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 国内足球

中国足坛假球又来了?!这次黑手竟伸向了孩子

新浪体育讯

关注
听新闻

一场省运会的男子乙组足球决赛,居然成为了全中国关注的热点,因为这场球戳到了球迷心中一个久违但又极度敏感的字眼:“假球”。

周日,广东省第十六届运动会足球项目男子乙A组决赛,广州队5比3击败清远队夺冠,比赛过程引发了质疑。上半时清远3比1领先,下半时广州连进4球,实现5比3大逆转。

足球场出现大逆转是常事,不能简单依据比分变化来判断假球,否则伊斯坦布尔之夜(利物浦0比3后3比3并点球逆转AC米兰)等经典杰作都百口难辩了。但广东这场球,让人质疑的是球员的场上表现,尤其是后两个球。

GIF1:在慢腾腾的后场倒脚后,清远门将把球传给对方前锋,导致了丢球;

GIF2:对手进攻时,清远后卫慢速跑动,目送对手配合进攻破门。

因为这两个离奇的丢球,这场不起眼的比赛上了微博热搜,引发各界关注。

中国足协对此作出反应:“该场比赛中,双方运动员在场上的表现受到舆论广泛质疑,引发社会各界关注。中国足协对此高度重视并启动调查程序,将组成由竞赛部、纪检部等部门参加的调查组,于8月8日赴广州进行调查。”

双方球队属地的体育局,表态耐人寻味。广州市体育局方面表示,对事件暂不知情;清远市体育局则表示,已关注到此事,竞委会正在调查,后续公布调查结果。

足球圈人士则基本都炸锅了。

媒体人董路说:“这就是假球!不用再去找什么证据,因为全场比赛录像就是证据! ”

前国家徐亮表示:“大部分假球和利益有关系,孩子们打假球跟钱没关系,跟政绩有关,拿到冠军上面的领导有更多的政绩积累。”

为什么事情一出,引起这么大的动静?因为对于中国足球来说,“假球”这个字眼太敏感、太具有刺激性了。

曾几何时,中国足坛是假球泛滥的温床,老球迷对一些著名的耻辱事件记忆犹新。

比如1999年甲A著名的“渝沈假球案”,时任重庆主帅李章洙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队员送对手破门绝杀,他当时愤怒的说:“假如我是警察,肯定要插手管这事”。

还有2001年的“甲B五鼠”,为了净胜球和升级,同级别的联赛中,11比2和6比0这类大比分轻轻松松出现,羞辱着球迷的智商。

最离谱的是2009年的中甲“吊射门”。青岛海利丰球员在众目睽睽下竟朝着自家球门吊射,为的就是操控比分,以谋求赌球利益……

最终在2010年,公安部发起联合行动,对中国足球展开反赌扫黑。历时两年时间,足坛一批大佬、名人锒铛入狱,既有谢亚龙、南勇、杨一民等原足协大佬,也有申思、祁宏、江津等前国脚。

应该说,这次反赌扫黑行动,极大遏制了中国足球的假赌黑,并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行业土壤,但是否彻底除了根,没人能够打包票。

毕竟,名誉、公信度以及民间信心的建立或恢复,需要长期的过程,但中国足球毕竟是“有前科”的,一场有问题的比赛、或者官方一次不作为,就足以摧毁这种信心。

这也是这次广东省运会决赛引发那么大关注乃至愤怒的原因,国足成绩不争气也就算了,让人深恶痛绝的假球,难道又要回潮?

更严重的是,这次涉及的球队和球员,是U15队,还都是些不到16岁的孩子。他们显然是在某些授意之下,完成了某种操作。那么又是什么人伸出了黑手,让未成年的小球员早早的浸染于酱缸之中?

有足球媒体人发声说:“你坑谁,不能坑孩子。”

“满足某些位子上领导的政绩,这和权相关;为了某些专项拨款和社会赞助,这和钱相关;是否和孩子们的学籍相关?是某些名校的敲门砖?让体教结合变成了体教联合腐败?”

更可怕的是,看看这些15岁孩子的操作,虽然拙劣,但却似轻车熟路。

某些大人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能让这些孩子们心领神会,默契的在场上执行出来,这是不是长年累月“熏陶”的结果?他们又是从几岁就开始被这些东西侵蚀了?大人们的所谓江湖“规矩”,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否早早的深入了骨髓?

父亲节刚过,在此引用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的话:“(老一辈)中了旧习惯旧思想的毒太深了……虽然很可怜,然而也无法可救。只能先从觉醒的人开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孩子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想象一下,在关起门来的更衣室里,这些踢球的孩子们津津乐道的,不是哪个球踢的真好,而是哪个球演的真像;眼光里不再是对足球的纯真激情,而变成了与年龄不符的江湖狡黠,那中国足球,又谈何希望?

又或许,中国足球的希望,就是在这些孩子们的身上,早早被毁掉的……

(二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