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象棋纵横谈|将军、抽车将和将杀
专
栏
/ 林峰
规则条例编
一方棋子攻击对方的王,下一着要吃掉该王的着法称为“将军”。这跟中国象棋中攻击对方的将(帅)一样。将军也称“照将”,简称“将”。这一着法走后,对方的王称为被“将军”,该方必须立即应将以避免王被吃掉。应将有三种:(1)王走离被将军的格子。(2)用一个棋子走入王与对方将军的棋子之间(称为“垫将”),这仅在对方远射程棋子(后、车或象)同己方王相距大于一格的将军时适用。如果是马和兵将军时则无法垫将。(3)吃掉对方将军的棋子。例如,在1. e2- e4 e7-e5 2. f2-f4 e5:f4 3. 马g1-f3 象f8-e7 4.象f1-e2 象e7-h4+之后,白方有三种应将的方法:(1)5. 王e1-f1(走离)。(2)5. g2-g3(垫将)。(3)5.马f3:h4(吃子)。被牵制的棋子是可以将军的,尽管它本身受到束缚而不能走动。当被对方将军时,既不能以易位来躲避,也不能不应将。双方的王永远不能走在邻近的格子(但在直线横线或斜线上隔开一个格子以上相对是完全可以的,这一点和象棋不能对将不同)。
一直到20世纪初,一方攻击对方的王时还要口称“将军”(这一点在我国群众性象棋活动中,也保留着这种习惯),这在些规则文本中曾是强制性的。但是现在国际棋联通过的规则上明文指出,“将军”无须宣称。
另外,还有一条长期实施的规定,即当一方攻击对方后时必须声称“将后”,这已在19世纪被基本废除。
在古老的国际象棋时代,当一方一着棋既攻击对方王又攻击对方车时,须声称“抽车将”。因为在那时,车是威力最大的棋子。据1697年的文献记载,蒙古王铁木儿(1336-1405)一次在宫廷里与波斯律师兼历史学家阿拉丁下棋时,走了一步同时攻击对方王和车的“抽车将”,正好消息传来,他的一个儿子出生,他国家里的一座新城建成。于是他同时命名他的儿子和这座新城为shah-rukh(波斯语,“抽车将”之意)。
“将军”(英文check)这个词转译自波斯语的“shah”,原意为“王”。由于一方被对方将军时必须立即应将,此外别无选择,故具有较大的威胁性。
被将军的一方无法应将的局面称为“将杀”,也称“将死”,简称“杀”。无方应将的一方输棋,对局也随之结束。在棋谱中,记录符号为“×”。对局的目的就是造成将杀的局面。
将杀(checkmate)转译自波斯语的shah(意思是“王”)和mat(意思是“无可帮助”或“被击败”)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