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 国内足球

疯狂10年后中超迎转折:向职业化进步or投资人离开

国内足球综合

关注

文章来源:赛点 丰臻

虽然号称120亿的世界第一大专业球场项目刚刚启动,但花的具象造型不代表中超一定欣欣向荣。让人警惕的是广州另一家俱乐部最近关于中超投资前景的表态。

富力老板张力此前接受南都采访谈及他牵头组建的中超职业联盟推进受阻的事,他说:“我们投资者也比较着急,如果一直在行政框架里运行,我们无法再干下去。”

注意:“我们无法再干下去”。

很久没有听到中超俱乐部投资人说过类似的话。这类话不是随便说着玩的。

2018中超第15轮,广州富力主场迎战北京人和,张力入场内交流。图/视觉中国

几天后富力足球俱乐部董事长黄盛华接受PP体育直播采访时说:“如果职业联盟不能尽快成立的话,那么中国足球的冰河时期将会很快来临。因为没有信心投资下去的一个产业,我不知道能产生什么后果。”

黄盛华甚至说得更直接:“没有钱赚的行业,为什么我们要投入?”

富力集团在3月底发布了2019年财报,数据上看经营情况稳健。记者所了解的富力足球俱乐部的日常运营也很平稳。富力俱乐部在2020冬季引援窗口节流的情况下,赛季支出已大幅降低。降薪是大势所趋,富力接下来几个赛季的年投入有望回到年度预算3亿的水准。对富力这种规模的地产集团来说,只要不遇大风大浪,一年3亿的“广告费”应该不会形成真正巨大的困扰。富力为什么要说这个话?

张力的风格是口无遮拦,但他的话并不能完全被解读为对职业联盟受阻而产生的抱怨,这里面还包含他和投资人的诉求。他的足球“头马”黄盛华有时是一个试图让中超模式尽可能接近欧洲联赛模式的理想主义者,也是在所有公开采访和私下采访里最不习惯打太极的职业经理人之一,他这句话可以被视为对投资人态度的最直接解读。可以再仔细咀嚼一次:没有钱赚的行业,为什么我们要投入?

它本来是一个很正常的问题。但过去十年它根本不是一个问题。此刻它往前迈了一步,又成了一个问题。对中超联赛来说,这有点像灵魂拷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

2019年10月16日,中国足协召开职业联盟筹备情况新闻发布会,时为职业联盟筹备组召集人的黄盛华(右)在发布会上。 

中信国安搞了很多年足球,罗宁说过中信国安搞足球的目的是丰富首都人民的精神生活,这话我信,这家全国最大的企业根本不需要靠足球打广告,或者拍马屁。鲁能这么说,也信。上港这么说,姑妄信之。但国安退出、鲁能限额、上港做出俱乐部盈利的账,这阶梯式的态度也能证明一点:国企搞足球可以不挣钱,但也不能大张旗鼓名正言顺投向无底洞,适可而止是必须的。国企以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名义搞足球尚有掣肘,民企自然要考虑足球广告效应的性价比。

过去十年房地产经济飞驰的岁月里,老板们舍得把中超俱乐部年度平均投资额从8000万提升到8亿。但鲁能在2010年投入8000万尚可夺冠,2019年投了8亿拿不到亚冠资格。

以年度预算在中游水准的富力为例,2011年富力花1200万就收购深圳凤凰并清还了俱乐部对球员的欠薪,国内球员当时跟富力新签合同的顶薪是60万元人民币。据说张老板的逻辑很清楚,你一个中甲球员,收入总不能比我集团高管还高。后来张老板也接受了中国足球市场上的非市场逻辑,现在富力的顶薪是税后800万元人民币。富力队内的本土顶薪合同是在2016年年底签下的。巧的是,广州的房价从2016年初到2017年中几乎翻了一倍。

但现在什么情况大家也清楚。经济减速又遇到疫情来袭,跟所有打工仔一样,所有投资人都会更在乎自己的家底。足球作为一种品牌宣传项目在老板心目中的位置只能往后靠了。俱乐部要保障自己的未来是安全的,只有一个办法——你花的钱越来越少,或者自己能养活自己。

张力说许家印、王健林、胡葆森、张近东他们给他打电话,催促职业联盟的事。事实已经摆在眼前:投资人们一方面希望自己减少投入,一方面希望联赛能挣更多钱,总之要减轻母公司输血的压力。他们认为中超公司挣钱能力不足够,一年不到10多亿太少,他们相信职业联盟有助于让联赛挣到更多钱,一年至少50亿,俱乐部可以分到更多钱。至于降薪,他们已经在这么干,而且还将继续这么干。张近东旗下的PP体育近期热炒疫情期间减薪的话题,似乎是有意为减薪造势。但也有理由相信它不只代表了张近东一家的态度。

2019年12月1日,2019赛季中超最后一轮比赛。 

过去二十多年,中国职业联赛的玩法是把足球当作母公司广告,或者别的什么东西。别的什么东西有很多说法:抵税?拿地?……不管那些复杂的真相有多难以言说,事情总是在起变化。这套玩法跟我们理想中的职业足球套路差得太远,但更重要的不是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而是现实不会永远不变。环境变了,投资人的玩法也就变了。

眼下离开职业足球的企业越来越多,不见新企业出现。这种经济形势下,很难想象还有足球圈外的企业愿意在这个当口加入(万通地产收购零转让费的天海是个例外?剧情还没落幕)。中超曾有近两年扩军的计划,此时已多不合时宜。对中国足球来说,维系现有投资人的热情成了一种客观需求,而且是当务之急。

如果投资人自己都觉得是时候该让足球自己养活自己了,那么他们在主观上的妥协有可能成为客观上的进步。过渡得好,中超向职业化迈进一大步;过渡得不好,可能真如黄盛华所言迈入冰河期:投资人大幅收缩投入,足球市场同时萎缩。

投资人心态的变化已是事实,这个时候相关部门和中国足协的因势利导就变得太重要了。这件事倒比大莲花有趣得多也重要得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