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 综合体育

专访 | 这位越战老兵,为了马拉松卖掉房子,每年自掏10万腰包......

体育综合

关注

编辑 / 柳条

他曾经是一名特种兵,1979年随部队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28天的血与火的生死磨练,留下了人生刻骨铭心的青春芳华。

2013年,56岁的他第一次跑全马,就跑出了4小时36分的成绩,之后5年,他跑下了110多场全马,PB332,参加过波士顿马拉松,曾入围中国马拉松跑步人物,被称为“老兵”大咖。

他想带更多人跑步,练就健康的身体,于是创办了合肥马拉松协会,每年自掏腰包投入十余万元;他卖掉了母亲留给他的房子,筹建了全国首个街道级马拉松文化博物馆,很多人说他是“疯子”,他却说,马拉松是他的第二“战壕”,既然选择了就不后悔!

他叫魏普龙,“中国马拉松第一人”张友亮的嫡传大弟子,也是越野名将梁晶的师傅。跑马6年,他成了合肥跑圈家喻户晓的人物,不是因为跑马成绩有多好,而是因为他的那份热爱、坚守和执着。

今年,就跟大家讲讲魏普龙的跑步故事。

01从越战老兵到跑马“疯子”

魏普龙,1957年出生在安徽合肥,因为父母都是医护工作者,所以他从小就跟医院打交道,看到过太多的生老病死,对于年少的这些经历,魏普龙心中一直有挥之不去的阴影,也让他深深知道,健康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魏普龙从小就热爱运动,中学时曾得过学校的长跑冠军。1976年开始工作,当过三年的体育教师。1978年,21岁的魏普龙当兵入伍,作为特种兵的他,每天要进行10公里或者20公里的负重跑步,潜水、武装泅渡、扛木头行军……一系列的艰苦的训练为他打下了良好而又过硬的身体素质。

1979年,魏普龙跟随部队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出发前组织要求每个人写下遗书和遗愿上交,他清楚记得在遗书上写下:“希望在我牺牲后,父母亲单位领导逢年过节,常来我家安抚慰问,门头前挂个烈士军属牌扁。”

28天的战火硝烟,魏普龙在前线浴血奋战,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有时候在梦里还会看到已故战友的脸,不由惊醒,打扰到身边熟睡的爱人”。现在,在魏普龙的头上、颈上、腿上,可见多处刀疤,腿上还有弹片尚未取出,但是相对于战场牺牲的战友,他说这些又算得上什么,“和平来之不易,现在的我们好好活着,比什么都重要,没有什么坎儿过不去!”魏普龙说到这儿,很是慷慨激动。

退伍后,魏普龙在一家银行上班,一干就是30多年。2013年,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上海马拉松的一个全马名额;第一次跑马他心里也打鼓,毕竟42多公里的路从来没有一次性跑下来过,而且这些年来也就平时打打乒乓球,也没怎么跑过步。

带着忐忑的心情,56岁的魏普龙踏上了上马的赛道。4小时36分的完赛成绩,让冲过终点的他,感到惊喜不已!赛道上的坚持、对终点的渴望、完赛的成就感,这种感觉似乎唤起了魏普龙35年前当兵时的记忆,找到了在部队时的激情和血性。

从此,他对马拉松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

2014年,魏普龙参加了28场马拉松,其中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跑了4场全马;2015年,他参加了15场马拉松,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其中北京马拉松跑出了332的PB,这一成绩也让他成功达标BQ(55-59岁,340以内)。

2016年9月,魏普龙报名了波士顿马拉松,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在大年三十,他收到了中签的通知。2017年,参加波马的50多名中国选手中,魏普龙是唯一一位来自安徽的选手。中签之后,他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开始备战计划,每天拿出近4个小时运动,还经常参加比赛,以赛代练。然而波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跑,但是3小时50分的完赛成绩,对于59岁的人来说,也已经很不错了!

迄今为止,魏普龙已经跑下了110多场全马。今年他打算跑10多场全马,半马也会跑,主要为了以赛代练。

为什么对跑马拉松如此疯狂?魏普龙说:“其实,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对我来说,就是一种信仰,给我一种力量,我想做中国的阿甘。马拉松对于外行就是一场长跑运动,但对于爱好者就是人生热爱的事业,马拉松是我的第二战壕!”

02从跑马“疯子”到马拉松传教士

因为从小在医院见到太多被病痛折磨的人,魏普龙就琢磨着有没有一个办法,能够让人少生病。直到后来他自己参与跑步,并爱上了马拉松运动,他感觉,这个路子可能对了。

2014年初,魏普龙就开始牵头筹建合肥市马拉松运动协会,写材料、跑各种部门去审批注册,期间他拿出多半的工资,倾尽所能去创办。直到9月,协会终于成立了。

经过近5年多的发展,合肥马协从最初的“一桌人”,发展到现在拥有4600多会员,35个分会和跑团,看着队伍的壮大,魏普龙感觉到这么多年为马拉松付出的诸多心酸,一切都值得了!

为什么会有诸多心酸?因为合肥马协是公益组织,不赢利、不赚钱,没有收入来源,为了维持协会的运转,魏普龙每个月会从工资中拿出4000元补贴家用,其他的剩余工资(1万多元)甚至年终奖基本都投入到协会当中,去组织大家比赛和训练、举办会议和一些工资等等。一年大大小小的费用,合计都有十多万元!

魏普龙的这一举动,很多战友、同学、亲戚、朋友都表示不解,说他是不是疯了,都快60岁跑这么多马拉松就算了,还投入那么多钱去做公益组织?从此,他也有了一个“魏疯子”的外号。

2015年4月2日,国际自闭症日,魏普龙带领协会在安徽大圩举办了一场关爱自闭症儿童的活动,吸引了很多家长带孩子来参加。活动后,有一位家长找到他,说:“会长,真是感谢您举办了这样的一个活动,我儿子自闭症治疗了很多年却一直没有好转,今天我看到他竟然笑起来了!”

那刻起,魏普龙心底感到一种欣慰,觉得这是人生难得的收获。2016年初,魏普龙在协会中组织成立了蓝天残疾人分会,他说:“让运动和健康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是我的初心,通过组织跑友参加跑步训练和赛事,让他们收获满满的成就感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特别是残疾人,他们也有奔跑的权力,我们应该多举办这些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希望,享受马拉松运动的快乐。”

如今,合肥马协也汇集了众多跑马精英:梁晶、任耀、王宏财、祝依飞、单圣杰、吴宣霞、金婚夫妇81岁的胡应福和72岁的王章敏……

03创建马拉松博物馆

在魏普龙出生的那年,合肥市肥东县举办了新中国第一场马拉松赛,最终安徽淮南人30岁的张友亮以2小时52分34秒6的成绩获得冠军,这一成绩也被国家体委确认为新中国第一项马拉松纪录,张亮友因此成为了新中国马拉松运动的“启跑者”,而合肥也成为新中国马拉松运动的发源地。

之后六十余载的跑马岁月,张友亮创下了赫赫战绩,如今93岁高龄的张老,曾有一个心愿,想在有生之年看到一座马拉松博物馆,把自己一些珍藏与马拉松相关的物品放在博物馆里展示。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国的马拉松历史。

而魏普龙——张亮友的嫡传大弟子,也有这样的想法,想在中国马拉松发源地传播马拉松文化,他说:没有文化支撑的马拉松,就如同没有了灵魂。

2015年,魏普龙已经开始筹备,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奖杯、奖牌等等。期间他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甚至魏普龙还把母亲留给他的一处房产卖了,来补贴博物馆的建设。

苦心人,天不负!2017年10月,博物馆的筹建得到了合肥笔架山街道的大力支持,街道免费给提供了500平米的场地;2018年初,中国马拉松文化笔架山博物馆正式开馆,受到了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博物馆收藏了400多件马拉松藏品,800多块奖牌,40多个奖杯,各个时期马拉松比赛的历史资料,其中张亮友夫妇也将自己收藏的一些珍贵物品捐赠出来。

如今,马拉松博物馆参观人数达到上万人,每当看到有跑友慕名而来时,再大的辛苦,魏普龙都觉得都值了!他说,这不仅仅是博物馆,更是发扬中国马拉松精神的载体,把马拉松文化传承下去,也是他内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无疑成为了中国马拉松的传教士!

如今退休的魏普龙,除了比赛之外,其他时间基本都在合肥马协或者博物馆里忙碌着。因为对家人陪伴的时间太少,他常常也感到十分愧疚。自己的孙子、孙女也常常问,为什么别人的爷爷都陪小朋友玩,送他们去幼儿园,而自己的爷爷却一天都不见人影,因此对他也有些疏远。

魏普龙也想多陪陪家人,但是没办法,协会和博物馆还有很多工作离不开他,自己不能懈怠。在自己退休之后,还能找到自己想做的事儿,为马拉松在合肥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魏普龙说,他会坚定地干下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马拉松助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