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 国内足球

未来10年国字号建设猜想:应有宏观计划 狠抓青训

国内足球综合

关注

稿件来源:小奥 校园足球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不同的高度看事物的广度是不一样的,站的高看的画面和低处看的画面自然是不同的。对同一件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会得出很多不同的结论,而每一种结论都有其合理的一面,换一个角度,看事物就会不同。做事要掌握合理的度,过犹不及和欲速不达都是违背这一规律的具体体现,掌握正确的尺度,才能把握住命运。

近一些日子,围绕着国家集训队的争议和2022世界杯的话题遍满了各大媒体论坛,来自于不同立场的人们发出了很多不同的声音,在这种嘈杂的环境中可能任何一种想法都难以让大家都满意。其实我个人认为,如果把足球比作一场战争的话,那么2022世界杯只不过是长征路上的一场战役而已,战役只是为了宏观战略服务的一个阶段一个过程,如果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这些,也许会得到一些启示,得到一种更好的思路去处理这些发展过程中的矛盾。

首先,从未来十年的时间上(以世界杯为周期)和中国足球的国情上来看,2022、2026和2030世界杯是未来十年中国足球时间表上最重要的三个发展阶段。但是由于2000年后中国足球情绪体系的崩塌,到了2020年之后我们的人才断档时代即将来临,因此2022、2026和2030世界杯都会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足球的复苏应该是以一个全局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既要保证成年队的成绩不能大踏步的后退,同时也要继续建设中国足球自己的青训体系,让未来我们的足球能够有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所以2022世界杯只是长征路上的一个节点而已,要把它处理好,但更要在全局上把宏观战略处理好。

对于这一点,我实在是觉得现在媒体上网络上的一些言论太不客观。归化球员与中国足球的青训建设两者完全不矛盾,为什么要人为的把他们对立起来?未来十年,是中国足球迎来青训低谷期那几届队员全面接班的时期,如果我们的成年国家队在国际赛场上输的连底裤都没了,毫无疑问会对正在重新建设中的中国足球以沉重的打击。归化高水平外援是现在全世界都在通用的一种思路,虽然不治本,但是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病情。我们真正要反对的是什么?是只用归化方式掩盖中国足球基础建设的不足,用归化来代替青训的发展,在青训上不作为,这才是我们要反对的东西。

目前,在中国足球人才储备不足,但是又面对巨大的成绩压力时,终究还是要对成年国家队的成绩负责的。我是比较赞同现在足协为了国家队的建设而制定的两个政策:归化球员+尖子球员留洋。归化球员是对于国家队目前弱势位置的一种补充,根据FIFA的要求,目前我们可以考虑的归化方向是两种(有华裔血统的球员以及在中国联赛连续效力5年或5年以上的外援),目前华裔归化球员已经有了一定的突破,而且从他们的过往简历上来看,水平应该是可以值得信赖的,这股新加入中国足球的力量会为我们的足球带来新的气象。同时,现在很多人针对第二类外援(在中国5年以上)也在寻找合适的目标,目前已经有不少人在提上海上港队的埃尔克森以及重庆力帆队的“小摩托”费尔南多,这些人都可以作为我们争取的对象。在2030世界杯结束之前的这十年,我认为中国有必要在政策上开放归化外援的大门,水平高对于战术体系有帮助并且愿意为这个团队付出的外援,都可以作为引入对象,以面对未来十年人才断档的局面。

另外,对于尖子球员留洋的政策我认为也是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一个最优选择。通过亚洲杯我们已经看到,中超在短时间内无法提供更高的竞技环境上的突破,我们的队员一旦到了高水平的洲际赛场上无法适应高水平对手的攻防转换的节奏,逼抢的强度和他们的技战术。所以,目前大力发展留洋的计划,鼓励尖子球员都去欧洲锻炼是在归化政策之后的一种补充,都是针对中国足球目前的国情所能想出的最大程度“止损”的办法。两个政策一起使用,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并且,我们甚至可以站在一种更高的角度去看待尖子球员留洋的政策。如果把这看做一个大的市场或者大的生产链的话,我们可以以此解决一些问题。比如中超中甲的注册球员数量都是有限的,如果在政策的鼓励下,能有更多的优秀中国球员走向海外走向欧洲,不但他们自己可以得到锻炼,同时他们走后腾出来的位置可以鼓励各俱乐部尝试提拔更多的年轻球员。到世界高水平联赛留洋,就好像中学毕业的学生继续去高等学府深造一样,这样形成良性的循环让我们的球员从年龄上更新换代做得更有条理一些。国内的尖子球员如果留洋的频率高,对于底下的那些年轻队员也是一种目标上的鼓舞,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升到俱乐部一线队的空间。在职业化市场化的足球里,球员就像货币一样,只有通过流通,市场(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才能有活力有生机,才能促进良性竞争。国际上,我们的球员(产品)能够更多的与外面的世界进行交换(欧洲的足球市场足够大,完全可以消化得了大批的中国球员),这样保证国内的市场不至于饱和,这样年轻球员看到希望自然会更有动力,所以在更高的层面上,这是一个有利于多方的政策。

我们为什么反对国字号长期集训?因为这是一个没有性价比的赔本买卖,劳民伤财而且受累不讨好,最重要的是它根本起不到提高水平的作用,这些都是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过的东西。联赛也完全没有必要让某个俱乐部去扮演国字号集训的角色,那样违背市场规律而且在竞技上不会对这批队员有太大的帮助。足球运动员的成长,要么自己一个人进入欧洲高水平联赛里锤炼,自己融入当地的文化融入当地的足球,自己一个人去竞争其他欧洲的队友,存活下来的人自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另一种就是归化外援,这两种方式是起作用最快的。

所以,未来的十几年要有一个宏观的计划。对国字号,未来我们的构成核心应该是“高水平的外籍归化球员+留洋欧洲的国内尖子球员+其他有一定实力的中超球员”去维持咱们的战斗力。归化高水平外援和国内尖子留洋的步子可以再迈得大一些,同时其他中国球员利用好中超这个平台好好锻炼自己,至少能做到在节奏上跟得上高水平的队友,那么这个团队在未来的三届世界杯预选赛上还是有一定竞争力的。再往高处说,这两项政策是为了未来十年,中国足球能够在人才断档的局面下实现足球成绩平稳过渡的作用。

我们现在狠抓青训,第一批受益者是2005后的孩子,从年龄上来看,他们将会在2030年之后全面接班,我们现在“放开”归化政策和尖子球员留洋政策就是为了创造一个好的成绩上的环境,为青训争取更多的时间,只有胜利和成绩才能让民众看到足球的热度和希望,只有中国足球更多的出现在世界顶级赛场上,才会激发更多的人投入到足球运动当中的热情(试想下,如果未来十年中国足球继续在世界杯亚洲杯上全线失利,对于这个行业的打击有多大,对于民众的负面影响有多大,可以预料)。现在的“放开”政策是为了十几年后更好的“收缩”政策而做准备,因为一个国家的足球终究是要有自己的良好的青训体系,有自己的造血能力,才能实现这个国家足球的可持续性发展,这样的国家在足球上才能走得更远,创造更多价值。所以,青训与上述的两项政策不应该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彼此是互相依托的关系,不存在也不应该为了某届世界杯去豪赌去急功近利,而是有总体逻辑性和宏观战略眼光的方式去处理好每一个细节才能让结局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去发展。

下面涉及到总体战略下的局部战役话题。关于2022世界杯,我个人认为最有可能带领中国队走得更远的教练其实还是银狐里皮。他对于中国足球的认识,包括他的战术设计,是很多教练都无法比拟的,而且本次亚洲杯其实他率队赢了一场淘汰塞进入8强也可以算是完成基本任务。我在跟很多战术分析师的沟通中,大家还是一致认为里皮仍然是他们眼中最有能力带领中国队的教练。但是,我们要理解里皮这样的教练需要的是什么。第一,绝对的权威,包括选人用人,以及战术设计。第二,能够让他心动的阵容。未来有了两项政策的支撑,我们的队员人员结构水平会有一定的变化,如果里皮能够有更多的权利,我相信他也会重新评估自己是否可以接手的。

其实,准备一次世界大赛从道理上来讲并不复杂,真正复杂的是人为因素。如果想打好2022世界杯,从备战上来说必须划定红线-----行政不可以干涉技术干涉业务人员。只有在这个大前提下,中国队的备战才能做到科学性和客观性,以足球科学的方式备战。原则是,先确定主教练,由主教练设计备战方案,其他各职能部门配合、协助主教练的备战方案。并且,主教练甚至可以在归化球员问题上,提出(只要有可操作性就可以考虑)他希望归化的不管是中超外援还是欧洲南美的外援名单。总之,主教练是对于2022世界杯出线的第一责任人,这个才是对的。其他方面,包括归化外援手续,留洋政策,以及各种足球外交,人员信息数据的统计,都是围绕着主教练的备战计划辅助的,这样至少预选赛我们有了新的人员结构搭配以及科学的备战后和亚洲各国还是可以一战的。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中国足球的命运,应该以更加科学更加理性的方式,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