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 德甲

欧冠战术经典!团队拜仁KO球星巴黎 四亿不能妄为

新浪体育

关注

当极致的团队足球,碰上了依靠超级球星的个人主义足球,哪一种更厉害呢?今天的欧冠决赛,就很好的回答了这个多年来的争议话题——拜仁用机器般精准运转的团队足球,硬是打崩了拥有超级突击型球星的巴黎圣日耳曼。

首发——拜仁变招,巴黎不变应万变

当欧冠决赛首发阵容出炉后,人们并不意外,巴黎继续排出他们最常用的433阵型,和此前的淘汰赛布阵并无差异,继续由姆巴佩、迪玛利亚、内马尔组成攻击线,领衔巴黎众将出击。

拜仁虽然继续排出4231阵型,但出现了一个大变招,那就是左边锋位置用了科曼,淘汰赛之前常用的佩里西奇被放到了替补席上。拜仁此举的目的很明显,那就是主打双边锋战术,强调边路进攻。

对阵——拜仁团队压迫+中路群插

拜仁的战术也是明确的,那就是继续踢高压迫足球,抢到巴黎丢掉球权为止。巴黎的战术也清晰,那就是稳守为主,伺机反击。正是这样的策略,让拜仁拿到了61%的控球率,而巴黎只有39%。由于拜仁需要高强度逼抢,所以他们的跑动距离达到了103.9公里,超过了大巴黎的99.5公里。

具体到比赛,拜仁强调的是高压迫和双边锋战术。很多时候,拜仁直接上抢巴黎后卫和门将,硬是让他们无法顺利出球。通过这种持续不断的高位压迫,巴黎防线就容易忙中出错,给拜仁前场反击机会。

当然了,这种压迫不仅体现在防守上,更体现在进攻中。每当拜仁持球推进时,穆勒、莱万、科曼、格纳布里要立即给前冲,并且要敢于聚集在禁区内,而戴维斯、蒂亚戈、基米希、格雷茨卡等人,则在禁区外负责持球。此时不论谁传中,那么拜仁都会在禁区内有至少3个接应点,这就能形成一个局部优势平面。

拜仁的进球正是由此产生的,当基米希在禁区外围传中时,拜仁在小禁区线上有4个接应点,而巴黎却只有3名后卫在防守,漏人在所难免。

这就是拜仁的打法,通过球队整体高压迫,主导皮球,然后用双边锋战术,将皮球推进到巴黎禁区附近。这时在巴黎禁区内保持4个左右的接应点,至此拜仁就可以放心传中了,这就是拜仁的边路推进+中路群插战术。

对阵——巴黎死守+三叉戟反击

巴黎自然不会束手就擒,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中后场堆积到7名防守球员,靠他们跟上拜仁的高强度跑动,顶住对手套路不算复杂的进攻。然后得球之后,立即将皮球给内马尔、姆巴佩、迪玛利亚这组三叉戟,让他们用个人能力解决战斗。

巴黎的战术有两个关键,那就是内马尔的回撤串联能力,以及迪玛利亚和姆巴佩的终结能力。比赛中,由于巴黎中场要更多的参与防守,因此内马尔必须回撤充当串联角色,这就意味着姆巴佩和迪玛利亚必须抓住不多的机会,为球队打入进球。

但遗憾的是,巴黎的这种偏球星个人主义踢法,在拜仁的高强度压迫下踢的很不流畅。首先是串联的内马尔,他全场比赛丢掉了多达27次球权,在对手压迫之下,内马尔的摘球出球很不顺畅。当然了,内马尔其实也送出过几次精彩的反击出球,可数量还是偏少。

巴黎进攻不奏效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姆巴佩这场比赛彻底哑火了,他身为球队的主要进球点,这场比赛浪费了关键机会,他状态变糟糕,让巴黎的球星打法顿时威力骤降。再有就是图赫尔对迪玛利亚的使用有待商榷,上半场他让迪玛利亚踢右边锋,效果很好,迪玛利亚多次带球杀入拜仁禁区,制造出了威胁。但到了下半场,迪玛利亚却被派去左路,早在阿根廷队时,迪玛利亚就被证明不太适合踢左路。结果正如预料的那样,迪玛利亚去了左路,他顿时就失去了威力。

结果——团队KO个人

《天空体育》赛后对拜仁的形容是他们像一台机器,完美运转。而大巴黎呢,他们显然是更靠球星解决战斗的球队。

机器淡化了个体影响,强调整体,所以哪怕拜仁比赛时有某一次被打穿,这也是团队的责任,球员的个人情绪受影响不大,他们信任自己这支团队,于是他们可以再度稳住阵脚,这就是拜仁持续整场高强度踢球的秘诀之一。

巴黎呢,他们过分强调姆巴佩、迪玛利亚、内马尔的个人能力,于是当姆巴佩屡射不进时,他就陷入自我怀疑中,状态直接彻底崩掉;于是,内马尔被短时间内踢3脚后,他的情绪也崩了,大巴黎的进攻进一步陷入困境之中。

所以,一场欧冠决赛下来,大巴黎被拜仁给上了一课——你即便有四亿级别的三叉戟,也无法做到为所欲为。因为在极致的足球领域,过分的强调球星个人能力,或许并不是最有威力的踢法。由于你主打的是个别球星,他们反而更容易被专门针对并限制。

(九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