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 国内足球

中超队改名一刀切引发讨论 恒大二字已深入人心

国内足球综合

关注

来源: 丛硕鸣 大佬鸣(丛硕鸣)的体育天地

近日,由权威媒体发表的中国足协即将出台的《中国足球协会职业俱乐部财务监管规程》引起多方热议,其中2019新赛季中国足协将用“注资帽”、“薪酬帽”、“奖金帽”和“转会帽”来限制职业联赛投资的大手大脚,则成为关注的重点。不过除了这4顶威力无比的帽子外,还有一条新政改革,笔者认为也应该受到广泛关注——中国足协拟出台规范俱乐部名称的相关规定。各俱乐部将逐渐实现俱乐部名称的非企业化,即中性化名称。

实际上这条改革建议在之前正式颁布的的足球新政及改革方案中均有提及,况且根据足球发展的规律,根据世界先进足球发展地区的惯例,球队及所属俱乐部名称去企业化、呈现中性化的方向和趋势,都是正确的,中国足协逐步推行改名方案也不能说有错。不过这一回,在具体的操作细则上,还是有让人很难信服的地方。

足协规定:中性化的俱乐部名行为中文,不得超过4个汉字,且不得使用与俱乐部股东企业、实际控制人或关联方相似、相近的发音或汉字。不过在此中间亦有特例存在,然而问题便出在这些特例的认证上!足协认为,若俱乐部名称或简称原为非中性的,但被本俱乐部长期、连续使用,使其名称在足球行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形成俱乐部品牌或在球迷群体中具有普遍影响力的,可在规定时限内经俱乐部向中国足协申请并批准,将该名称认定为中性名称。申请此类名称认定的俱乐部应为2004年中超联赛前已经参加甲A或甲B联赛的俱乐部,并连续参赛至今。同时,俱乐部未发生所属地方会员协会的变更。

显然,2004这个有些特殊的年份,成为了改名与否的分水岭,然而判定标准目前看,可以量化的指标有且只有这一条,显然便容易让人颇有微词了!很明显,既然足协选择了可以有区别对待,既然不是大家一视同仁都改名,那么这个认证的判定标准,理应详尽、清晰,并有说服力。现在只有2004年这一条硬指标,其余的内容有提及但并没有设立具体的量化标准,确实缺少信服力。相信眼下中超各支球队,均不想改名,那么如此规定,不仅难服众,而且同样会引发不同程度的争议,对联赛发展不利。要知道,名字是球队的标签,是门面,大家叫熟叫惯的,谁愿意改啊?

众所周知,一支球队乃至一家俱乐部发展的成败,时间是重要的参考标准,但并不是唯一的标准!其综合影响力也是由多方因素共同组成,既然在评定名称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其在足球行业内是否具有较高知名度,形成俱乐部品牌或在球迷群体中是否具有普遍影响力,那就不能仅仅看时间这一个指标。包括成绩、所涵盖的球迷数目、范围、商业开发、球场建设、训练基地乃至球迷文化打造等等,都应被并入参考范围之中,在此基础上再出一个量化标准,如此的认证才能有说服力。

好比恒大,在广州这座足球城,这支球队的名称早已深入人心,以致于大家一提起广州足球、广州队,就会立马想到恒大足球、恒大队。这种连锁反应,就是近几年这支球队为广州带来的一切所导致的,这种关系的建立是自发的,因此很难被撼动。没错,它的年份不能说很久,但谁敢说其影响力不够?

——堂堂的两次亚洲冠军,两度参与世俱杯正赛,多次与世界顶级豪门在正赛中相遇,这些伟大的成绩让世人谈及中国足球,会首先联想到恒大,甚至只知道恒大,难道这样的影响力会比那些时间长却始终默默无闻的球队差吗?大家心知肚明。

而且改名的事情非同小可,不及时或不到位,届时会否出现的问题会有很多。比如在亚冠联赛仍叫广州恒大,而在中超便另有名字的奇葩现象,就有可能出现。毕竟向亚足联申报改名,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

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争议,或许还有很多。中国足协的改革在方向基本正确的前提下,亦常常会有在具体细则执行上出问题的先例,这一回推动各大俱乐部改名,相信倘若不拿出更有说服力的指标认证过程,又要在其中区别对待,最终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笔者真心认为,诸如恒大这种早已深入人心的队名,还是不要改得好,否则很多球迷会不买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