海绵包。

我不禁狂喜。由于以前认识朱建华师徒,赛后采访很顺利,3000多字的通讯《朱建华刷新男子跳高世界纪录目击记》几乎一挥而就,发表在当期《体育报》头版。

朱建华一飞冲天,却让三个月后全运会决赛采访难度陡增。那个年代,重大赛事采访,国家体委(1998年更名国家体育总局)邀请媒体主要就两家:新华社与《体育报》,采访证发放相当严格。

朱建华势如破竹踏过再攀世界顶峰的全部台阶,“如约”将横杆升到2米38。

第一跳,就差一点点。朱建华回到长条凳上稍息,神态如常。胡鸿飞教练在旁比划一阵。小朱轻轻点头,目光如炬,死死盯着那高高在上的横杆。

第二次飞跃,横杆纹丝不动!我一看表,17时18分。

时间紧迫,我疾坐无轨电车从虹口体育场赶回住地申江饭店,闭门奋笔疾书,终于赶在截稿前写就一篇较大容量特写。

1984年6月初,朱建华去德国埃伯斯塔特参加“世界跳高精英赛”,那是世界闻名的跳高专项比赛,云集名列世界前茅高手。估计该比赛了,我们都焦急地守候在收音机旁。搞项目的人都深知,世界纪录乃人类体能技能顶峰,哪有那么好动的?当然,心里却在默默祝福他再创奇迹。

6月11日晨,电波传来特大喜讯:当地时间6月10日下午,朱建华越过2.39米!这次比赛水平之高史无前例,朱建华2.39米,德国默根堡2.36米,瑞典舍贝里2.33米!

我马上参阅外报资料,又去体科所借看比赛录像,连赶两篇通讯:《第三座丰碑》、《从2.38米到2.39米》。

第三天,朱建华团队凯旋,机场欢迎仪式上,我将有这次报道的报纸递给胡鸿飞与朱建华。回程他俩邀我同车。当时机场还没高速,路上时间较长,胡鸿飞细细看完报纸,冲我笑了笑:“看来你们做足了功课”,朱建华却还有点腼腆,看了报纸后低头低声道:“把我们写得太好了”。这席话,当时以为只是他们谦逊,事后才隐隐悟出其间的潜台词。

两个月后洛杉矶奥运会,全场观众张扬的个性和狂热,场面之大、秩序之乱,都让人眼花缭乱。也许是朱建华抗压经历与准备不足,加之赛前体力消耗过大(赛前热身两次过2.33米)等原因,他最终只以2.31米获铜牌。当时,铺天盖地的报道中贬斥很多,但《体育报》仍坚持一分为二。

洛杉矶归来,朱建华师徒情绪未见低落,相反,他们的节奏还在加快。业内人都明细,一切都在为下一个目标:冲2.40米!

消息传来当天下午,我从北京挂长途电话到上海,当时长途电话需人工一站站接力、何时接通无人知晓,好在恰好在他们训练的操场传达室工作人员截住了胡鸿飞。我开门见山,“2.40米,谁能抢先突破?”胡教练略一思忖,“小朱在洗澡,我代表他说几句。”话筒里胡教练的声音低沉有力,“这三人都有可能,谁都抢先突破,要看谁练得更好,心理素质更过硬,机会把握得更好。”最后他透露:“看到舍贝里昨天室内过2.39米,小朱今天练的特别认真。他憋了一口气,近期准备冲一把!”问及时间与地点,胡教练爽快应道,“三月下旬,广州,你来看看吧,也帮我们拍张照片。”

当晚,报社领导亲自审定标题:《2.40米,谁能抢先突破?》。第二天,多家媒体转载转播。

1985年3月24日,广州二沙头体育场,万头攒动,“全国田径邀请赛”巨字横幅随春风猎猎招展,全场目光聚集在身穿绿边白背心红短裤的朱建华身上。他助跑为逆时针方向,先用几个碎步,尔后大步流星地冲向横杆。我带了个单反相机,与专业摄影记者同在海绵包后,在我的取景框里,“2.40米”的背景赫然入目,镜头正中,是那个感觉中高耸入云、黑白相间的横杆。全场瞬间肃静,只闻一阵步点由缓而急,朱建华冲上来了,上身已过,后扬的面部已显现,横杆纹丝不动!我屏住呼吸,按下快门。可是,等我移走相机时,横杆从他身后掉了下来!

这是他最接近冲过2.40米里程碑的一次。我拍的那张照片,同年6月22日《体育报》作为副刊配图发表了,乍一看,似乎成功了,曾有人问过我,没过?怎么回事?……

朱建华最后一次冲击2.40米是1985年6月9日,上海虹口体育场的全国田径锦标赛。我再次直扑现场。随着最后一跳叹息声浪的卷起,我的眼睛也有点模糊了。这次,我看到了以往未曾见过的场面:朱建华默默地在海绵包前站了一会,抬头仰视已掉落的横杆,表情有点凝重。这镜头让我突然想起一年前他巅峰之时说过的那句“把我们写得太好了”。顺风顺水、势如破竹,人定胜天?这太不符合客观规律和辩证法了!回眸往事,我们的报道里多多少少忽略了他们探索路上的风险和挫折。跳高这一项目,任何人都会在新高度前以失败告终。一个人,只要无怨无悔走自己选择的路,就不必留下太多遗憾。人生永远不可能万事如意,十全十美。

1985年后,朱建华开始从顶峰衰落,但编辑部的视线一直盯到他1988年汉城奥运会后退役。(黄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