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 CBA

肖天:中国篮球错过改革好时机 CBA不宜扩军

先锋篮球

关注

记者孟晓琦[微博]北京报道  10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

11月1日,2014-15赛季CBA[微博]联赛鸣锣开战,新赛季不仅有多名NBA大牌外援加盟,更有裁判管理等一系列新措施出台,承载着亚运失利的重压,承载着推进管办分离的期盼,中国篮球愈发受到关注。

为此,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国际篮联副主席肖天。在前不久的亚运会上,分管篮球的肖天表达了对中国篮球明天的信心。此番接受采访,肖天进一步明确表示,中国篮球曾经错过了不少改革的最好时机,如今面对新形势,必须要尝试体制上的革新,但一定要符合中国国情,要将中国篮球几十年传承下来的传统与学习先进经验有机结合起来。

 三大球,一定要融入到市场中来

《篮球先锋报》:作为运动员时从事过不同的项目,担任总局领导后又分管这么多的项目,您对篮球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感情?

肖天:我对篮球的感情还是很深的。我的专业是击剑,当年是安徽省击剑队的队员,上大学也是从击剑队去的北体,但是业体校的时候,我打过三届蚌埠市中学生运动会的篮球赛,还打过一届省中学生篮球赛,我是队里的主力后卫。当时我的身高算后卫里不错的,可后来就不长了(笑)。

从运动员的角度来说,我真的是有大量时间花在了篮球上。到总局工作以后,我还能打上国家体育总局机关系统篮球队的第一阵容,还是队长,杨伯镛指导是我们的教练。今年去仁川亚运会,运动员村边上有一个小篮球场,有时候作为放松,就在那打打篮球,我现在的半截篮跳投还挺准。

分管篮球项目这么多年,今年又当选为国际篮联副主席,从您的角度看,中国篮球是否正处在一个敏感时刻?

不能说是某个时刻,因为中国篮球一直就处在压力之下。中国体育从上世纪90年代三大球向职业体育探索、改革一路走来,现实状况是足球、篮球的职业化程度比排球要高,男子项目比女子项目的职业化程度要高,当然国际上也是这样。在职业化探索中,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和效益,但是也确确实实留下了不少教训和问题,一直到今天。

所以,篮球的压力不是说这次亚运会大家有些批评、输给日本怎么的,我们还面临明年的亚锦赛,要争夺里约奥运会的入场券,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压力非常大。中国篮球在亚洲能不能做老大,在世锦赛和奥运会上能不能有好的表现,都是国人关注的焦点。这个问题形成今天这样的格局,有人会问,中国为什么2008年奥运会51枚金牌、100枚奖牌,把美国、俄罗斯都打败了,但是三大球不行,继而到仁川亚运会,媒体就说的多了,(拿到)151枚金牌不见一块三大球金牌,这种东西铺天盖地,包括2008年奥运会到这次亚运会之间的一些大赛,很多评论……现在因为大赛很多,一有比赛成绩不行,大家就会批评你,就是一片谴责。

确实有观点认为,三大球是集体项目,不适合用举国体制谋求发展……

这个问题一定要理性分析,不要带什么偏见。可能我作为一个官员,表达的意见容易让很多人想到,你容易从既得利益角度、从举国体制角度说。但中国体育为什么走到这一步,咱们做个假设,现在也有一种声音,就是你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够,你放的程度还不够,举国体制内的制度扼杀了这些项目。我觉得,人家的批评肯定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要从积极的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但是我觉得又不是一个能完全同意的观点,不能覆盖一切。

我们还是要考虑到体育这么多项目,并不是所有项目在发展中的市场化程度都一样,比如体操、跳水、射击、举重,这类项目市场化程度和职业化程度很低,在美国和欧洲也是这样,只能是协会花钱,或者是大企业谁当会长谁赞助,完全让他们像三大球一样,靠市场运作,美国、欧洲也做不起来。另外这些项目有些很小众,作为一个大国的奥委会,像美国奥委会每年都是按着TOP计划每年给资助的。

三大球不完全同于这些,它有竞技体育共同的东西在里面,但一定要融入到市场中来,和联赛、市场、社会、国际化结合起来,才可能做大做强,才能有一个长期的高水平,这是不可否认的。目前中国的情况下,这个东西到底怎么解决?我在仁川也有一个观点,它现在的发展已经超出体育行政部门、一个单独部门能解决的,涉及到体制、生产资料,涉及到司法、工商、教育、体育,甚至博彩业。另外,还跟队伍的诚信、契约精神有关。篮球这类职业化程度比较高的项目,跟一个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程度、法制完善程度是联系在一块的。

   篮球改革,曾经错过了最好时机

这也正是我想问您的问题,就是篮球可能已不仅仅是一个体育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它是一个社会治理问题。今天谈中国篮球的改革,还是要回到十八大的基本理论,老路不能走,邪路不能走,必须走中国特色的道路。老路是什么,就是原来举国体制下的体工队模式。邪路,就是照搬发达国家的俱乐部联赛。很多人现在批评三大球、批评篮球水平上不去,就是有少数学习国外经验的人,他们出发点是好的,但在职业体育里也有一个普世价值观,就是说中国篮球要想上去,必须要有一个什么样的联赛规模,必须要有多少职业俱乐部,必须中小学要有多少打球的人,必须要有多少块球场,否则你水平不可能上去。可实际上,问题是不是这样呢?如果这么说,中国经济、很多东西上去,是按照西方那套来的吗?很多西方经典经济学家多少年唱衰中国经济,因为他不了解中国国情。

我觉得篮球走到这一步,很大一个问题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的职业探索过程,足球也好,篮球也好,有一些问题,包括联赛开始怎么搞的问题,包括北极星计划,早期涉及的俱乐部利益、怎么适合中国国情,有些东西完善做的不好,有些顶层设计缺乏战略眼光,有些问题没有果断下决心,错过了改革最好时机,导致很多问题积重难返。

中国篮球现有的体制,被很多人认为制约了这项运动的发展,您怎么看?而且,很多人也觉得NBA本是中国篮球直接学习、借鉴的一个模板……

中国的这种体制,还是要集中力量办大事,现在很多人说举国体制做不大、做不强。可是,美国就是美国,全世界都比不了,美国的模式不能搬到中国来用。一个项目上去上不去,最终是看什么?最直观的还是看国家队在世界大赛能不能取得优异成绩,能不能在大赛中升国旗、奏国歌,能不能打得荡气回肠,把韩国、日本打败。这是最基本的东西。

我们不说别的,单说在运动领域提高水平,我觉得现在的体制还是有优势的,问题是没有做起来。改革20多年不是加强了,而是削弱了。中国篮球资源不像美国,就那么多,高水平的篮球资源都在原来各省市的体工队基础上,原来的改革,把所有资源都扔向市场、给到民营企业。现在省市大半都不搞篮球了,可你的市场环境和NBA市场环境一样吗?你的联赛架构、契约精神、球员转会、选秀、合同、赛风赛纪监督、法制……你的土壤跟美国都不一样。

CBA是否在体系构建上存在很多缺陷?

为什么大家现在都抱怨,CBA打到最后都是两个外援打、国内球员在一边看?篮协并不是不作为,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来限制年薪,但下面搞阴阳合同,根本没有用。很多企业现在是关联关系,真出现让球,这种东西怎么管?另外,足球前几年出了龚建平的案子,篮球这几年也出了些问题,可是从中国的法典上并不好处理。比如黑哨,这些都是新情况、新问题,这要是在美国,肯定马上被调查,查你个倾家荡产。另外,NBA像科比、詹姆斯这些球星,都是亿万富翁,人家夏天就去非洲做慈善活动。人家不想休息?但是人家有契约精神,有社会责任,必须履行。你不做就要受法律约束。你的很多职业化程度、管理体系,很多东西跟美国都不一样,现在要完全按美国那一套弄,可不就是千疮百孔吗?

换句话说,中国现在这点儿篮球资源,真正懂篮球、懂训练、懂竞技体育的人,还是在体制内。企业家,他们的长处在资本运作,可以去奖励球员,可以搞激励机制,但是一个运动队要出成绩,必须两条,一个是对队伍的严格管理和团队精神,一个是训练规律,符合现在篮球发展的潮流,包括压迫式的防守,包括体能训练,包括职业体育带来的新训练理念和手段,没有这两条,你搞娱乐可以,打真刀真枪的比赛,肯定不行。

有人说,现在的国家队相当于俱乐部雇佣军

CBA搞职业化改革,您怎么看待CBA球队的建设

我以前说过,精英体育一定要满足六个要素。第一,就是要有一定的后备力量。第二,要有一流的教练员。第三,要有系统的科学训练,不能老去打上商业比赛。第四,要有一个好的团队,今天的职业体育一定要有一个GROUP(团队),不是单打独斗就能行的。这个GROUP在美国,有球探,有媒体公关,有康复训练,有心理辅导,有罚球教练,有防守教练,有进攻教练,还包括一些新技术、新材料。第五,要能参加世界上一系列有选择的高水平比赛,要能参加足以锻炼队伍的比赛。第六,要在国际组织里有话语权,有声音,要了解各种信息。

我们谈高水平队伍,跟群众体育是两回事。高水平队伍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我们的体制下,没有这些要素,都没戏。要说不同,就是这些要素在不同社会制度下,运行机制、操作背景不同而已。美国这些国家参加奥运会、世锦赛,要想取得好成绩,你不训练,没有一个强大的团队支撑,没有一系列地磨合,没有一个好教练,还是不行。况且我们现在的体制,国家队从俱乐部抽人来,很短的时间就去打比赛,打完就回到俱乐部,训练和管理都没有,要不然现在有人说,某种意义上现在的国家队就相当于俱乐部的雇佣军,球员的动力和国家利益是脱节的。另外,现在有一个实际情况就是那些在CBA打球的二流外援,工资比NBA球员还要高,所以有人说为什么中国篮球水平上不去,就是钱太多。当然,对这种说法我不置可否。

另外,我们的联赛现在是什么水平?我们现在是治理体系跟不上,结果形成的一个大问题就是价格和价值的扭曲,进而带来的就是国家队的低水平,为国争光的利益和俱乐部的利益是脱节的。

现在关于CBA,有一种观点是联赛就是联赛,国家队就是国家队,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这种观点是不现实的?

是不现实。那么联赛要了,国家队要不要?现在老百姓骂娘,对三大球不满意,是对你联赛的场次打得多、打得少骂吗?还是因为你代表国家的篮球水平在世界上显出尴尬,人家对这个不满意。

那您是否还赞成三从一大的训练方法?

三从一大是带有它的历史局限性的,在当初那个年代里,那是一种训练方法,再加上后来还有大松博文的训练方法,就一路叫开来了。在当年那个历史环境下,激励了一代体育人,但是现在在职业体育高速发展的环境下,它确实显出了局限性,比如缺少科学精神。

我再说有中国特色的职业体育道路,就是三大球一定要解决什么问题,还是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文化背景出发,就是要把新中国体育几十年一路走来积累的东西,包括乒乓精神、女排精神、登山精神,为了国家奉献、祖国利益高于一切这些,还是要叫响。没有这些,完全按照西方泛娱乐化的思路来,完全不行。另外,西方俱乐部现在的职业精神、契约精神,我们也没有。给多少钱,干多少活,可能一个三流球员一年也能挣一两百万,我们现在的尴尬就是两头都没有,我们原来体制内的这种精神至今都是中国体育的财富,而人家西方职业体育走到今天,有一套严格的职业精神和敬业精神,可我们都都不具备,给钱就多打,不给钱就少打,篮球能上去吗?

联赛的规模不宜再大,我们应该去精耕细作

中国篮球的改革,CBA联赛的改革,最需要注重的一点是什么?

我们一定要把几代体育人传承下来的东西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简单回到举国体制的体工队老路,肯定是走不通的,完全照搬西方职业体育的那种所谓普世价值观也是不行的,中国要想走一条振兴三大球的路,就必须找到这条结合起来的道路。也就是说,俱乐部的利益、球员的利益要和国家利益一致。

从体育总局、篮协的角度来说,也要考虑到投资人的利益、俱乐部的利益,这东西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结合的。构建这个东西,我估计还会有很多批评的声音,但是要有定力,要坚持这一点。这个问题不解决,危机还要延续下去,还会越滑越深,尴尬会越来越大。

CBA联赛下一步的改革,您认为更稳妥一些好,还是考虑调动大家积极性、更大胆一些好?

现在可能是这样的局面,篮协和俱乐部彼此之间都不是很满意。篮协觉得俱乐部光要利益,我承担了国家队的东西,还有其他很多东西,而俱乐部则认为你剥夺了我们很多东西,他们会有自己的看法,这样大家谁都觉得距离自己的理想相差甚远……

这涉及到一个根本的问题。现在的体育体制改革,还是要归到一个本质上。前些天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过,文艺不能成为市场的奴隶,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实际上体育也不能成为市场的奴隶。体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大文化的一部分,高水平竞技体育从根本来说,是给社会提供精神产品的,也就说在我们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实现体育的中国梦过程中,如果没有主旋律,如果没有目标,行吗?现在的很多资本进入体育,是真的对体育热爱吗?把这个问题理清,篮球的改革往哪里去,就很清楚了。

篮球应该传播的是正能量。为什么在亚运会、奥运会上,所有人看到升别的国家国旗、奏别的国家国歌,大家都不舒服?现在的CBA比赛,真的不能太泛娱乐化,篮球比赛还是要回到比赛本身上,现在附着的很多东西水平很低,满足一些低层需求,现在进了有些篮球比赛的场馆内,感觉就像一个大卖场,学NBA的东西,并没有把人家的精华学来,而是学了人家的皮毛,包括现场DJ解说也都带有一些明显的倾向性,这都是有违体育的公平竞赛精神的。这样下去,CBA就异化了。篮球,就是篮球。

可不可以理解为,篮球下一步的改革,更多的力量还是要放在篮球本身那些专业性的内容上?

肯定要抓住本质。另外,确确实实要根据中国篮球现有的资源、根据现有的国情来实施,而不是越花哨越好,越大越好。

否则,最终是在毁掉这个联赛。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当一个事物处在发展中,如果过度夸大某个元素,无限制地膨胀,那一定是不正常的现象,最后会走向事物的反面。所以,大家一定要理性、客观地做分析。这么多年来,篮球从体工队体制走到今天这步,这是市场经济的贡献,是俱乐部和投资人做的贡献,但怎么让篮球长期可持续地、科学地走下去,这是所有人要思考的。

那么接下去,CBA该有怎样的调整规划?

我觉得CBA联赛的规模不宜再大,现在20支队伍已经够多了。我前面说的一系列东西,CBA目前并不具备,那就不适合做更大。任何事情都是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过程的,而不是说稍纵即逝,这不符合辩证法。在现有基础上,我们应该去精耕细作,让它更好地去吸收各种先进经验,而不是简单地模仿,最后才会有更多的精彩。

宫鲁鸣这次亚运会确实有失误,希望他能汲取教训

篮管中心从宫鲁鸣指导担任中国男篮主教练后,提出了中国篮球要把重心放回亚洲,过去十几年我们请了很多高水平外教,要冲击世界八强,但现在又强调了先要冲出亚洲,您是否认为中国篮球需要把标准降低?

在我们确立一个完善的体系之下,确实会有很多问题进行掣肘。这种掣肘、这种高成本使得我们中国篮球先有资源不能发挥作用。因此客观上,我们的水平在世界上是下滑的,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我们不可避免要走到这一步,而不是说我们决心怎么样怎么样。

在仁川亚运会时,也有媒体问我,中国篮球是不是亚洲二流了。这种东西真的不能从一个简单的比较来判定,郎平[微博]带中国女排,前阵子打了个亚洲最差成绩,这紧跟着又在世锦赛拿亚军了,这个又该算几流?前面那算是亚洲三流了,这又变成世界一流了。竞技体育是一个动态的东西,谈几流容易挫伤球员和教练员的积极性。关键,还是要把体制理顺,要把现有的资源与利益结合起来,篮球在亚洲保持先进行列是没有问题的,这是一个顺其自然的结果。我们的国家这么大,经济发展这么迅速,就是面对亚洲那些球员,哪怕有个外援(归化球员)什么的,也不至于很差。所以,大家还是要来共同面对问题。

现在的各个国家归化球员越来越多,那么国家体育总局有没有可能考虑,中国篮球也可以引进归化球员,比如林书豪[微博]这样的?

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这并没有什么限制,职业体育本就是一个国际化的东西,姚明不也去NBA打球了吗,美洲杯帆船赛不也有王朝用这样的中国符号吗?现在只是有一个问题,就是国家在球员身份认定上有一些规定,这给具体操作带来了一些难度。至于请什么样的球员,那都是下一步的事情了。

随着国家队教鞭回到本土教练手里,包括现在CBA联赛的计划是激发国内球员的能量,那是不是意味着,调动本土力量的潜能要比引进外来力量更重要?

这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东西,也不是一个互相排斥的东西,应该是相得益彰的,应该是两条腿走路。并不是说我们用了本土的优势就是排斥外来的东西,或者把外面的东西引进来就意味着本土的什么都不行,这个教训现在是不少的。当然,一切都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甭管是外来力量还是本土力量,只要对中国篮球有利的,我们就该去用,所以国家男篮今年选教练,我是主张用宫鲁鸣的。

一个球队,很重要的就是主教练能不能有威信,能不能让球员服你,宫鲁鸣这次亚运会确实有失误之处,其实也跟他对这批孩子很自信有些关系,之前打热身赛的时候,男篮在防守、在凝聚力上展现了很多进步,可能他觉得球队已经成形了,可真遇上球队要抗高压时,还是出现了瑕疵,就是打日本那场出了失误。希望他能汲取教训,把基础夯得更实一些,明年还有亚锦赛。

过去几年,中国篮球还是请了不少外教的。您如何看待这些外籍教练的作用?

有些外教,水平是很高的,2004年那时候我也是分管篮球,哈里斯、尤纳斯来了,包括后来的马赫,都给中国篮球带来一些新东西。后来也有一些外来力量跟本土结合不是很好,但是也不能简而言之,包括邓华德,对球员的鼓励、用人都有特点。但是邓华德也好,后来从欧洲来的像扬纳基斯也好,对我们球员的情况、对中国体育传统的东西有时候了解不够,来了就是战术组合,训练结束就回宾馆休息,不怎么跟球员沟通。在西方,这是很自然的,因为合同就是这样的,一天工作多少小时,而且球员自己也懂,可中国球员做不到这点,还是需要教练去关心、去沟通的。

总体来说,要有世界眼光,要有开阔的胸怀,包括现在带国家队的宫鲁鸣。他是老教练了,经过一段沉淀后再出来带队,对现在篮球一些最新的理念、方法,包括临场指挥,还是要有开阔的视野来学习和借鉴,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