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 国内足球

马德兴:曼奇尼复制郎平 还是郎平复制了意大利?

国内足球综合

关注

 来源:马德兴 德兴社

曼乔和郎平

对于近几届在欧洲杯或世界杯中问鼎或夺冠的球队,国内在报道这些夺冠成功或秘诀时,总是喜欢谈及“青训”与“模式”问题。但此番意大利队时隔53年之后再度问鼎,将已经来到了温布利球场的德劳内杯生生地带回罗马,却很少再见到惯用的方式去涉及意大利的“青训”。更多地,都将溢美之词给了主帅曼奇尼。事实上,当“蓝迷(意大利队传统队服颜色)”们开始畅想一年半之后的卡塔尔世界杯赛时,却依然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一个现实:基耶利尼与博努奇构建的后卫组合还能够继续坚持到那个时候么?年轻人能够迅速顶上来么?

曼奇尼打破了什么样的传统?

意大利队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预选赛中被瑞典队淘汰出局,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青黄不接,人才出现了严重的断档。短短的两年多、不到三年时间,意大利队居然时隔53年之后再度问鼎欧洲杯,这显然不是在青少年球员培养方面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更何况,哪怕是再有天赋的天才,没有个五六年时间也不可能横空出世。

60年后无缘世界杯,对于一个三夺世界杯的“足球王国”来说,当然是无法接受的,更令人尴尬的是,谁都不愿意接手这个“烂摊子”。笔者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32强分组抽签期间曾遇到卡纳瓦罗,这位2006年捧起大力神杯的队长受国际足联之邀、以嘉宾身份出席抽签仪式。当被问及是否愿意返回意大利重振河山时,卡纳瓦罗曾笑言:“我有合同在身,在中国有一份很不错的工作,现在还不是我考虑接手意大利队的问题的时候。”而作为功勋教练的里皮,更是婉言谢绝了。所以,当曼奇尼接手之时,几乎无人看好,因为没有人相信曼奇尼能够率现有的意大利球员有所作为!甚至曾有报道称,曼奇尼上任的发布会上,有记者逼问曼奇尼究竟是谁逼他接手的国家队。笔者没有出席那次发布会,难辨真伪,但这个所谓的“细节”至少说明了一点,即当时的意大利足球几乎是“烂到家”了。

如今,意大利队夺冠之后,N多人都将曼奇尼称之为“改革家”、“革命家”。这当然应该不止是说技战术方面的变化,可是,在这样一个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的足球王国里,想要对意大利国家队实施大刀阔斧地进行变革,起步是何等之艰难?在意大利队成功之后,我们可以说,曼奇尼最为成功的“革命”,恐怕就是将“大国家队”的概念引进到了意大利足坛。曼奇尼组建国家队集训时,所选拔的球员不仅是一线队队员,更包括U21、U20这些青年队队员,也包括那些尚未在俱乐部一线队出场过的板凳球员,像中场球员尼科洛·扎尼奥罗(Nicolo Zaniolo)、桑德罗·托纳利(Sandro Tonali)在分别代表罗马队与米兰队出场亮相于意甲之前,就已经被召入到了国家集训队之中,还有像目前转租于大巴黎的莫伊塞·基恩,等等。尽管他们此番都未能最终进入最后出战欧洲杯的26人名单之中,但这些1999、2000年前后出生的球员,或许将是卡塔尔世界杯赛上意大利队的重点依靠。

至于像14号小基耶萨、22号拉斯帕多利、5号洛卡特里、18号巴雷拉、12号佩西纳、23号巴斯托尼等1997-1998年龄段、甚至是1999-2000年龄段的球员能够在本届欧洲杯赛上挑起大梁,何尝不是因为这种“大国家队”的选拔机制?[注:意大利U20青年队在2017年与2019年的两届U20世青赛上均进入四强,也就是1997-98、1999-2000年龄段的球员,是意大利青少年队伍近些年来所取得的最好成绩。]

可是,当初这种“大国家队”机制在曼奇尼接手后全面展开之时,又有多少人认为是“可行的”?因为意大利队曾经是世界强队、而且还是世界冠军队伍,有着深厚的传统。曼奇尼显然是“反传统”的,与意大利足球的传统是“格格不入”的。

不仅如此,或许是曼奇尼出生于小城市,职业生涯也没去过“豪门”球会,因而在选拔的过程中,曼奇尼并不是以“是否效力于豪门球会”作为选拔的标准。一个不为人注意的情况是:此次参加欧洲杯赛的26名意大利球员中,没有一人是在大都市里长大的,一半以上的球员都是从人口不足万人的小村镇里长大的,其中10人来自意大利的北部、7人来自中部、9人来自南部!也是正是曼奇尼的这种“平等”,造就了如今意大利国家队前所未有的空前团结,也更像是一支“团队”,一个战斗的团队!

想起郎平在女排的“大国家队”

回顾曼奇尼对意大利足球的“改革”,不由得让笔者想起来了中国女排,想起来郎平当初从美国返回国内、二度接手中国女排时所倡导的“大国家队”概念。曼奇尼所推行的“大国家队”概念起步阶段困难重重,与郎平想要在中国女排推行“大国家队”时所遇到了阻力与困难,何其相似?

中国女排作为中国体坛的一面旗帜,曾经有过“五连冠”的辉煌。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在1/4决赛中被日本女排绝杀出局,无缘奖牌,最终获得第五名,再一次跌入低谷。2013年,郎平第二次接手中国女排,当时就提出了“大国家队”概念,针对女排青黄不接的情况,同时也针对从事女排的运动员数量有限的现实,不再像过去那样,只集中十几人参加国家队的训练,而是从各地方队多征广召,当然,教练队伍也相应增加人数,形成更激烈的内部竞争机制。概念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上至相关管理部门与主管单位,下至地方球队以及圈内人士。

但是,郎平不为所动,坚持这一做法。至2016年里约奥运会时,中国女排最终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重夺冠军!而“大国家队”机制也被证明为是行之有效、解决人才断档的一种良策。

我不知道、也无从了解,曼奇尼是否了解中国女排、是否知道郎导的做法。但是,当初郎导曾在意大利女排执教四年,率队夺得过欧洲女排冠军联赛的冠军。而当郎导在意大利女子排球界独领风骚之时,恰好是曼奇尼刚刚从教的起步阶段。从中国女排在低谷时期推出的“大国家队”概念,再到意大利足球处于最低谷阶段时曼奇尼引进的“大国家队”概念,无一例外地都取得了成功,很难说究竟是否复制了,只能说:竞技体育很多规律性的东西是相通的,而“大国家队”概念或许在一段时间里,对于解决人才的青黄不接问题或许是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实际上,如果要说“大国家队”概念,最早恐怕还是由法国人特鲁西埃在执教日本国家队期间所提出的。1998年世界杯赛之后,特鲁西埃被任命为日本国家队、国奥队、国青队的主教练,也就是“一统三军”,目标是打造和培养出一支能够在世界杯赛上与世界强队相抗衡的队伍、培养出一批可用之人。而最终的结果是:特鲁西埃率日本青年队在U20世青赛上获得亚军,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杀入了八强,在2002年世界杯赛上历史性地小组出线进入16强,无论是从成绩还是从人才培养来说,那一批球员是日本足坛的第一代黄金球员,为日本足球全面超越中国足球立下了赫赫战功。

而中国足球史上,为应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2008年开始的南非世界杯预选赛,中国足协也曾提出过“大国家队”概念,但这个“大国家队”概念与特鲁西埃时期的“大国家队”以及郎平在中国女排的“大国家队”、曼奇尼如今在意大利实施的“大国家队”完全是不同的内涵与意义。朱广沪在起步阶段也就是2005年时曾连夺东亚杯赛冠军、东亚运动会男足赛冠军,但仅仅因为在次年3月份的亚洲预选赛小组赛中客场1比2输给了伊拉克队,一切便被全盘否定,“大国家队”自然也就在中国足坛无疾而终了。或许,这就是命运的捉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