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 国内足球

江苏队如无下家就只能解散 除非政府强行搭线

国内足球综合

关注

来源: 丰二 一九八四丰臻 

最近中国足球发生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中超卫冕冠军苏宁不玩了。

想到张近东我就会想到黄光裕。2月16日,黄光裕假释期满,这个嘴角永远上扬的潮汕佬又可以梳起大背头粉墨登场,国美股价当天创下6年来新高。两天后,国美官号刊出了一篇黄光裕的内部会议讲话,黄光裕画了个大饼:

“力争用未来18个月的时间,使企业恢复原有的市场地位。。。。。。”

很多人注意到“原有的市场地位”这几个字。黄光裕身陷囹圄之前,苏宁只是家电零售业的老二。黄光裕坐牢的十来年,电器市场格局巨变,谁也干不过线上京东了。根据最新统计,国美市场份额只有苏宁的四分之一。

黄光裕迫不及待,初七就给员工打鸡血。张近东初八才上班。苏宁比国美晚一天发布了老板的新年演讲稿。张近东说:

“苏宁正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但同时也没有了回旋的余地。”

这句话现在看来信息量很大。但足球人更多的被后面一句话吸引:“我们要坚定地聚焦零售发展,自上而下地聚焦主航道、主战场,做减法、收缩战线,不在零售主赛道的,就要该关的关,该砍的砍。”

黄光裕才52岁,当打之年,人人观望黄光裕出来后还能不能大展拳脚,但对张近东,大家想看的剧情是他怎么收以及怎么守。

人尽皆知,苏宁业务急剧扩张后的包袱太多,债务缠身,负面消息不断。苏宁易购的股权也要卖了。张近东玩了5年足球,玩不下去了。

2015年底,舜天队刚刚在上海滩抢下江苏足球历史上第一座全国冠军奖杯,投资方国信集团正式抽身离开。这家国企以5.23亿的价格公开转让全部股权,苏宁入主。许家印之后,很多资本大鳄进入中超,很难说不是效仿。

一直认为私企老板搞足球并不是为了要什么政策,因为一位中超职业经理人跟我说过:“哪有什么政策啊,狗屁政策。”我总是很相信朋友的话。一位前苏宁员工跟我说:

“张老板那时候很看重流量,他以为足球有苏宁易购需要的流量。”

足球那时候是真的有些流量。2012年的南京奥体,江苏队跟恒大的争冠之战,缔造了迄今为止中国职业体育最高上座记录,官方播报的现场人数是:65769人。《扬子晚报》把这个数字登在头版头条,并且补充道:

这还不算那些溜进来挤满了楼梯过道的人。

2017年,张近东在南京和许家印喝价值200亿的交杯酒的这一年,南京奥体还有场均3万3的上座数据。考虑到南京奥体的交通远不像广州天体和北京工体那么便利,可以确定,南京还是有人爱看球的。

尽管,南京奥体全年的票房也抵不过那年一个替补门将的巨额续约合同。

这一年,苏宁旗下的PP体育以每年11亿人民币的价格买来了中超独家赛事版权。张近东对流量的信心保持了至少三四年。否则PP体育怎么会又以7.21亿美元的代价买下两个赛季的英超赛事版权。

腾讯买NBA独家版权也不过5年15亿美金。苏宁比腾讯还舍得。

垄断了中国球迷最爱的足球赛事,就聚拢了流量,听起来似乎没问题。问题是,

苏宁对流量的真实情况和真实价值高估了。

一个通过爬虫探知数据的家伙有天吃惊地跟我说:“你知道上赛季利物浦打曼联的在线直播有多少人看吗?晚上12点30的比赛,还没南京奥体那年装下的人多。”这是2020年1月20日晚间的比赛,疫情还没爆发。无法证实他说的“可怕数据”对不对。但PP跟英超的合作确实在疫情期间因PP单方面的意愿而提前结束了。原因很简单:划不来。

2020年下半年开始,苏宁资金链变得紧张,张近东和儿子张康阳被迫质押股权兑换现金。苏宁没得选,“该砍的砍”,第一刀先砍足球这个称不上产业的产业。

据说本来苏宁计划在周一发布“零费用转让”公告,但刚好有省里领导新官上任,负面公告延迟了。政治还是要讲的。江苏队如无下家接手,就只能解散。至今没有企业明确愿意接手,除非政府强行搭线。

但哪家企业需要引进一年亏几亿的产业?

政府总是能决定很多东西,比如帮苏宁易购兜底,稳住一个庞大企业的就业生态。但政府需要江苏队吗?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天津政府不太需要天津队了。

这是更让人灰心的事:国企支撑的天津泰达比苏宁更接近解散。

泰达是TEDA的译称,TEDA全称是天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自1998赛季开始,这支球队在政府背景下运营了23年,巅峰时拿过联赛亚军和足协杯冠军。

2011年4月在天津采访,专门打车去民园看看,路上跟出租车司机聊天,我至今记得师傅说:天津老爷们没啥别的喜好,要么听听相声,要么看看球。

那年泰达踢亚冠,在济州赢球了,终结了中超俱乐部逢韩11连败的尴尬纪录(11连败是怎么做到了。。。。。。)。回到主场,泰达又2比1力克大阪钢巴,陈涛的远射让夜里爆满的郊区主场热血沸腾。我心想,司机说得一定没错,这个城市的足球底蕴肯定厚。

10年过得很快,底蕴变成了那些用手指写在球场落灰的玻璃上的话,很容易就被擦去了。

不知道司机还看不看球,反正没得看了。天津两支中超球队在一年之内相继解散。年轻相声演员已经偶像化,而年轻足球运动员要下岗了。

天津队就这么死了?能不能跟中国足协商量下申请从乙级打起,至少还不叫死。没有企业愿意搞足球了?

很多人不知道万科也搞过足球。1998年初,天津政府牵头整合了天津足球资源,将甲B的天津三星队与乙级联赛的天津万科两队合并,成立了泰达足球俱乐部。万科搞了两年,抽身极快。

2014年,各大房地产正在如火如荼玩足球,万科老板王石在肇庆参加亚洲赛艇联合会执委会议,我去采访,向王石提问为什么万科不投足球了,王石说得很直接:

“职业足球的话题不谈,因为它水太深。”

再追问,王石多说了几句。“我们先不说搞足球俱乐部是什么情况,不说水深水浅,你一议论这个好像在批评别人,显得你很清高一样。万科作为上市公司,它本身不大适合来搞足球队。我是说上市公司不适合搞足球。足球更适合私人老板。”

再问,怎么看政府把足球作为一个重点项目来抓?我清楚记得王石脑袋往后靠、斜着眼睛回答问题的表情:

“我对这方面不大敏感。本身我做的事情更多的不是机会主义行为,不是看风向和导向。”

王石的清高显而易见,但他的观点很清晰:要对股东负责的企业不会搞职业足球,因为它亏钱,更何况在中国搞职业足球未必能带来正面品牌效果。

有次我问一位市场营销人士,深圳有那么多现代化的大企业,为什么他们不赞助一下深圳队?那人回答我:

“因为他们看不上。赞助一支地方队反而显得格局小。”

这话后半句不一定对。丰田赞助名古屋虎鲸,三菱赞助浦和红钻,马自达赞助广岛三箭,现代赞助全北现代。。。。。。但这话前半句是对的。他们确实看不上。

腾讯、华为、招商蛇口等深圳的大企业都不碰中国职业足球。华为在全世界赞助了包括阿根廷河床、墨西哥美洲、西班牙马德里竞技、新西兰惠灵顿凤凰在内的多支职业队,对中国球队没有兴趣。

一个实情:在一个高度市场化的先行示范区,在中国大陆经济最开放的城市,职业队还是要靠政府。佳兆业搞深圳市足球俱乐部,某种程度上,是郭老板主动为深圳文体事业做贡献,是一种不可直白的交易。几乎所有中超球队都有不安全感,因为它们不是独立产业,只是工具。没错,海港看上去是最稳的,但它也只是工具。

工具也要物有所值才好。中超泡沫的破灭只能说明一件事,足球在中国,既不至于“上有喜好”那么玄乎,也不至于“下有群众”那么重要,都是加了戏的。

中国足球,在真实的原点重新开始也好。比如,广州队,该算算自己能挣多少钱了,毕竟我希望广州永远有队:

不是恒大队,也不是体工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