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 国内足球

英国体育管理会委员:不太建议非血统归化 FIFA有规定

国内足球综合

关注

稿件来源:足球报

记者王伟上海报道 “归化问题在国际足联是有明确规定的,不太建议非血统归化,一定要做好高水平的平衡。”作为来自规划球员鼻祖的英国,John Read(约翰·里德)先生如此表示。曾任英国体育管理委员会执行委员、英格兰校园足球协会首席执行官,现在担任孙中山青少年基金会体育教育部部长的他,对于归化有自己的看法。“归化球员跟英国的国情有关,在英国本来就有外国雇员和球员,我们的环境就是这样的,有很多外国人在一起,所以对我们来说外国人在我们这里工作是很常见的事。所以现在我们是更开放的,更多的外国球员,但一定要做好高水平的平衡。所以要到英国就要有英国人不具备的一些技能。”

7月15日,孙中山青少年基金会(英国)发起并实施的中英校园足球项目第二阶段的实施计划的研讨会,在同济大学举行。此前,孙中山青少年基金会(英国)于2013年至2018年期间,先后为上海市和中山市等全国10多个省市成功培训了近450名校园足球教师。

约翰·里德、曾任英足总教学部部长的吉米,以及曾在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执教足球多年马克在研讨会上作了主旨发言,之后,三位英国足球专家就英格兰男足、英格兰女足在世界杯上的崛起,球员归化,青少年人才培养等方面一起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英格兰男女足十年耕耘才崛起

《足球》:在刚刚结束的法国女足世界杯上,英格兰女足获得第四名。20年前,中国女足排名世界前2,英格兰队当时还无法与中国队抗衡,最近两届女足世界杯来看,英格兰女足后来居上。中国足球人会把这个问题归结于体制、文化等问题,从你们的角度怎么看这个问题?

吉米:二十年前我们团队中的基利教练在英格兰的女足球队工作过,那时他们在考虑女足训练的理念是不是合适,他们在具体实践中发现球员生理体型不够高大,所以的科研教练专设项目帮队员增大体格。当时增加了项目预算和球场建设的职员,包括运动科学研究者,如今才能发展到理想的位置。要定位清楚想达到什么程度,要球员达到什么程度,弄清楚自己的理念。要有资金上更多投入。英国女足的研究者和教练都是全职的,当时女足俱乐部都有三个梯队,有很多女性参加足球运动,做得好就可以参加国际比赛。俱乐部一开始就为了国际比赛准备,因此职员都是全职的专业人员。研究从十岁以下儿童开始,可塑性更强。二十年里不仅是国家发展,也在学校里发展,如今已经有了U15女足比赛,这是非常大的发展。

其实不仅是英格兰女足,英格兰男足去年在俄罗斯世界杯上打进四强,英格兰男女足成功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吧?

约翰:我对英格兰男足和女足的成功很开心,当然这不是一个短期的成功,这是一个通过十年的耕耘取得的成果。十年前英国没有什么女孩踢球,那时,政府通过一些政策和努力,鼓励让更多地女孩参与进来,这个人数起来之后,他们又会有一些支教的计划,从中学派懂体能的教练到小学,让孩子们的体能状态有质的飞跃,现在英格兰女足的对抗能力很强,这是通过十年的发展一步步走到今天。在2006年的时候英格兰足协做了一个系统性的回顾,分析英国足球的青训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可以提高的。后来经过指导让训练文案和教案慢慢下沉到基层,让基层的教练们懂得以更科学的方式来培养这批孩子,所以现在2006年的这批小孩现在就已经踢出来了。

中国有句名言: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英格兰女足和男足的成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马克:我不知道中国是什么样的哲学,在英国我们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哲学,当我们的所有管理机构决定做足球的时候,我们的所有人都知道如何去实现这个目标,并且往这个方向努力。我们有非常明确路径导向,所有人都往这个方向努力。同样我们英国的足球也更加职业化,这意味着运动员有更多地时间去训练,更好的帮助小朋友找到她们的发展路径。

我们的教练团队里有好几个人曾是女足的教练,很多人以为成功只需要三个月,或者很短的时间,其实并不是这样,这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足球的哲学是非常的重要,我们的成功是在别人的基础上,不断的积累和努力,经过很长时间才达到的。

在我眼里,足球并不是能长期保持高水平的运动,我们可以看到西班牙队、德国队也有过低谷,取得冠军很难,但保持一直高水平更难,如果你是第一名的话,所有人都会分析你。英格兰队能进半决赛,未来也会赢得冠军,像西班牙、德国队会长期保持高水平,这些球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我有幸和索斯盖特、温格、波切蒂诺合作,他们的性格、打法很不一样,波切蒂诺喜欢前场紧逼,温格喜欢控球,索斯盖特喜欢使用角球、前场突破。通过这样的不同的打法希望有新的启发,足球是很复杂的。

归化鼻祖怎样看中国足球归化

《足球》:应该说英格兰和法国足球是归化的鼻祖,在英格兰队和法国队当中不同肤色的队员比比皆是,中国现在也在试着做归化球员,对于球员归化的问题,英格兰足球有哪些经验的借鉴?

马克:在英国有一个过度阶段,引进了很多外国球员。我觉得归化球员有利有弊,好处是比赛水平高了;缺点是英国球员的机会变少了。但归化的球员还是会很强,还是可以选到很多优秀的运动员。随着政策吸引优秀运动员,就弥补了之前优秀运动员的缺失。现在英国的俱乐部会从欧洲其他国家签很多年纪很小的运动员,到十六七岁再看他们是不是够格归化。所在在英国足球当中还是有很多来自各国的足球运动员,有益处的是足球氛围更开放,但是我觉得培养有民族意识的运动员还是很重要的。

英国是不同肤色人种组成的国家,历史发展和环境不同,形成的模式也不同吧?

马克:归化球员跟英国的国情有关,在英国本来就有外国雇员和球员,我们的环境就是这样的,有很多外国人在一起,所以对我们来说外国人在我们这里工作是很常见的事。但一定要做好高水平的平衡,要到英国就要有英国人不具备的一些技能。

约翰先生,您曾任英国体育管理委员会执行委员,直接制定过英格兰的足球规则和体育规则,你所了解的欧洲足球的归化有哪些特点?

约翰:其实归化的问题不是新的问题,我们当年也有这个问题。1966年也有归化球员,英格兰队在世界杯上取得了成功。但也有失败的归化的例子,就是意大利在1950年代的队伍,随意归化是有两面性的。我觉得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在国家队里设置一个归化的比例。

对于非血统的归化您是怎样的观点?

约翰:归化问题在国际足联是有明确规定的。我个人的意见是,有血统地归化是没问题的,因为有中国的血统。如果是靠居住时间完成,比如一个英国人在上海住了10年,然后他代表中国队踢球,我是不太建议的,因为这个人根本就不是一个中国人。但说到底这最后是中国足协来做最后的决定,即使像李可这样的运动员,他再好也可以选择不归化,就看管理者怎样考虑的。

教小孩踢球不是让他执行命令

《足球》:中国足球在青少年国字号教练到成年队教练的选拔上存在不同体系的问题,比如一个年龄段的教练是西班牙的教练,另一个年龄段的教练是比利时的教练,国奥队是荷兰教练,国家队是意大利教练,这样的体系对中国足球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吉米:我注意到中国过去每几个月都会与不同的国家进行交流合作,这样的发展方式需要改变。不能和西班牙人学传控,和德国人练身体,中国要有长期的发展战略。这样的发展至少要十年才能收获成效。我们也注意到,中国的孩子们踢球时不是面带微笑的,是很害怕的在比赛,一个好的青少年培养机制可以改变这一切,让一个孩子每周和不同的队伍踢比赛。有更多的比赛经验,可以让他们不用害怕失误,并在犯错中成长起来。

中国的青训教练也有困惑,你们的理念是什么呢?

吉米:我们培养校园足球教师,深层的目的是为了让5-18岁的孩子们能热爱踢球,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找到自己的角色。我们的球赛不仅是面向高水平的学生,更要让低水平的学生也有球可踢。我们的老师们要学会理解孩子们,包容孩子犯的错误,让他们在错误中成长。我们要让足球教师成为孩子们的促进者,学会如何教孩子,培养孩子的人格。并且老师们要从照搬西方的理念向自主创新转变。

无法带着微笑学球是个心理或者心态的问题,这一点有办法改变吗?

吉米:中国校园足球的问题是什么,尽管我们上了很多课程也给孩子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有一个问题是,孩子们不是面带微笑的,是很害怕的在比赛,所以一个好的青少年培养机制可以改变这一切,让一个孩子每周和不同的队伍踢比赛。怎么改善创造力,而不是执行命令。让孩子自己做决策,解决球场的问题,在儿童比赛中若一直传球就不会有创造力,要在球场运动起来。要学会控球,学会怎么处理,不用害怕错误。有了决策能力,其他问题也能跟上来。这也是一个文化问题,关系到如何教孩子们。

另一方面还在心理训练的建设方面:年轻时如果经验越丰富,就会形成心理素质,体会到失败在所难免,就会培养起来,放下对结果的焦虑,最顶尖的球员技战术能力差的很小,真正的决定因素是心理素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