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 国内足球

国足踢中超是改革还是玩笑?27年前就干过惨遭降级

国内足球综合

关注

就在世界杯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中国足球再一次成功“抢戏”成为了国内媒体和舆论的焦点。近日,关于中国足协正在讨论国足组队征战中超的消息不胫而走,甚至网络上还流传出了这一政策的详细实施方案:国足组建A、B队征战联赛,每五轮更新一次名单、有国脚被抽调的俱乐部队将获得积分补贴……

“国足踢中超”的消息一出,无论是球迷、媒体,还是联赛的赞助商和从业者都一片哗然。在职业足球高度商业化的联赛中,寄希望采取这样的方式能够短时间快速提高国足成绩,不仅无视了俱乐部投资人和球员自身的利益,同时从联赛公平性、球员参赛身份界定等等,也存在一系列实际执行层面的技术问题。也正是因为如此,“国足踢中超”的相关政策还在研究之中,根本没有颁布也无法推进具体实施的细则。

受日韩世界杯表现刺激

据记者了解,在世界杯期间除了“国足打中超”之外,关于中国足球未来发展的内部讨论一直在进行。关于中超、中甲联赛球员限薪的政策很快就会正式颁布,球员的薪水将被从账面上限制。与此同时有说法称,高层领导看到世界杯上日韩的表现后,做出了鼓励球员去海外留洋的指示,或许中国足协接下来也将颁布相关的政策,引导更多的球员走出去,到欧洲高水平联赛中锻炼和提高。

事实上,中国足球从来不缺乏反思,也从来不缺乏创造性的意见和建议。每当国足比赛失利后,每当世界大赛期间,总会有各种各样关于提升和建设中国足球的“建议”。最早的学意大利防守反击到后来的学荷兰全攻全守,从大力开展职业联赛到重新恢复举国体制,各种各样的声音一直都在互相博弈,中国足球也在这纷乱嘈杂中一直处于迷失状态,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中国足协的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从阎世铎、谢亚龙到韦迪、蔡振华,这些从其他项目转型过来的成功管理者,往往是刚刚通过二三年的时间熟悉和了解足球的客观规律,就不得不面临轮岗、离任的境遇。每一任领导都有自己对于足球的理解,也都有自己的工作风格,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足球也一直在推倒重来,不断推倒,不断重来,没有积累而一直在做无用功。

1991年国奥队曾经历降级

回顾历史,国字号参加国内联赛并不算是“创新”。早在1988年,徐根宝率领的国奥队就曾组队参加全国联赛,并且一度获得了联赛冠军。但是由于对于联赛公平性的破坏,最后各个地方队谁见到国奥队都格外拼命,导致1991年国奥队最终降级,而那届国奥队最终也没有完成进军巴塞罗那奥运会的任务。事实证明,这样颇具举国体制色彩的模式,在足球领域并不受用。

但毕竟那个时候是体工队时代,球员并不像现在属于职业化俱乐部资产,因此当时外界的反对声音也并没有那么高。而在职业化之后,2010年韦迪也曾用了一年时间试验“圈养”国奥队,让他们参加中超联赛,和每支球队过招交锋。国奥队比赛不计入联赛成绩,但是所有中超队都要“陪练”。一年之后,布拉泽维奇率领的这支被“圈养”过的国奥队,在预选赛中早早被淘汰,再一次证明了长期集训模式,不仅无法切实提高球队成绩,而且存在严重的弊端。

如今,中超联赛已经高度商业化,仅仅是电视版权就卖了80亿。其赛事的内涵,已经不再像过去一样,仅仅是地方队之间切磋为国家队练兵,同时更是足球产业乃至中国体育产业的排头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果依旧按照老旧的思想,毫不顾忌比赛质量和俱乐部利益,随意长期抽调各队队员组队参加职业联赛,不仅仅违背了FIFA章程和原则,更破坏了俱乐部的核心利益,同时影响到联赛公平性,进而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足球的发展没有捷径可走

不得不承认的是,提出这一方案的相关领导,是绝对的改革派,具有极大的魄力,并且其初衷也是为了中国足球能够快速提高。但是通过正在进行的俄罗斯世界杯上日本、韩国等亚洲近邻的表现,中国足球必须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足球的发展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个环节应该做的事,建立良好的足球生态环境,中国足球才能不断积累和进步。

可喜的是,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儿童投入到足球运动之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中国足球,支持中国足球。正是在这样的良性趋势下,我们更不能因噎废食,以管窥天。在强调青训发展的同时,必须要让国家队做好排头兵作用,让职业联赛起到足球普及和示范作用,让每一个板块都在中国足球的大生态中发挥良性的作用,共同完成中国足球梦的积累。

世界杯四强中,比利时、英格兰等队的大多数球员都来自世界上最好的英超联赛。英超已经通过多年积累,成为了兼具商业化和竞技性的顶级联赛。英格兰队也用成绩证明了,职业联赛的商业化和球员竞技水平的提高并不矛盾。中国足球虽然竞技水平无法达标,但是很多事情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有希望。坚持在正确的道路上,脚踏实地的积累,中国足球才有希望获得成功。(来源:东方体育日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