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 综合体育

潘仲光:为什么我们要培养“网红”?

高尔夫大师

关注

这一期我写的专栏被编辑“毙”掉了,据说原因是无趣。

不过,编辑却对我文章的最后一段产生了兴趣。那一段我讲的是2018年,我作为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副会长曾向当时刚刚管办分离的中高协提出未来发展方向的建议。这个建议是基于中国想要大力发展实体高尔夫球场在短期内不符合国情而提出的,我认为中国的高尔夫大众化与世界其他地方不同,科技将成为第一生产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发展三个方面的科技:(1)模拟器让普通白领能在空闲时间打球,(2)测距技术让练习场也能够比赛,(3)5G时代必须通过手机来直播,让每位球员都有机会变成网红。

时隔两年,第一点正在成为现实。今年因为疫情的关系,无论是男子还是女子巡回赛都和国内的专业模拟器品牌合作,开启了线上赛的模式。对我创立的中国女子巡回赛来说,和模拟器品牌衡泰信的合作由来已久,不久前,中国高尔夫协会刚刚宣布了“大众高尔夫项目”的启动,而我又看到了冯珊珊成为衡泰信品牌大使的新闻。相信,在行业全力推动下,众多室内高尔夫设施和赛事的出现,会让更多因为时间和金钱无法接触高尔夫的人有机会接触这项运动,也希望有更多青少年能通过室内设备开始学习高尔夫,了解高尔夫。从长远来看,大众高尔夫是否能推动我所期待的职业高尔夫球员人数储备?我拭目以待。

第二点很多人也许并不了解,从多年以前我就开始关注Top Golf这样将高尔夫娱乐化的热点项目,有人曾经问过我,Top Golf在中国会成功吗?我觉得投入成本和中国人缺乏派对文化会严重制约这个项目的拓展。但这不代表Top Golf模式在中国行不通,换一句话讲,为什么练习场的竞赛模式只有Top Golf 一种呢?其实,只要有成熟的测距科技,加上“炫酷”的产品包装,练习场的竞赛模式就能成型。很多年以前,人们痴迷的保龄球馆,不就有类似的当日、整月、整年的竞赛模式吗?让枯燥的练习过程娱乐化,至于派对和社交,可能只是附加在这个娱乐竞赛上的衍生品而已。几年前,我曾经规划过投资一家技术公司,并选择东方高尔夫体系中的球场配套练习场进行落地,但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原因,我的投资计划失败了。不过,我希望有一天,有人会对这个项目产生兴趣,并推动练习场的娱乐化,相信,那对中国高尔夫人口的增加一定有所助益。

第三点,连我的编辑都不能理解,作为传统高尔夫行业的从业者,她似乎对“网红”这个词有一种不好的理解,以至于她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国际巡回赛不会提倡自己的球员成为网红,CLPGA却要这么做?

因为中国的文化和高尔夫发展现实从来就和世界有所不同。因为经济和高尔夫发展情况,我们用来对比的美巡日巡韩巡有丰富的赞助商,各国企业也都有长久的高尔夫赞助历史,在没有过度经济压力和职业球员人数众多的情况下,他们不用承担“球员死活”的压力。他们的机制是淘汰非顶尖球员,球员竞争越激烈,收视率越高,赞助回报越高。相比之下,中国女子巡回赛还没有做到世界顶尖的条件和土壤,自然也无法用顶尖竞赛的做法吸引赞助商。现实是,女子中巡是个培训基地,我们在这里成长,也知道自己的地位。当球员脱颖而出时,她就会离开中国,去考更高水平的巡回赛。

几大巡回赛都有球员培训的项目,他们并不强制但会告诉球员有责任把自己的外观和言语行动时时刻刻保持最佳状态,球员都很清楚,粉丝代表一个球星的价值。但在国外,包装和推广球员是经纪人的责任,巡回赛不会管,而女子中巡的现状是大部分球员没有经纪人。就巡回赛而言,既然无法因为最顶尖球手而获得收视率和观众,那我们就要用累计每个选手的粉丝来做到“群星效应”。在没有发达经纪人群体和文化的背景下,如何增加每位球员的粉丝以及如何把每位粉丝都累加起来变成我们赛事的观众就变成巡回赛的责任。

我理解,不是每一位球员都想成为“网红”,这个词可能如今已经拥有了贬义,但在我心中,“网红”代表着潮流领导者,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职业高尔夫球员,她们每一个人所影响的每一个粉丝都代表着中国高尔夫向更多人迈进一步的力量。CLPGA为什么坚持推出每一组球员的比赛直播?我们想让每位球员都在网络上曝光,让她们的粉丝可以看到自己喜欢的球员,让粉丝可以与球员和赛事互动。这就是长尾理论。

2020年疫情的到来无形当中加速了大众高尔夫的愿景。如果说,“网红”这个名词缺乏正能量,我们为什么不努力推动更多职业选手成为“网红”,让更多人看到这个名词和高尔夫这项运动里的正能量呢?

潘仲光  东方高尔夫国际集团总裁,中国高尔夫球协会特邀副主席、中国50人经济智囊团成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