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 综合体育

复仇费德勒,纳达尔首先要改变“U型接发站位”

体育综合

关注

澳网前两轮战罢,纳达尔一扫膝伤阴霾强势晋级。而回顾他过去一年的复苏之路,《纽约时报》将其归功于独树一帜的“U型”接发策略。尽管屡屡被吐槽“站出屏幕”,但远离底线的站位却帮助他在网坛大杀四方。不过在面对费德勒时,这套策略似乎不那么奏效。到底何为“U性策略”,tennispie为你解析。

澳大利亚网协数据研究小组(GIG)统计了过去四届澳网中纳达尔的接发站位,并将结果与去年其他年终前十相比。如上表所示,蓝色代表纳达尔,橙色代表其他前十球员;横坐标是接发时距离底线的距离,纵坐标则是选择不同站位的频率。

从图表中不难看出,接一发时,不同于其他球员平均分布的接发选择,纳达尔的站位呈现了两个极端——要么站在底线上或底线内(40%),要么远至底线挡板处(36%),由此呈现了一种反常的“U型接发策略”,这也是纳达尔最别具一格的战术。

与此同时,GIG发现,纳达尔在接一发时采取远离底线站位的可能性是其他球员的四倍,接二发时更是达到了惊人的十倍。

纳达尔的站位选择,似乎标志着现今的网球战术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么单一。而他的对手,甚至包括众多发球大炮,都还没有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应对方式。在桑普拉斯和费德勒的功勋教练安纳孔看来:“如今网坛的整体球风和比赛模式,都让他足以摆脱发球机器的困扰。”

这是因为,纳达尔远离底线的接发让他有更多时间对重炮发球做出反应,去年美网面对德尔波特罗和安德森时的表现就是最好的例子。

2017年美网决赛,纳达尔兑现破发点的一分

在过去52周中,纳达尔接一发得分率高达34.9%,领先于其他顶尖球员;而55.3%的接二发得分率也高居第二,仅次于施瓦茨曼的55.9%。

很明显,尽管在他的团队中也存在对战术优缺点的争论,但“U型策略”并没有阻碍纳达尔进入历史最佳的行列。恰恰相反,这一策略助力他在31岁的年纪,重返球王宝座。

作为哈勒普的教练,达伦·卡希尔也身兼ESPN分析师的角色,在他看来:“于其他球员而言,接发站位离底线那么远往往是一种风险。 但对拉法来说却是有效的,而且他已经能够掌握并完善它了。”

首先,于纳达尔而言这是一种战术需求。远离底线为他提供了额外的时间判断来球,而随着球速度变慢,接发也更简单。对于底线周旋能力强大的纳达尔,将发球接回就已足够。

其次,纳达尔的启动速度和肌肉的爆发力要远强过其他球员,这保证了他即便远离底线依旧有能力触到球,在此基础上,无论是正反拍都能给球施加巨大的力量,并包裹足够的上旋。因为纳达尔是天生的右撇子,这为他的双反增加了分量。

不仅如此,卡希尔说:“接发时,如果在反手位被拉出球场很远,他会更多的通过右臂进行控制,保证回球入界。在如此远离底线的位置,很少有球员能给回球包裹那么强烈的上旋,给它充足的飞行时间,让对手在触球时感到十分别扭,这真的很难做到。”

这也是为什么其他球员无法参考纳达尔“U型接发策略”的原因。

而对手的不适感不仅来源于纳达尔的超重球质,他们也知道,身体健康的纳达尔有能力将穿越球的精确性拿捏到最完美的程度,这时想要得分,恐怕就十分艰巨了。

安纳孔说:“当信心十足并且状态上佳时,他也会在红土场采用这种战术,他会从深区接发,然后很快回到底线附近,尝试主导这一分。如果他在接发后留在原地,多半是当下不够自信。”

2017年温网,纳达尔与穆勒的长盘决胜

诚然,纳达尔接发站位的变化之极端——靠近底线或是撤至挡板,会给对手造成怀疑和困惑。但这一策略偶尔也会付出代价,对手在发球时得以撕开更大的角度,同时为那些愿意连续进攻或发球上网的球员创造了潜在的机会。去年温网的那场失利中,对手穆勒就极其高效的通过撕开一区外角发球的角度,牵制纳达尔的反手,进而为自己创造进攻机会。

上赛季,费德勒之所以能打破此前与纳达尔交手的颓势,精准的发球功不可没。上海大师赛决赛就是很好的例子,在这个球速数一数二的场地上,纳达尔全场没有获得任何破发机会,很快便以4-6、3-6败北。

2017年上海大师赛决赛

费德勒的前教练安纳孔分析道:“罗杰是史上发球战略性最强的球员之一,一旦你将场地暴露出来,就会遇到麻烦,这在快速场地上尤为明显。”他解释说:“这也是为什么于罗杰而言,面对诺瓦克时发球更具挑战。因为他不会给你太多空间,他可以始终保持在底线附近,如果罗杰没有发出他想要的落点,诺瓦克就会瞬间还以颜色。”

纳达尔多年来积累的优势,仍然让他保持着面对费德勒23胜15负的领先。但费德勒日益强化的反手,和进入职业生涯后期以来对进攻的执念,已经让两人的胜势发生了颠倒。那么,为什么没有足够多的球员迫使纳达尔改变自己的接发战术呢?

“首先,这不是如今的主流比赛风格,采取发球上网战术的球员只有两三位。”安纳孔分析说,“其次,拉法的移动和接发意识都足够出色。如果你频繁的采取发上策略,拉法会回敬以过网急坠的接发线路,他向来对过网高度拿捏得十分精准,在我看来,这是他参透了对手发球后即将发起进攻的意识。”

安纳孔回忆到,同样拥有极致正手上旋的比约·博格,也喜欢站在深区接发。“他的站位也很靠后,但还不至于像拉法那么夸张。我想不出有谁能像他那样,可以每一分都从深区顺利回位。”

“这就是拉法,信心十足时状态简直不可思议。回球弧度高、球质重、落点又很深,迫使对手远离底线,他再顺势进到场内,用正手主导进攻。而这时,于其他球员而言获胜的希望也就愈发渺茫了。“

文:Christopher Clarey  译/编:亓梓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tennispie网球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