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 国内足球

媒体盼陈戌源废除无理政策 有些是逼俱乐部做假账

国内足球综合

关注

来源:足球报

记者陈永报道 除了中国足球的整体改革和发展之外,对于中国足协换届筹备组组长、即将出任中国足协主席的陈戌源来说,当前中国足球存在的五大焦点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如何破解,原有政策如何优化或调整,对于新一届的中国足协和未来的足协主席都是一个重要的考验。

归化政策助国足

继续推进但条件或收紧

毫无疑问,2019年中国足球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便是归化政策,目前,华裔血统球员的归化已经在实施中,非华裔血统球员的归化也在推进中。

有关归化政策,外界褒贬不一,但借助归化球员帮助中国队提高水平,目前已成为中国足协既定的一项决策,北京国安等俱乐部也已经率先实施。消息也显示,埃尔克森已经进入国足考察名单。目前,埃尔克森已经达到归化手续一完成即可为中国队出战的条件。

不过,此前在接受采访时,陈戌源曾经表态,不支持归化没有中国血统的球员。但必须要注意的是,归化政策不但是既定的政策,而且也是根据国家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因为2003到2010年前后的青训空白期,目前的中国国家队正在步入后继无人的时期,预计未来10到15年的时间内国脚质量将持续下滑。众所周知,国家队的成绩对一国足球的影响非常大,如果国家队战绩无比糟烂,无疑会严重影响一国足球的发展,从这个角度出发,归化其实对中国足球利大于弊。

不过,鉴于陈戌源一贯的态度,我们可以预计的是:归化纯外援球员的政策会继续实施和推进,但归化政策并不会无限制放开。确实,作出一定的限定也是应该的。比如,归化华裔血统球员,每个俱乐部或许会有限定指标。更比如,归化非华裔血统球员的限制将更加严格,已经在中国效力五年以上且能够为国家队出战或许会成为一个硬指标。俱乐部同样会在归化非华裔球员方面有限定名额,归化非华裔血统球员将会被限定在一个非常窄的范围之内,如此,可以兼顾国家队的利益,而不至于让归化泛滥。

调节费已成多余

纳入支出帽即可解决

引援帽,即外援调节费和内援调节费并不是单一的存在,它和投资帽、支出帽、亏损帽、薪酬帽、个人薪酬帽、奖金帽基本属于并列的存在,但引援调节费又有其特殊性,因为它是最早被单独提出的,其惩罚措施是“罚款”。

首先必须要明确的一点是,内援调节费绝对是天大的笑话,即便本赛季多家俱乐部的年轻球员引进,其实都是动辄都过亿的,内援调节费的设定,完全就是逼迫俱乐部做假账,或者进行幕后交易,这和中国足球的改革和发展是背道而驰的,这一项,必须要废除。我们也相信陈戌源有这方面的魄力,因为作为相对单一的政策,废除的难度其实并不大。

外援调节费虽有钻漏洞的可能,但总体上更容易监控,此举也是为了遏制联赛的泡沫化,不过效果并不明显,众多俱乐部宁愿支付调节费也不愿意降低自身实力。而且,对足协来说,也存在巨额调节费如何入账的难题。

此外,通过2019赛季的亚冠联赛,我们也不难发现,针对外援的限制也让中超俱乐部的竞争力在下滑,虽然有3支球队小组出线,但中超俱乐部在对日俱乐部战绩以及对韩俱乐部战绩方面都处于劣势,此外亚冠小组赛中日韩俱乐部总积分,日本俱乐部43分,韩国俱乐部41分,中国俱乐部仅有37分,而且是建立在对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球队战绩不错的基础上的。

外援调节费也有必要废除。综合来看引援调节费,其实已经没有了实行的必要,毕竟中超已经建立了投资帽、支出帽和亏损帽制度,将内外援的引进纳入这三个帽子的控制之中即可。

外援政策不接轨

可根据情况适当微调

目前,中超联赛和亚冠联赛的外援政策并不接轨,亚冠联赛的外援政策是注册3+1上场3+1政策,但中超联赛的政策是注册4上场3政策,2018赛季和2019赛季,申花和鲁能都没有使用亚外球员,所以在亚冠联赛中都是只有3外援出战。

和亚冠联赛统一政策其实是最好的方式,但因为目前的4外援政策,更改为注册3+1上场3+1是存在难度的,当然更改为注册4+1上场3+1则是没有难度的,不过目前没有任何迹象显示有这方面的改动。

其实就未来而言,把目前的4上3政策更改为3+1上3+1是最合理的办法,但这种改动需要时间,尤其是如果某家俱乐部4外援签约时间较长的话,难度会大大增加。

所以对于这一点,预计中国足协会延续现有的外援政策,然后根据情况进行微调。

U23政策争议多

如不废除也应改进

U23政策同样是最近两个赛季各界热议的焦点,尤其是2019赛季,多家俱乐部出现了U23换U23再换U23的行为,甚至有的U23球员上场一两分钟就被换下,此外,也有俱乐部出现了用U23门将去打前锋的神奇事情。

但不得不说,U23政策仍旧有一定的作用,在U23政策的推动下,众多年轻队员获得了锻炼,也有一部分年轻队员脱颖而出。所以,关于U23政策,也不能单单因为联赛中出现了奇葩现象而一票否决。

更关键的是,中超的U23政策绝不仅仅是中超独有,目前中甲同样有U23政策,中乙更是刚刚设置了U21政策,而且为了给U21球员更好的锻炼,中国足协还为中乙推出了U21球员连续租借(不占用引援名额)的优惠政策。这是一个整体的规划,如果直接否决,中国职业联赛的信用将荡然无存。

但是,不废除不代表没有改进的必要,实际上,这项政策完全可以更加完善。

职业联赛是金字塔式的,那么年轻球员的政策同样应该是金字塔式的,很简单,如果中超设置U23政策,那么中甲设置的应该是U22政策,中乙设置的应该是U21政策,如此三级联赛便有了延续性,冲甲或冲超球队也可以很顺利地使用球员。

名额限制方面也应该是这样的:比如中超是2名U23政策,那么中甲便应该是3名U22政策,中乙则应该是4名U21政策,低级别联赛需要承担更多的和青训接轨的任务,这也符合青训球员的培养规律。从记者多方的调查来看,一名U21球员在中乙完全可以获得极大的锻炼。

实际上,年轻球员的连续租借不占用名额的政策也应该推广:中超俱乐部连续租借U23球员不占用名额(第一次租借自然占用),以此类推则是中甲俱乐部连续租借U22球员不占用名额,中乙俱乐部连续租借U21球员不占用名额。

而在未来,尤其是中超,强制性政策也有必要更改为限定性政策,比如收紧一线队名单,增加一线队名单中的U23球员比例,或者限定18人名单的U23球员比例。

训练营不太科学

关联难题需合力破解

去年末,足协组织了两期国足训练营,引发了外界很大争议,近百名球员参加长期集训,对各俱乐部的冬训造成了干扰,此外还因为训练方式不当,造成了多位球员的伤病。

伴随集训队一起产生的则是多家职业俱乐部纳入“北体大”序列,包括北京北体大俱乐部、内蒙古中优俱乐部,以及此前的河北精英俱乐部,虽然河北精英再次发生股权变更,不过仍旧没有完全打消外界的疑虑。2019赛季的中乙,河北精英在北区以少赛一轮31分的优势领跑,按照目前的势头,河北精英很可能直接杀入中甲,如此中甲将出现三家和北体大有直接或者间接关联的俱乐部,这对于联赛的公平和公正将产生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目前来看,国足集训营应该不会再组建,但是,“北体大”序列俱乐部的难题如何破解,或许会考验陈戌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