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 英超

砸锅卖铁买房的结局是?看看房奴阿森纳的血泪史

新浪体育讯

关注

北京房市硝烟再起,“上车论”一时成为主流:“此刻不砸锅卖铁买第一套房,就将永远和北京置业无缘。”这种恐慌席卷了北京的中产阶级,很多人不惜动用双方家庭三代全部积蓄,打满杠杆也要“上车”,而对于砸锅卖铁买房这个问题,我们或许可以从北伦敦的著名“房奴”阿森纳的身上得到一些启示。

先从阿森纳的股权结构以及财政政策说起。

阿森纳被一家母公司控制着:阿森纳控股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又有12家不同的子公司,每一家都有一个专门的职责。这里面包括了,维护和运作酋长球场,进行海外和国内相关业务的零售,管理海布里的不动产……等等。

阿森纳母公司的主要股东是克伦克,他拥有球队66.64%的股权。二股东是乌斯马诺夫,拥有球队30.05%的股权。克伦克在董事会内有绝对话语权。除了他以外,他的儿子也在阿森纳董事会拥有一席之地。而乌斯马诺夫在董事会中没有席位,没有投票权。

尽管同样是阿森纳的大股东,但克伦克和乌斯马诺夫两位投资者对于阿森纳有着不同的投资理念。乌斯马诺夫则认为应该进行“规划性财政”,即投资者额外投入一些资本,为了收获潜在的更高回报。但克伦克秉承的是“自给财政”,即俱乐部完全自给自足,赚多少花多少。

如今,阿森纳的财政状况非常的健康,但这是多年筚路蓝缕过来的,这一切要从建酋长球场说起。

在2004年,阿森纳开始计划建一座新的球场,当时,比赛日的收入是俱乐部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为了弥补和曼联这样拥有巨大球场的球队的收入差距,阿森纳决定筹措资金来建一座新的球场,来最大程度的开发增长潜力。

建立酋长球场,阿森纳没有动用一分钱的国家拨款,也没有得到金主的赞助。他们的股东,包括克伦克在内没有给阿森纳直接投入过任何资金。最终,酋长球场花费的3.9亿英镑分别来自银行贷款、长期债、以及球场冠名权。也正是因此,阿森纳背上了每年都需要偿还的沉重债务,这钱主要就从出售主力球员中取得。

在随后十年的时间里,温格协助俱乐部不断的出售他们最优秀的球员,来弥补建造球场所导致的亏空。伊恩-赖特在自传中曾经透露,在2015年和阿森纳CEO加齐迪斯的一次谈话中,他得知阿森纳濒临破产,而温格默默承受一切:“加齐迪斯对我说:‘伊恩,用10年时间,把阿森纳这样深陷泥潭的大俱乐部拉出困境,只有温格能接受这样的任务。而且他成功了。’”虽然至今,阿森纳还在背负着沉重的债务。

在痛苦的十年过后,2014年,阿森纳总监宣布球队进入新的财年,他们再也不需要出售自己最优秀的球员了。这不是因为他们已经付清了3.9亿英镑的债务。而是因为他们此前的一些长期赞助合同都到期了。他们可以签下一些更大的合同,增加广告收入以及转播收益。

到了20155月底,阿森纳仍然负债2.339亿英镑,听起来很多,不过随着阿森纳的收入不断增长。他们账上有着2.282亿的现金储备。也就是说,这个债务规模是完全可控的。

然而,在这十年间,有两个预料外的时代变革,深刻的影响了阿森纳。

第一个是在广告和转播收入上的大幅提升。在这段时间,英超的转播合同价值以惊人的速度膨胀。同时,球队的广告价值也不断提升。这让阿森纳在2014/15赛季,在转播收入(1.24亿)和广告收入(1.033亿)上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他们原以为比赛日收入是一切(1亿)但现在世界完全不一样了。

第二个变化是豪贾巨富的涌入。阿森纳完全没能预计到阿布入主切尔西以及财政公平法案的崩溃。阿森纳在2004年所制定的方案,已经严重落后于当前的时代。

随着时代的变迁,阿森纳砸锅卖铁留下的这座球场没能给它以“逆转乾坤”之效,不过,无论如何,建球场还是有作用的。虽然比赛日收入不再是重中之重,但门票收入的大幅增长,让这座球场仍然算物有所值,也帮助造就了阿森纳如今良好的财政状况。但这次破釜沉舟的贷款买房让阿森纳失去的最多的,不是财政上的数字,而是这10年的时间成本,未来的酋长球场需要创造多少利润,才能够弥补这12年无冠所伤害的俱乐部的名望和雄心?

(梓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