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 综合体育

小棋手可借鉴丨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尔森的六个国象技巧

体育综合

关注

天才本为世间尤物,我等凡人自然难以望其项背,但这是否就意味着我们无法从他们身上获得启发,有所收获呢?

本文作者Manoel Cortes Mendez是一名软件工程,也是国际象棋发烧友,在本文中,他向读者介绍了挪威的国际象棋少年Magnus Carlsen,他的成功虽然不可复制,但是成功背后隐藏的科学机天才制却能引人深思,供世人参考。

Magnus Carlsen与其他年轻人并无二样,但这个挪威的小伙子是名专业棋手,也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国际象棋选手。

MagnusCarlsen

年仅十三岁,他就荣获了国际象棋界的最高奖项——世界国际象棋联合会颁发的“象棋大师”的荣誉称号,同国际象棋天才Bobby Fisher齐名。

十九岁那年,他成为最年轻的世界排名第一的象棋手,记录保持至今。

二十四岁时,Elo积分达到了2882的顶峰,这个分数代表国际象棋手的相对实力,这是有史以来取得的最高的分数,遥遥领先于历届国际象棋大师的分数。

自2011年以来,尽管遭到了强烈反对,但他一直保持世界第一的排名。自2014年,他在每届国际象棋锦标赛上都保持不败战绩,至今已经是三连胜,也是当今的国际象棋世界锦标赛冠军。

但是他在国际象棋上的造诣不只体现在竞技领域,对于之前的国际象棋大师的比赛也有着惊人的记忆能力,他声称可以记得多达一万场比赛。他曾在电视上展现过自己的记忆力,对于这些过往的比赛,他不仅记得棋子的位置,甚至记得每场比赛的精确地点。这个年轻人就是一部行走的象棋百科全书。

他也喜欢参加各种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2013年,他受邀到哈佛同本校的十位顶级国际象棋手同台竞技,但是噱头在于:他的对手就按照传统路子比赛,但是他被蒙上了眼睛,也这就意味着他必须在头脑中记住320个棋子的位置, 一切尘埃落定后,Carlsen大获全胜,击败了十名对手

被蒙住眼睛的CarlsenVS 哈佛国际象棋手

在德国的汉堡,Carlsen同时面对70名对手,从一个棋盘转向另一个棋盘,从举棋到下棋需要快速决定。在这所有的70名对手中,只有一名险胜,Calsen连续奋战六个小时,最终时间耗尽。

Carlsen实力超群,被誉为“国际象棋界的莫扎特”,所有人都觉得这是天赋异禀。但是尽管天生的才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Carlsen还是坚信,如果说他达到了国际象棋的巅峰,一定是那99%的汗水的功劳。

事实上,他曾说过,如果自己有朝一日写自传,开篇第一句话一定是“我不是天才。”也这就提出了下列问题:

如果Carlsen不是天才,那么他的才能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在本文中,我们会通过探究Carlsen使用的方法及背后蕴含的科学道理,来回答这一问题。

一、记忆分块:构建可操作的知识

国际象棋渗透到Magnus Carlsen的生命里。他没有比赛的时候,就会花更多的时间研究国际象棋,读关于国际象棋的书,接受国际象棋冠军的指导,他甚至用电脑来分析他的比赛,寻找可以帮助他赢得对手的竞争优势。当然,他还观察别人如何下棋,事实上,他训练的很大一部分便是钻研历届世界冠军的比赛,并根据他们的走步来推断他们的思考过程。

这样做,不仅促进了Carlsen对比赛心理学的理解,还让他基于对历届世界冠军的总体经验,建立了关于国际象棋招数的庞大的心理库。当他去下棋时,各种招数便会浮现于脑海中,融会贯通,自成一派。

在神经科学领域,把一点一点可操作的信息固化到记忆中的过程称为分块(chunking)。这正是Carlsen所做的:他将国际象棋的招数分块。随着这些组块不断堆砌,便转化成战术;战术又成为战略;最终得以将军。

同样地,当我们学一个新的学科时,我们的大脑通过将它转化成智力块,来消化信息。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组块会消失。为了保持这些组块,我们必须定期重新访问。随着这些组块不断被强化,我们重访的时间间隔可能会拉长。最终,这些组块会在我们的长期记忆中找到一个永久的位置。

二、发散模式:遐想中有所习得

2004年,13岁的Magnus Carlsen将要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当时,Carlsen虽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但是他还未获得象棋大师的称号。

因此,在冰岛的雷克雅未克举行的第一轮比赛中,他的对手是当时排名世界第一的Garry Kasparov,这位是叱咤国际象棋领域十几年的老将,被国际象棋爱好者寄予厚望,是当时夺冠的不二人选。

规定的比赛时间到来,Carlsen早早就在桌前守候,但是Kasparov仍迟迟不见踪影。Kasparov向来如是,耍大牌,傲慢无礼。所以,他即使姗姗来迟,也没有一句道歉而是直接开始比赛。

但是Kasparov的自信很快就变成了自我怀疑,然后变成难以置信,因为Carlsen身上散发的气场让人难以忽略,尽管他俩之间有着27年经验的鸿沟。

最终,Kasparov好不容易跟Carlsen达成了平局,算是挽救了这场赛事。

但是,专家们一致认为,能够取得这个比赛结果算是Kasparov走运,因为Carlsen在整场比赛中都占上风,可能是因为他当时年纪尚小,无法将这个优势转化为最终的胜利。Kasparov肯定也意识到了这点,确认打成平局之后,他即刻起身离开比赛场地,脸上露出了失败的神情。

这场对决除了比赛结果出人意料,两者在比赛期间的表现也大不相同,令人印象深刻。Kasparov从始至终就只关注棋盘,只有当比赛状况不利于自己时,才偶尔出现痛苦的表情。但是,Carlsen就完全不一样,在等着自己的对手下棋时,他会环视整间屋子,也会站起身,在比赛场徘徊,甚至会看其他正在进行的赛事。

“发散的”CarlsenVS “专注的” Kasparov

观众可能认为Carlsen方面缺乏耐心,但是科学研究表明,可能是他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事实上,有研究显示,有效学习需要大脑在两种互补的操作模式之间切换:聚焦模式和发散模式。

聚焦模式是指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当前的任务中。这个模式有利于吸收新信息,启动模块处理的过程。这是学生们学习一门新课时使用或者至少应该使用的模式。

相反,发散模式需要放松头脑。当我们的大脑不需要特定关注某个点,需要让思维漫游时,就会切换到这个模式。睡觉或者漫步都是出于这种模式。认为这种精神状态还会有助于学习过程的想法似乎是有悖常理,但事实上,它确实是必要的组成部分。

大脑放松时,潜意识会出现,并控制我们的思维过程。之后,潜意识会努力工作,强化现有组块,并建立这些分离的组块之间的联系。因此,发散思维会增强创造力,成为横向思维的催化剂。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前一天晚上睡觉之前抓心挠肺地想一个难题,第二天早上醒来就想到了解决办法。在夜间,我们的潜意识仍然会琢磨这个问题,慢慢将其内化,穿梭在我们大脑的组块图书馆,最后便灵光乍现,想到解决方法。

所以当Carlsen决定在比赛过程中闲庭信步时——将他的注意力从比赛中转移开,切换到发散思维模式——他便有效地借助于潜意识的帮助打败对手。各自分离的神经元聚合到一起,激发出创造力,使得Carlsen能够融会贯通各种招数,不走寻常路,最终成败立现。

就棋手如何提高自己的技能,Magnus Carlsen也提供了一些建议。

三、刻意训练:启动我们的大脑

Carlsen鼓励棋手不断挑战自我,我们应该和优秀的对手比赛,即使知道自己的胜算不大,因为我们从从失败中学到的比从成功中学到的要多的多。

强大的对手会迫使我们离开自己的舒适区,而只有离开舒适区,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比赛技能。因此,我们不但要勇于接受这些挑战,还要积极去寻求挑战。

这条建议与一种叫做“刻意训练”的学习技巧有关,它是指先处理那些比较困难的任务,因为这种技巧如同闪电,可以震慑大脑,让大脑即刻投入到任务中,并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它也有助于克服潜在的拖延倾向,毕竟在处理了较为困难的任务之后,那些较为容易的任务看起来就更有吸引力了。

国际象棋是一门需要严谨和一致的学科,就跟学习一样。因此,对于棋手和学生来说,那些有助于保持注意力的技巧对于二者心态的保持来说都是锦上添花之物。

四、交错法:不断切换

Carlsen提倡棋手不断改变国际象棋比赛的各种环境条件,如比赛目的:为了竞技也为了好玩;比赛的方式:线上线下都去尝试;比赛的对手:各种出身,各种风格的人都去比一比。简言之,就是寻求比赛的多样性。

事实上,多样性带来的益处是毋庸置疑的。拿团队的动态活力来说,研究表明,一个包容的环境可以增强团队的协同性和凝聚力。

科学家认为这种效应是个人的身份背景塑造思维方式而带来的结果。因此,多样化的背景可以转化为多元化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模式可以让团队从不同的角度来处理问题,互为补充,相互支持,以有效且高效地合作。

同样地,将多样性引入我们的学习课程中也可以使我们的学习更有成效。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便是每隔一段时间换一门课程。我们可以在上午学一两个小时的数学,然后再去学化学,饱餐一顿后,下午继续学数学,最后在睡觉前再看看化学。这样做,比花费一整天的时间学一门课程更加有效。

这种学习方法被称为“交错法”,它是有意交替不同的学习课程,交错法会为我们的思考过程重新注入活力,避免我们“学疲了”。

另外,交错法利用了发散思维模式。

我们的记忆首先装载了最初的学习科目,当我们的注意力转到第二门科目时,潜意识还在第一个科目的背景中工作,所以再后来回到第一个科目时,我们可能会惊讶地发现自己能够更好地理解该科目了,尤其是当我们费尽心力去理解某个概念时,这个技巧就会特别有用。我们应该把注意力转到一个不同的科目,然后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这个颇具挑战性的概念时,有可能就忽然柳暗花明了。

五、转移:解决类似问题

Carlsen鼓励棋手不要只下棋,还要尝试解决各种智力谜题。

谜语、电子游戏拼图、记忆游戏,这些都会有助于提高思维敏锐度,特别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难题的同时,我们可能会发现隐藏其中的见解,从而可以从新的视角去观察国际象棋,并丰富我们的下棋风格。

这种效应被称为“转移”:

在一个领域学到的东西通常可以应用于其他不同的领域,有时二者间并没有明显的联系。例如,研究表明,玩快节奏的视频游戏可以提高外科医生的手术操作水平。学习一门语言往往有助于学习其他语言。

当我们为心智库添加新的组块时,我们的潜意识可以利用这些组块来理解新的概念,更加深入地理解以前学过的概念,并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六、健康:是一切成功的本钱

如果我们做出的决定是大脑齿轮转动的产物,那么棋手们必须时刻保持大脑机器的润滑。因此,Carlsen建议棋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定期锻炼,保证睡眠。

Carlsen曾说过自己在重要的赛事前会睡16个小时。我们应该时刻牢记,睡眠会使我们的潜意识重新浮现,释放我们意识大脑无法获得的潜能。此外,睡眠对于有效推理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当我们的大脑运作时,它产生的毒素会减缓认知。睡眠期间,这些毒素被消除,大脑便能重新振作起来。

Carlsen还鼓励棋手定期锻炼。

他自己本身也是足球迷,比赛的间隙他仍旧会踢足球。但是即使在比赛的旅途中,他也仍然在酒店的健身房锻炼,以保持良好的体态。

国际象棋锦标赛除了耗费脑力,体力的耗费也非常大。重要的赛事通常会持续几天,进行数场比赛,每场比赛也会历时好几个小时。这种体能的训练可以让Carlsen精力充沛,在长时间的比赛中仍能保持顶级水平。但是运动也会带来精神上的益处,它能释放血管中的内啡肽,该物质有助于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缓解疲劳,并降低失误的风险。

最后,Carlsen建议棋手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我们所食即为身体所用,重塑自身。高速运转的大脑需要微妙的化学平衡来维持,而想要取得这种平衡,首先要确保我们的身体能够获取自身所需的所有的适量的营养物质。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使我们达到理想的化学平衡,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总而言之,Magnus Carlsen可能确实不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我们可能永远也不会理解他的才能源自何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从他的技巧中受到启发。

科学已经证实了其中的一些技巧,由我们自己来决定如何使用这些技巧,无论用来增加在国际象棋比赛中的胜算,亦或是在即将到来的数学考试中取得高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