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 西甲

深扒-中国武术全靠嘴?那世界球王李惠堂呢

新浪体育

关注

最近几代中国人的成长过程中,大多都离不开这类影视作品的陪伴:面对肌肉健硕的外国拳击手,甄子丹们迎着冷眼与嘲笑,被打倒N次又站起来N次,最终以快克慢,以柔克刚,以巧破千斤,使出一套炫目的拳法,令肥硕的外国大力士们轰然倒地,此时此刻,小时候的我们会情不自禁的在心底荡漾出一份自豪:中国武术打遍天下无敌手!

当儿时的幻想终于照进现实,太极大师和现代搏击选手摆开阵势,赤手空拳来一次真正的决斗,结果却以近乎闹剧的方式结束。从双方摆架势相互试探,到搏击选手徐晓东把太极大师按在地上狠揍,一共只用了20秒。

啪的一声!你觉得那是打在太极大师脸上的拳头?其实不是,那是不少人瞬间碎掉的武侠梦:怎么和李连杰演得不一样呢?

窗户纸终于还是被捅破了,张三丰、黄飞鸿、霍元甲、叶问……这些我们孩童时顶礼膜拜、魂牵梦绕的名字,难道都掺了水分?我无意去探究霍元甲们的前世今生,作为球迷,让我突然感到充满兴趣的是另外一个名字:李惠堂。

中国足球第一人,亚洲球王,与贝利、迪-斯蒂法诺齐名的世界五大球王之一……这是不少中文媒体在报道李惠堂时会使用的名号,同样是来自中文媒体的说法,李惠堂职业生涯一共打进了接近两千球,这确实是只有贝利等寥寥数人才能匹敌的成就。

而我想知道的是,李惠堂是真的如今人所言地那么厉害,还是被不靠谱的传说包装出来的足球神话?

李惠堂所处的年代距今已经太过久远,加上信息闭塞以及战乱等不可抗因素,关于李惠堂的真实状况大多都不可考。在FIFA官方网站上,倒是有李惠堂的球员页面,不过其中记载的信息寥寥。按照FIFA的记载,李惠堂出生于1911年9月18日,他一生只参加过一次由国际足联参与组织的赛事,那就是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足球比赛,彼时的奥运会没有设立小组赛,李惠堂率领的中国队首场比赛就以0-2不敌英国,早早出局。

关于这次柏林之旅,按照国内媒体的说法,中国队此番参赛为自费,李惠堂和队友们为了筹集相关费用,只能一边赶路一边沿途参加比赛赚钱。由于旅途艰辛,首场比赛便败在英国脚下,好像也情有可原,按照英国媒体《卫报》近期一篇报道的说法,“英国队当年是十分艰难地赢下了中国队”。

不过,在《卫报》同一篇报道中也指出,按照奥运会的规定,此番出征的英国队全部由业余球员构成,且是英国四大协会临时组建的,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当时的奥委会和国际足联看来,李惠堂其实只是个业余球员。在赢下中国队之后,英国队在第二轮比赛中差点被波兰横扫,一度1-5落后,最终4-5输球,赢球的波兰在半决赛又被奥地利3-1淘汰。

以上就是关于李惠堂的官方史料,剩下的大部分则都无据可考。

比如,有说法称,在1976年时,一家叫《环球足球》的联邦德国杂志组织评选世界球王,李惠堂同贝利、贝肯鲍尔、迪·斯蒂法诺、普斯卡什一起当选“世界五大球王”,但是,如果现在再去搜索这次评选的相关信息,除了铺天盖地的中文报道,甚至连《环球足球》这本杂志真实存在过的信息都难以找寻。

还有中文媒体称,在柏林奥运会失利之后,李惠堂曾接到阿森纳8000英镑年薪的邀约,不过被李惠堂拒绝了。对于这条没有正式史料记载的传闻,从理性角度分析其实就不合理,阿森纳应该很难对一个败在英国业余队脚下的球员感兴趣,而且,彼时8000英镑意味着什么?1925年,阿森纳从哈德斯菲尔德挖来查普曼,其年薪为2000英镑,已轰动了当年的英国足坛。

除了上文提到的柏林奥运会,李惠堂没有踢过职业联赛,更没有踢过世界杯,他主要代表南华队参加香港的足球联赛,也多次带领中国队称雄远东运动会,不过,这项赛事只有三个国家参加,除了中国之外,还有日本和菲律宾。

很难想象,李惠堂可以凭借这样的成绩跻身“世界五大球王”之列,事实上,在亚足联和国际足联所有官方评选中,从没出现过李惠堂的名字。球王一说,恐怕有不少中国人的同胞之情掺杂其间,口口相传,越传越神。

说起来,对待数据、资料和史实,国人在传统上似乎总有一股“浮夸风”,总习惯让情感压倒理智,制造并宁愿相信一些并不严谨的“神话”。

熟悉抗战史的网友,对国军“战神”薛岳在前三次长沙会战中虚报战功的情况应有所耳闻,第一次会战后,薛对媒体公开称“我全体将士忠勇用命,国民努力助战,激战20余夜,先后毙伤敌三万余人,俘获无算……”事实却是日军未到长沙便在遭遇阻击后主动撤退;第三次会战时薛又向军委会报功“敌军官兵遗尸五万六千九百四十四具,……其敌已焚化之阵亡及重伤官兵则遍地皆是……生还无几”,离谱到甚至让军委会的人也哭笑不得。至于著名的平型关大捷,毙伤日军数在宣传口径中从最初的“1万余人”、到坚持了相当长时间的“3千”,再到如今较受认可的“1千”(日军战史称死166、伤53,也有隐瞒实情、缩小损失的情况),一点点将水分挤出。而孙立人在缅甸活埋日军俘虏、“审问一下这些鬼子,凡去过中国的全枪毙(活埋)”的所谓“名言”;古北口帽儿山七勇士独守阵地击毙一百多日军等传说,也被越来越多的史实、史料证明,可信性存在相当疑问。

当然,战争年代,出于提振国人精神士气的需要,夸大战果往往是宣传口的一种惯用手段,塑造一些英雄传奇也是民族情感的需要,但从治史的角度看,过度的夸大和造神,是否反映出国民性格中对数据、史实等“硬数字”一而惯之的不严谨乃至浮夸造假?这也导致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出于民族情感寄托,宁可信其有,而完全不顾其是否有史料支撑,真实性若何,使得本该严谨的历史治学中,传说满天飞,神话到处有……

与此类似,中国某些足球媒体对李惠堂的追捧,也有些硬送上神坛的意思,或许在他们看来,中国足球需要这样一个精神图腾,就像中国传统武术需要张三丰、黄飞鸿、霍元甲和叶问等英雄人物源源不断的涌现,以塑造民族自豪感一样。作为受众,出于情感的寄托,往往会倾向于宁可信其有,而不会去管是否有可靠的史料支撑,很多人宁愿相信一个瘦弱的中国人能翩翩起舞般干倒外国肌肉猛男,相信我们中国足球虽然现在不行,但作为足球的发源地,祖上也是出过世界级球王的。

中国自古喜欢把真人作为神话的人物原型,人物的形象往往需要经过文学作品以及民间传说的淬炼,如今则还需要经由媒体的加工和改造,等到这个形象真正进入受众的脑袋里,其真实性往往已经大打折扣。比如高俅很可能就是北宋年间业余花式足球圈的一位高手,远远达不到所谓“古代梅西”的高度。

至于本文的主角李惠堂,也许是时候尝试以不同的心态面对,去探求一个真实的“球王”了,我们不怀疑他是同一代中国人中的球场佼佼者,他代表的应该是当时中国甚至亚洲最顶尖的足球水平,他和队友一起自费征战奥运会,在战乱年代不向强权折腰,晚年依然为中国足球尽心尽力,这些都是令人肃然起敬的,但如果客观看待其在世界足坛的定位,又该是什么呢?“世界球王”又从何说起呢?

同样,话题拓展到中国文化、历史的某些领域,对于一些离谱神话背后的现象和深层次原因,我们在欢呼自豪之余,是不是也能抱着求实求真的精神,去冷静地想一想呢……

(艾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