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 国内足球

成耀东:国青踢中乙利大于弊,中国足球10年后会有好转

澎湃新闻

关注

虎扑5月29日讯 国青主教练成耀东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国青队参加中乙联赛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国青踢中乙总体来说利大于弊,如果方法得当,10年后我们的整体水平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提高。

关于国青踢中乙的争议

争议总是存在的,最早1994年职业联赛成立,也有不同的声音,很正常。

足协出台该政策的初衷

首先是各级国字号成绩最近十几年一直在下滑;其次足协和专业人士也看到,未来几年国字号球队的情况或许会更加困难,但我们还是要积极面对这些比赛,所以需要想点办法。

关于国青踢中乙

说实话国青打中乙也不是按照市场化,也有点不合理,但必须要做取舍,所以选择了市场化程度相对比较低,影响可能相对小一些的中乙联赛来锻炼球队。日本之前也让国青队参加了第三级别联赛,还有这几年进步很快的塔吉克斯坦。综合来看,我觉得利大于弊这件事情,所以可行。

19岁左右的小孩参加第三级别联赛,是有点难度的,需要一两年的锻炼,主要是身体力量上,还有比赛经验上。这两年没有洲际性比赛,我和队员说如果打两年,成绩可以到前几名,那你们也可以对自己多点信心了。我们也在看,能不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自己距离目标更近一点。

对中国足球青训的反思

2002年世界杯后青训开始下滑,当时足球大环境不行,然后经历了2009年反赌扫黑,直到2012年才慢慢有所改观。在这十年时间,踢球的人数的确很少,想要选拔出优秀的球员自然是非常困难的。

拿我踢球的时代举例——当时中国足球所谓青训的体系,是体校和体工队模式。简单来说,小孩子小学开始学踢球,好的苗子初中就去了区少体,区少体中的佼佼者到了16岁左右就会去市少体,到了18岁以后,尖子球员就会被各地体工队选走。

我们区少体教练肯定都踢过上海队,市少体教练基本上是国家队的,那个时候就是踢而优则教,体制内的原因嘛!那些稍微差点的,或者调皮捣蛋的,就去工厂,所以那时候像大隆机器厂队水平也很高的。

由于职业化的原因,原本体工队的模式不复存在。中国足球青训在这20多年的职业化进程中,并没有摸索出一条适合的新模式,这导致了这些年球员总体水平一代不如一代。

关于中国足球青训的未来

我们做了一辈子足球工作,领导通过权衡让你带,那就要尽最大的努力。球员能力的确这些年在退步,当然作为球队管理者来说,肯定也有问题,一直不出线,肯定是综合性的因素。

但首先是要提高球员水平,因为好的教练你只要肯花钱,世界上还是不难找的。这两三次带队也看到了一点点进步,之后从2005年开始,踢球的人也越来越多,只要我们方式方法得当,10年后整体水平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提高。

相关阅读:

成耀东:国青打中乙为了锻炼队伍,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成耀东:踢中乙帮助国青成长,我没有任何理由逃避责任

(编辑:姚凡)

本文来自:虎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