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 国内足球

无脑吹?爆红解说发长文解析:为何武磊像格列兹曼

国内足球综合

关注

稿件来源:白菜游泳微博

我是贾天宁,像格里兹曼、队友是新来的、五大联赛跑位,都是我说的。

前言

为什么要吹武磊?因为他身高175体重130斤,是所有以主力身份征战五大联赛的中国球员里,身体素质最差的。

他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13亿同胞,“中国人想要把球踢好,靠的不是身体、不是砸钱、不是政策、更不是他妈的军训,是脑子”

所以,他在欧洲踢一天,我就做一天“武脑吹”,他在欧洲踢到什么时候,我就吹到什么时候。就算我的身份不再是教练员、不再是讲师、不再是足球比赛的评论员,单凭我是一个中国人,我也有责任把“武-脑”吹到底。

之前在很多场合表示过,我既不是队迷也不是人迷。如果非要把我往球儿迷堆里归拢,还硬要给按一个主队的话,我只有一个选择,中国队。

时隔这么些年,有中国球员再次于五大联赛打上首发,让我评球的时候不过度关注,那是装孙子的大尾巴狼,对于提这种要求的,我只能劝你赶紧该干嘛干嘛去,别往下看了。

之前发微博也说了,个人对于武磊vs瓦伦西亚这场的评分,上半场90,下半场60。

对于whoscored和sofascore的赛后评分,我个人觉得挺扯淡的。

你觉得全世界一到周末好几千场比赛,有哪个机构会找分析师去观看每一场比赛每一个球员的表现吗?如果这种只包括传球、突破、射门、抢断,甚至连最基本的高强度跑、冲刺跑都没有的机器打分标准也能叫数据、也能当作衡量标准的话,那些退役球员出身的分析师就都可以下岗回家,直接让IT届人士拿着硬盘去做算术题不完了吗!

想一想,替换武磊上场的塞梅多位置都踢成那样了,评分还比武磊高,为什么?

因为这些所谓的评分都是计算机在统筹他的移动距离、触球次数、成功率、等等所谓的关键数据之后,用上场时间一整除,算出来的!

全世界没有一个教练会根据这种片面之词的赛后评分来衡量自己的球员。

这种东西,只能用来忽悠那些根本看不懂比赛内容的伪球迷。

当然,我也没那么多闲工夫逗咳嗽,一个一个的去把所有球员的比赛视频,挨个捡出来分析,为了节约时间成本,还能把事说明白。只挑争议最大的“上半场90分评分”展开说。

依旧是那句话,一年三秋,懂的,自然懂。

本文颇长,文字+动图+视频+个人消化能力,不比看半场球时间少,没耐心的别看。

接下来,是正文。

正文

西班牙人队基础阵型433,建立进攻阶段2143,推进到中前场2431,进攻三区控球235,防守阵型中场4141,后场433。

第一,防守环节

角球和任意球防守时,武磊的职责基本都是负责弧顶一带的区域防守。

视频的重点在界外球防守的一个细节。

作为球场上最容易形成压迫式防守的场景,虽然越来越多的球队开始重视界外球的防守,但总有队员忽略自己的位置职责,不盯防掷界外球的球员。

即便是豪门之间的对决,也经常出现把接应人压的很死,但没专人盯防掷球队员,被回传给掷球人之后直接一脚传球撕破局部防守,导致丢球的例子。

比如视频里第二个场景的法国vs阿根廷,迪马利亚的进球,源自法国队界外球防守时,忽视了对掷球队员塔里亚菲科的盯防。

而西班牙人队在界外球防守时,武磊就是负责看住掷球的丹尼-沃斯,球掷出瞬间,武磊在向球移动的同时,也在占据回传给沃斯的传球路线。

位置职责和战术纪律性,是真正的教练员才去注意的细节,算分的机器不会把这种行为纳入数据,没有职业足球经历和执教经历的球迷和媒体即便能发现,也不会在意。

这也是鲁比在发布会上,愿意为武磊开脱的原因之一。

除了定位球时给分配的区域防守位置,武磊在防守端的位置是左前卫。

中场4141过渡到后场433防守阵型的球队,衡量这个位置球员站位是否合理的一个主要标准,是球在异侧发展时,左前卫有没有收到弧顶位置帮助摆动到有球侧的后腰球员封闭中路空间。

球在异侧发展时,移动到弧顶保护中路,封闭空间

同样的场景,武磊每一次都能回到位置

另外,就是当球转移到自己这一侧时,能不能迅速跟上对方助攻上前的右后卫球员。

转移球发生时,能够迅速给压迫对方边后卫的哈维-洛佩斯补位

18年俄罗斯世界杯的法国队,当格列兹曼在出现在边前卫位置时,进攻上的去,防守回得来。一旦球发展到异侧,格子所做的同样是回撤弧顶肋部。

对比武磊的第1&3张动图,回防的深度、回头观察的时机完全一样

这是两人在出任相同位置时,贯彻位置职责和战术纪律性上的对比,甚至连到位之后回头观察的时机和位置都一样。

这仅仅是“和格里兹曼在阅读比赛方式上接近同一维度”的场景之一。

愿意较真儿的,在后面的文章里,我会拿出其他场景下的战例,对这场比赛“武脑吹”的每一句话负责。

第二、由守转攻环节

以433为基础阵型和深度防守阵型,以2143为进攻阵型,并且在获得球权、向前推进过程中向2413、235阵型过渡的球队,边前卫球员在阵型转换、由守转攻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承担两个责任。

一、     利用中锋回接给对方防线制造的“波动”,直接攻击对手身后纵深空间上的第二空档

二、     在没有纵深空间的情况下 ,作为2143阵型,“3”当中的两翼,回撤接球,在宽度上衔接球队的阵型,同时带走对方对位球员,为同侧后卫制造边路的第二空档。

以下是武磊上半场比赛几次在转换过程中,试图通过自己的移动,衔接阵型的场景

哈维洛佩斯得球之前,武磊作为“第三接球人”开始移动,洛佩斯在对方干扰下的斜传球质量并不高,武磊没能处理好来球之后,裁判把之前有利吹回,判罚托雷斯抢球时犯规。

定位球防守抢下球权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正在向边路拉开宽度的武磊接到达德尔传球,在自己身体姿态并没有完全打开,视野并不理想的场景下,选择回做给视线更好的罗萨莱斯。

同样的定位球守转攻场景,梅伦多在身体姿态没打开、视线不好的场景,选择背身控球,被抢断,险些送给对手二次转换机会。

阵地战防守,在对味的丹尼-沃斯已经迅速回到防守位置的场景下,向纵深方向推进的武磊接伊格莱西亚斯回传,没有继续向已经人满为患的左肋的空间推进,而是把球继续回做,客场打实力明显高于自己的对手,即便是反击场景,没有绝对的机会,也不可以轻易丢球。比赛原则和位置职责清晰。

对比格列兹曼在相同位置的处理方法,同样是以退为进,连续利用马图伊迪和博格巴在第三人接球位的空间,把球快速转移出秘鲁队的局部防守。

“先收臂、再打拳”力量更大的道理谁都明白,反击中,不一味图快、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做法,却不是每位球员都能做到

评价在中后场处理球的合理与不合理,需要通过评价首次触球质量所带来的效果判断。

背身接球转身,然后撕破对手防线、突破分球、或者干脆单骑闯关的精彩画面,往往是球迷看球时能记住的。

但记不住的,是接球转身带到不能再带,最后甩锅给已经错过最佳接球时机的队友,导致失分。

这种球,球迷、甚至有些媒体,只会把锅甩给自己视线、和理解范围内能看到的防守球员,并且毫不吝啬的口诛笔伐。

对比武磊的处理,再看下面这个视频,整场比赛瓦伦西亚最有威胁的一次射门,其实是源自梅伦多在中场的一次处理球“不合理”。

在对方两名后腰都在防守位置的场景下,梅伦多再刚过中线的位置,侧身接球向前推进,带到无处可带,才把球分给已经错失最佳接球时机的伊格莱西亚斯,导致熊猫被围抢,球权丢失,送给瓦伦西亚最擅长的中场反击场景。

从梅伦多持球向前带直到丢球的过程中,西班牙人队三名前锋+格拉内里、达德尔五名队员在参与进攻,两名边后卫正准备向前推进,这也是导致最后加梅罗射门时,只有2名中卫能够跟上反击速度的真正原因。

对比武磊的那几次所谓“碌碌无为”的回传,梅伦多的“冒险精神”,险些葬送比赛。

另外,还是法国vs秘鲁的比赛,格里兹曼不止一次的在中后场处理球时,选择回传。

好钢用在刀刃上,真正的好前锋会选择发力的区域和时机,这体现的不仅仅是阅读比赛能力,也是位置职责和战术纪律性强的佐证。

第三,建立进攻时的串联&罚球区内的嗅觉

西班牙人队虽然是西甲联赛中的弱旅,但依旧奉行地面进攻流派,大部分时间都会通过地面传球把球推进到前场。

武磊在无球状态下出色的阅读比赛能力,让他在西班牙人队进攻阵型由2143向2431,最终到235的推进过程中,能够起到衔接两端的作用。

这次从守门员后场发球门球,到伊格莱西亚斯最终完成射门的“西班牙人式”进攻套路中,一共完成18次传球,其中武磊触球2次,一次回到中场接应向前过渡、一次罚球区内外脚背回做。

整个进攻过程中,武磊无论是移动还是触球,都是在充分观察周围情况后作出的行为,这种在处理球前通过观察,最终选择恰当技术动作去处理的能力,就是我在比赛过程中一直强调的“踢得合理”。

视频中的第二个场景,是摘取法国vs阿根廷比赛中格里兹曼和武磊在推进方式以及终结时最后一传的对比。

从帕瓦尔本方球门区解围,到吉鲁对方罚球区争顶未果。法国队总共传球24次,后场推进降速、通过控球转移进攻方向、以及最后送出倒数第二脚威胁传球,格里兹曼同样触球2次,整个进攻无论推进方式、前场传控时利用宽度左右调度对方防线的移动节奏、以及红色区域内完成致命一传的隐蔽性传球,武磊和格里兹曼扮演的角色,不说完全一样,最起码是高度相似。

在进攻三区外不尝试冒险突破,进入罚球区之后通过接球前的提前观察,选择最合理的处理球方式制造机会。

对比防守位置、处理球方式、由守转攻和终结进攻时的处理方式的这几个战例,再好好听听比赛中和中场休息时原话是怎么说的,到底是我无脑吹,还是有些人一年三秋、三人成虎?

完成射门的伊格莱西亚斯拿到特写,而慢动作之后的特写,既没给熊猫也没给做完成最后一传的梅伦多,而是给了武磊,并辅以截止到上半场36分钟时的热点图,紧接着又切到替补席上的一脸羡慕。西班牙人队球虽然中下游,但西班牙人主场的转播水平一直是西甲一流。

转播圈儿有句话,叫“镜头会说话”。导播这一系列镜头语言,懂的自然懂;带着墨镜看世界,也看什么都是黑。

在证明武磊踢得合理、踢得聪明的战例上,刚才是有球环节的阵地战进攻,接下来是夺回球权之后的由守转攻。

这一次在西班牙人后场断下球权向前场转换的过程中,武磊虽然一直跟随着球的移动,推进速度并不快,但最后包抄时的变相变速,体现了一名射手在面对猎物时的嗅觉;先向后门柱迂回然后突然再冲击前点的无球技术选择,说明武磊在破坏防守一方“三角视野”这一点上,已经触碰到五大联赛中,高水平前锋的基准线。

第四、比赛中的“触”与“跑”

虽然在历史关系上从来都是死磕巴萨、亲近皇马,但西班牙人多少也算是加泰罗尼亚的球队,所以在解读武磊这场比赛在“触”与“跑”这两个环节的表现时,不妨先通过巴萨两位名宿的金句铺垫一下。顺便给说别人是“无脑吹”的部分“无脑黑”,普及两个及其浅显,却在根本不踢球只知道敲键盘的人看来,纯属“扯淡”的足球知识。

克鲁伊夫与瓜迪奥拉,两人都在不同场合,强调过足球是靠脑子踢的重要性

1、比赛有90分钟,而一场平均每名队员的触球时间,最多不会超过3分钟,所以决定比赛结果的,往往是剩下的87分钟,你的队员在做怎样的无球移动。

这是克鲁伊夫的原话,意思很明了:

足球看似很简单,你只要掌握两门技术就能参与,一个是“触”一个是“跑”。

足球其实很复杂,触与跑这两项技术所蕴含的,是成千上万种的变化和选择。

2、瓜迪奥拉无论在巴萨、拜仁、还是曼城,都会把训练场划分为二十个区域。

瓜迪奥拉的场区分割图,和他的“3-2”原则

而且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奉行一个“3-2”原则:即,在横向一条线的区域上平行的队员不能超过3人,纵向则是不能超过2人,一旦超过这个人数就要有人移动到其他区域,以此为原则,在比赛中,尽可能多的通过“第3名接球队员”的移动,去创造“第2空档”。

看武磊做的怎么样

“3-2”的“3”---第三人跑动

武磊在比赛中的跑,80%以上,是以第三接球人的身份突然启动,也就是在队友接到球之前,武磊已经开始移动,这种提前移动,会给传球人创造更好的出球时机和出球目标

达德尔接到球前,武磊已经开始移动。但达德尔球没停好。

作为第三人的提前移动,和队友形成默契的时候,球就会被顺利的送入进攻三区

转移球还在空中时,武磊就已经开始启动,准备占据前门住的包抄点

格里兹曼作为第三接球人的移动,队友会利用格子移动后的第二空档,反复的3-2

最后一张图,对比格里兹曼在队友接球前以第三接球人身份开始移动。

不仅球到人到,更重要的是3-2的“2”也有所体现,吉鲁马上利用格里兹曼带走防守队员留下的第二空档完成射门。

这种在无球移动上的积极性和默契,是目前这支西班牙人队所最欠缺的。

“3-2”的“2”---创造&利用“第二空档”的意识

“黑喷键”群体这一次骂得最多的,除了像格里兹曼,就是五大联赛水平的无球移动。

我只能说,自私的人,只会有自私的想法,看看下面这几张图,武磊这几次被说成“没头脑”的无球移动,是不是带走了相应位置的防守球员,破坏了瓦伦西亚防线在空间或者两条线之间的平衡。

通过无球跑动把对方防线向球门方向吸引,可惜熊猫也在做同样的事,两人没达成默契

乌拉圭国家队,苏牙&卡姐,一人带走防线,一人利用二控

又一次带走防线,创造后卫线和前卫线间的空间,没有队友利用

回做之后马上向纵深空间冲刺,还是没能和熊猫达成默契,两人同时向前

还是乌拉圭队,相同场景,一样的无球移动套路

这一次是在包抄时,迂回到熊猫身后,利用熊猫把左中卫带走的二控试图抢点

武磊45分钟比赛一共4次利用突然前插拉开瓦伦西亚后卫线与前卫线之间的空间、创造第二空档,由于默契度不够,队友一次都没能及时插到这个位置。

对比被执教乌拉圭国家队12年的塔瓦雷斯一手带大的苏亚雷斯和卡瓦尼。

在通过无球跑动制造和利用第二空档这件事上的默契,武磊的这些合、有效,但没能被利用好无球跑动,是不会被任何一家靠机器人统筹数据评分的软件统计在内

1819赛季的西甲,不仅是和瓦伦西亚这一场比赛,包括之前23轮的西甲联赛,西班牙人队攻防两端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在无球移动上的合理性和积极性。

防守端的失球,一半以上都是在无球1v1的场景下跟不住进攻队员,被轻松摆脱;进攻端打到红色区域之后,缺乏积极的3-2跑动和隐蔽性的传球。

如果西班牙人队的进攻球员,在有队友创造出第二空档的时候。具备以“第三接球人”的身份迅速到位的阅读比赛能力,球队的成绩也不会是现在这个位置。

武磊在已经出赛的三场比赛中,在红色区域所体现出的无球移动上的积极性和洞察力,恰恰是这只西班牙人所欠缺的。

武磊和格里兹曼的另一个极其相似的跑位技巧,是破坏对方三角视野的跑

解围球时藏在对方身后跟随,突然发力完成由守转攻的抢断

球传大了,利用队友吸引对方注意力,从另一边偷袭,完成攻转守、再转攻

武磊这两次转换过程当中的跑,蕴含着强烈的“偷猎”动机,有意隐藏在对方视野之外的移动,充分说明了武磊的“贼”。

而当今足坛,把这种“贼”体现的最好的两个前锋,一个是苏牙、一个是格里兹曼,这两个人对比起来,谁更适合做对比武磊的模版?答案显而易见

格里兹曼在比赛中“偷猎”的例子数不胜数

当然,反复要用格子和武磊做对比的用意,文章已开始已经强调过,我们中国人想把球踢好,一定是靠脑子转得更快。

看看日本队和曼城神同步的这个进球,我要说南野拓实阅读比赛维度和大卫-席尔瓦近似,是不是还是会有人喷?

在阅读比赛维度上,南野拓实能和席尔瓦近似,为什们武磊不能和格里兹曼一样?

对比格里兹曼的“贼”、大卫席尔瓦的“贼”,再想想刚结束的亚洲杯,日本进伊朗的球、伊朗进我们的球,武磊从中超跳到西甲,换了一个环境,反到在比赛中体现这种“偷偷摸摸干大事儿”的“贼”。

对比一下国家队和伊朗的三个失球,再看看武磊在西甲赛场上和阿兹蒙一样的行为,凭借无球移动的意识和转换速度上的优势,偷袭瓦伦西亚的防守队员,不是五大联赛级别是什么?

结尾

接下来,是这段在有些人来看,是“洗白”文章的结尾

最后的这几张图,是包括武磊、本泽马、格里兹曼等人在比赛中采用鱼钩跑,去蓄意破坏对方防线的场景对比,针对的是那句“队友像新来的”的调侃。

格里兹曼zigzag跑动,瓦拉内传出威胁球

同样的zigzag,传球的换成乌姆蒂蒂,西超三强的队员,在传跑时机上的高度默契

本泽马和莫德里奇,在训练时沟通传跑时机

训练场上的沟通与演练,在比赛中付诸实践

zigzag这种最基础却也是最实用的跑动,无论是球迷、媒体、甚至是我之前带过的很多教练和梯队球员,往往都不屑一顾关注。

足球圈里每个人都在说,中国球员最差的就是1v1技术。

但可悲的,是我们大多数人对于1v1的理解,都被局限在类似“1v1突破”这种得到球之后的事情,而忽略了无球状态下的1v1摆脱、1v1盯防。

说到这,不得不再一次强调,所谓“吹”武磊的跑动合理,就是想让人知道,以中国人的身体素质,不在怎么跑上动脑子,下辈子、下下辈子、直到世界末日也还是踢不出来。

武磊第三人zigzag移动,队友第二空档接球

一模一样的跑动方式和要球时机,对比一下本泽马、格列兹曼、苏亚雷斯最后的结果。这一次队友虽然依旧没能给传出一剑封喉的手术刀,但是武磊利用自己的第三人zigzag接应,跑出第二空档,为球队把球向前推进,在作出合理的战术行为。

这一点,机器人算数据的时候依旧看不到。

发这篇文章之前,我有意把其中一个“格里兹曼vs武磊”的视频,没有设置成仅自己可见,就是想看看有多少人看过视频之后,根本不走脑子,继续扮演“黑喷键”的角色。

但是如果能在认真的看过这篇文章之后,还能颠倒是非黑白的把“武脑吹”盘成“无脑吹”,我求求你,离足球远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