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 综合体育

家长能为孩子学国际象棋做些什么?

体育综合

关注

众所周知,国际象棋可以培养孩子很多的习惯,比如思维习惯、逻辑习惯、行为习惯等。然而要让这些习惯延伸到孩子生活和学习中,除了在课堂上学到的硬知识以外,更需要家长和老师间的积极配合和不懈坚持。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终生受用。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的。

很多孩子学会了国际象棋以后,回到家都会要求家长陪他一起下棋,有的家长甚至早已精通国际象棋的规则和技巧。一般来说,刚刚接触国际象棋的孩子是很难战胜同时学棋的家长的。而这个时期却是他们渴望在父母面前展示所知所学的阶段。家长在和孩子对弈时,让孩子开心地在棋盘上吃子,并最终赢得胜利。这对于刚学棋的孩子很重要——满足自信,获得成就感。如果孩子屡屡受挫,他们容易变得懊恼而不断地要求悔棋,甚至赌气不再下棋,对自己产生怀疑,学棋的兴趣也会减退。

家长和孩子在家对弈的时候,首先要注意养成对弈前、对局结束后握手的习惯。这虽然看似无足轻重,却蕴含了很深的道理,并且能影响孩子的心态和心境。对局前握手,是告诉对方“我们是对手,但也是朋友,要一起奉献一场精彩的棋局”。而对局结束后的握手,如果是自己胜了,则表示肯定对方的实力和承让;如果对方胜了,则表示祝贺;如果是和棋,则表示握手言和。尊重对手是一种风度的体现,也让孩子更珍重所经历的每一个过程,以及陪伴他成长的每个对手和朋友。

其次,让孩子意识到棋盘上沉默是金。孩子在下棋的过程中,总是喜欢讲话,比如“将军!”“吃子!”“王车易位!”“跳马!”等自己认为很帅气或很兴奋的招法,这和孩子心理活动的外显性有关。此外,孩子在看棋时,也会不自觉地脱口而出:“该谁走了?”或“吃他子啊”之类。家长在平时和孩子对弈的过程中,应该以身作则保持沉默,告诫孩子对弈无需言谈,自己的意思会通过棋子传达给对方。而下棋不语这一习惯的养成,会让孩子更具涵养,同时让孩子更能深入思考,不为周围事物干扰。

最后,告诫孩子,下棋时要认真思考,谨慎抉择,一旦落子,就不能悔棋。在国际象棋中,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则就是“摸子走子,不能悔子”。因此要求孩子们每走一步棋都要进行反复斟酌, “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感悟个中“棋道”,并且勇于承担走棋后的责任,养成多多思考再行动的好习惯。如果家长纵容孩子悔棋的请求,那么孩子就很难用心思考,因为他知道,即使自己走错了棋,也可以重新来过。当孩子走了一步坏棋要求悔棋时,家长应回绝孩子的要求,并言传身教,告诉孩子自己走出的棋,自己要勇于承担它的后果。同时告诉孩子,一步棋并不能导致整盘棋的失败,仍然有机会在后面的对弈中弥补回来。这时,家长也可以故意送出失误,让孩子从后悔的心情中走回来,认认真真下好接下来的每一步棋。

国际象棋是一项竞技运动,不可避免地有胜负输赢。家长不可过分看重成败,虽然合宜的批评会激发孩子的自尊心,但是也会增加额外的心理压力——孩子可能会变得畏手畏脚、患得患失,甚至有可能为了取得胜利免遭批评而不择手段。实际上,一时的胜负并不能说明问题。也许孩子下出大半盘的好棋,却在最后一击不幸失利,那么孩子之前的表现仍然值得褒奖和鼓励;也许孩子一开始就力不能敌,很快就输掉了棋局,但如果他仍然顽强战斗到最后一刻,这种精神就值得肯定。家长所做的,就是鼓励孩子胜不骄、败不馁,发挥出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提高棋艺,养成坚强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品格,这才是决定孩子一生得失的关键因素。

国际象棋存在技巧,但不能投机取巧。提高国际象棋水平,没有捷径可走。一些开局“四步杀”和开局“陷阱”等招式,或许有助于孩子轻松地赢棋,但容易让孩子停滞不前。这些投机取巧的方法,本身是违背棋理的,孩子一旦从中获利,就不免心存依赖,可能会懒于思考,少有创新。家长引导孩子学棋,应该鼓励孩子多思考,发挥想像力,勇于尝试,而非寻求一种可以赢棋的捷径。

国际象棋是一个游戏、一项运动,但它更是人生的缩影。在这里,养成良好的品格比任何一时的胜负更重要。家长要着眼于长远发展,才会让孩子的品性日益成熟。

家长和老师的相遇,就是爱和信任的相遇,如果把自己孩子的成长看成一个企业的话,做父母的才是真正的老板,是亏是赚最后你都得兜着。老师充其量是职业经理人或者是中层领导,只会在某个阶段陪伴和引领你的孩子走过一段路,为你的企业出谋划策,共同创造收益。

来源| 智赛圈 网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